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41.
青海藏獒血液蛋白质和红细胞钾浓度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火焰光度计法对21条青海藏獒的血红蛋白,亲血蛋白和红细胞钾浓度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藏獒的血红蛋白呈单态,现显单一的HBBB型,基相对迁移率为39.29%;2.亲血色蛋白有HP^+和HPO两种表型;其表型频率分别为0.9048和0.0952;(3)红细胞钾浓度呈现单一的低血钾型。 相似文献
42.
在春季(3月中旬),夏季(7月中旬)和秋季(11月中旬)对青海海西地区荒漠半荒漠草地中的土壤、可食牧草和绵羊的血清、瘤胃液、被毛等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7月份的土壤全氮为(0.33±0.10)%,土壤有效硫为(42.65±8.57)mg/kg,均分别显著高于3月份土壤全氮(0.15±0.04)%、土壤有效硫(20.00±3.02)mg/kg和11月份土壤全氮(0.07±0.03)%、土壤有效硫(37.85±7.91)mg/kg。三季都能满足植物生长的基本需要;可食牧草中的全氮和全硫在7月份时最高,春季和秋季,牧草含量远不能满足绵羊生长的需要;血清中的氮、硫在3月份、7月份和11月份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均为7月份>11月份>3月份。3月份血清白蛋白的含量(33.92±9.77)g/L显著低于7月份(53.11±10.59)g/L和11月份(53.53±7.74)g/L,三季含量均低于绵羊血清白蛋白正常含量;瘤胃液氮与牧草氮含量和血清白蛋白的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43.
柴达木山羊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柴达木山羊、引进的辽宁绒山羊及改良绒山羊的14项血不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结果:三种山羊的血清钾、钠、钙、氯和无机磷浓度相近似;改良绒山羊的GPT和GOT活性高于辽宁绒山羊;辽宁绒山羊和改良绒山羊的ZnTT和TTT相近似;柴达木山羊和改良绒山羊的血清总蛋白含量低于辽宁绒山羊,而柴达木山羊的A/G比值显著高于辽宁绒山羊和改良绒山羊。 相似文献
44.
德令哈藏獒15项血液生化指标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21只藏獒的15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全血钾5.90±0.37mmol/L.血清钾5.11±0.58mmol/L,血清钠142.19±6.00mmol/L,血清氯112.34±7.06mmol/L,血清钙2.45±0.15mmol/L,血清无机磷1.28±0.49mmol/L,总蛋白73.43±4.59g/L,白蛋白36.15±5.62g/L,球蛋白37.55±7.25g/L,A/G0.96±0.35,血清蛋白质组分(%):A49.00±8.34,α16.78±2.06,α210.11±2.16,β16.74±l.86,β211.31±2.50,γ16.06±5.44;GOT7.44±3.34IU/L;GPT6.18±2.42IU/L;ZnTT7.95±1.32孔氏单位;TTT1.81±0.98麦氏单位。 相似文献
45.
德令哈市蓄集乡红星一社牧户羊感染传染性脓疱病毒的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病毒DNA的提取及PCR扩增、F1L基因的扩增和克隆,综合判定为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相似文献
46.
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柴达木黄牛的父系遗传结构组成、遗传多样性水平及父系遗传背景,通过PCR方法和直接测序技术,以8头大别山牛(瘤牛)公牛为试验对照,对106头柴达木黄牛公牛Y染色体ZFY-10标记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ZFY-10标记上变异位点的联合定型分析,可以准确地检测普通牛Y1和Y2单倍型组及瘤牛Y3单倍型组;2)柴达木黄牛在ZFY-10标记上存在GT核苷酸插入/缺失多态性,依据该标记多态位点确定单倍型组,表明柴达木黄牛包含Y1和Y2两种普通牛单倍型组,所占频率分别为0.217和0.783。在柴达木黄牛品种内,大柴旦、乌兰、格尔木、茫崖和都兰5个群体Y2单倍型组的频率依次为1.000、0.933、0.907、0.650和0.522,而Y1单倍型组频率依次为0、0.067、0.093、0.350和0.478,表明茫崖和都兰2个群体具有较高的Y1单倍型组比例;3)柴达木黄牛总的单倍型多样度为0.343 0±0.045 6。在柴达木黄牛品种内,大柴旦、乌兰、格尔木、茫崖和都兰5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分别为0、0.133 3、0.172 8、0.478 9和0.521 7,表明都兰和茫崖2个群体相比其他3个群体具有较高的父系遗传多样性。综上所述,Y染色体ZFY-10标记变异位点的联合定型分析可以确定和推断黄牛的父系支系组成和起源;柴达木黄牛含有Y1和Y2两个普通牛父系支系,具有2个普通牛父系起源,父系遗传多样性较低,品种内茫崖和都兰2个群体遗传变异相对丰富。 相似文献
47.
48.
小反刍兽疫快速诊断技术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小反刍兽疫(PPR)是一种感染家养和野生反刍类动物的急性传染病,它是由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本病没有有效治疗方法,只能预防,因此诊断监测技术是控制该病的重要手段。由于传统的血清学检测技术,如琼脂糖凝胶免疫扩散(AGID)、病毒中和试验(VNT)等存在诸多缺陷,难以用于大规模的疫情监控。目前国际上发展的主流是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的检测方法,如RT-PCR、PCR-ELISA等,这些新技术灵敏便捷,高通量,而且能够在野外进行。而疫苗以重组疫苗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