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23篇 |
免费 | 177篇 |
国内免费 | 11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58篇 |
农学 | 244篇 |
基础科学 | 268篇 |
262篇 | |
综合类 | 1547篇 |
农作物 | 211篇 |
水产渔业 | 128篇 |
畜牧兽医 | 907篇 |
园艺 | 372篇 |
植物保护 | 1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90篇 |
2022年 | 122篇 |
2021年 | 116篇 |
2020年 | 113篇 |
2019年 | 151篇 |
2018年 | 145篇 |
2017年 | 98篇 |
2016年 | 107篇 |
2015年 | 102篇 |
2014年 | 251篇 |
2013年 | 185篇 |
2012年 | 187篇 |
2011年 | 195篇 |
2010年 | 194篇 |
2009年 | 195篇 |
2008年 | 197篇 |
2007年 | 164篇 |
2006年 | 150篇 |
2005年 | 172篇 |
2004年 | 115篇 |
2003年 | 128篇 |
2002年 | 119篇 |
2001年 | 111篇 |
2000年 | 128篇 |
1999年 | 119篇 |
1998年 | 90篇 |
1997年 | 101篇 |
1996年 | 81篇 |
1995年 | 95篇 |
1994年 | 69篇 |
1993年 | 66篇 |
1992年 | 61篇 |
1991年 | 44篇 |
1990年 | 50篇 |
1989年 | 36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6篇 |
1963年 | 3篇 |
195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小苏打学名碳酸氢钠 (NaHCO3 ) ,pH值为 8 5 ,具有健胃、抗酸、维持机体正常酸碱平衡的功能。碳酸氢钠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在国外已有多年历史。近年来 ,在我国也有试验报导 ,能够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1 碳酸氢钠的作用在常规饲养管理条件下 ,珍禽饲料中添加 0 1 %~ 1 %的碳酸氢钠 ,能有效地增进食欲 ,提高珍禽对饲料的消化力 ,促进生长 ,提高产蛋量。1 1 提高产蛋率和蛋壳质量。添加碳酸氢钠可使珍禽体血液保持最佳产蛋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浓度 ,有利于蛋壳的形成和质量的提高 ,并可提高磷的活性 ,增强蛋壳强度。… 相似文献
112.
津郊污灌区土壤及蔬菜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承纳了当地及北京等地区的大量污水,污灌历史长、面积大,其污灌区土壤与蔬菜的重金属污染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对在市郊采集的9个采样点的土壤和蔬菜样品进行了重金属含量分析,并分别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单因子指数法对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样点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均以Cd污染为主,综合污染指数均超过警戒线,最高达22.01。根茎类、茄果类、瓜类蔬菜均受到Pb、Cd、Se、As的严重污染且超标率较高,污染指数均超过3.00,叶菜类蔬菜受Se、As、Pb的污染也很严重。津郊污灌区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严重,污水灌溉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应该加以控制和治理。蔬菜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不同,葱、蒜对大多数重金属元素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可考虑作为土壤修复的备选植物。 相似文献
113.
致鸡肝炎大肠杆菌与鸡舍空气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学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河北某地区致鸡肝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鸡舍空气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和耐药性差异。根据细菌分离培养特性、形态学、生化试验、动物试验及玻板凝集试验结果,从病鸡肝脏中分离出了致病性大肠杆菌38株,其O型优势血清型与同地区鸡舍空气分离出的大肠杆菌血清型相似。药敏试验结果显示,O型致鸡肝炎大肠杆菌与已分离出的同地区鸡舍空气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特征也具有相似性。这说明致鸡肝炎大肠杆菌与同地区鸡舍空气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是相同的,大肠杆菌引起的鸡肝炎病与存在于空气中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4.
不同耕作措施下旱作农田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特征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以连续进行12年的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探索了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不覆盖(NT)、免耕+秸秆覆盖(NTS)4种耕作措施对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豌豆-小麦双序列轮作系统的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均以≥0.25 mm团聚体为优势团聚体,且≥0.25 mm团聚体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而其他粒径团聚体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并无明显规律。较之T处理,TS、NT、NTS处理均可提升≥0.25 mm团聚体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NTS处理提升效果最明显。TS、NT、NTS处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高于T处理,其中TS、NTS处理显著高于T处理,NTS处理高于TS处理;各处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随土层增加而减小。较之T处理,NT、TS、NTS处理可不同程度提高各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NTS处理的含量最高;各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同时,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粒径减小而增加。2~5 mm和0.25~2 mm和≥5 mm团聚体含量与相应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极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0.25~2 mm和≥5 mm团聚体含量与相应级别团聚体全氮含量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T处理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按其大小排序均为(0.25 mm)(≥5 mm)(0.25~2 mm)(2~5 mm),其他3种耕作措施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在各土层中的排序各有不同,并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15.
河北省表层土壤可侵蚀性K值评估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北土系调查成果中的土壤颗粒组成、土地利用及土壤化学性质等资料,利用EPIC模型中土壤可蚀性K值算法以及结合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类型、不同质地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可侵蚀性K值和土壤可侵蚀性K值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河北土壤可侵蚀性K值平均为0.27,其变化范围为0.12~0.40,土壤可蚀性K值在0.30~0.35之间易蚀性土壤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63.71%,土壤可蚀性K值在0.25~0.3之间较易蚀性土壤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21.52%,这说明该省易蚀性土壤面积较大。2不同质地的K值之间显著性差异,粉砂黏壤质的可侵蚀性K值最大,为0.37;壤砂质的可侵蚀性K值最小,为0.13。而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K值差异性不显著,耕地的K值最大,为0.33;草地的K值最小,为0.22。3河北土壤可侵蚀性K值存在较强的变异性,其变异系数为29%。因此,在土壤侵蚀定量监测、评价水土流失时,应考虑土壤可蚀性K值的这种空间变异状况。块金值/基台值为37.3%,表明在变程内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步长为23 km,变程为440 km,变程远大于步长,表明在小流域尺度下有较好的空间相关性,进行Kriging插值能得到较准确的结果。4河北土壤可蚀性K值大体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南部主要是耕作栽培区,北部主要是自然植被区。该研究结果为宏观大尺度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制定水土保持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6.
吴家龙;苏少青;宁晓锋;戴军 《土壤通报》2020,(4):807-815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议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本文以广东省已开展的20个生态修复案例为素材,采用实地调研、案例研究和归纳总结等方法,进行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类型划分和实践经验总结。结果表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可分为三种类型:保护型、干预型和重塑型,不同类型生态修复案例的生态修复对象、理念、目标及路径不同。案例中\"再野化\"理念、生态材料的选用、资源的优化配置、生态修复技术的合理运用等可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实践提供参考。同时,生态修复过度依赖政府财政资金扶持、生态修复职能分散等现实问题仍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7.
118.
贵州乌江流域喀斯特生态系统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研究了贵州乌江流域不同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石灰土(岩性均腐土)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喀斯特生态系统(土壤利用方式和土壤侵蚀状况等)是影响土壤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良好生态系统的土壤剖面发育良好,层次分异较明显,土层较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以粘壤土和粘土为主;土壤容重适宜,土壤孔隙性和结构性良好,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性强。退化生态系统(裸地)的土壤各种物理性状恶化,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性减弱。提出评价不同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土壤抗蚀性的主要指标,并得出不同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土壤抗蚀能力依次为:灌丛+弱度侵蚀、森林+轻微侵蚀〉荒草+泥沙淤积、旱地+中度侵蚀〉裸地+强度侵蚀。 相似文献
119.
南平市延平区桉树引种适应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进行纸浆林阔叶树种尾赤按DH184、尾赤桉DH201、柳窿按、邓恩桉引种试验.通过对以上树种的速生性、适应性的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尾赤按DH201、柳窿桉、邓恩桉适合在南平市延平区300m以下海拔山地栽植,为该地区发展速生桉树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