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44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为了探讨哈氏仿对虾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及非特异免疫能力。分别于哈氏仿对虾养殖的第0、10、17、21、34、63、77、90 天采集样品,测定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肝胰腺中消化酶(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以及非特异性免疫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哈氏仿对虾肝胰腺中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随生长而发生显著变化。碱性蛋白酶活性在养殖10 天出现微弱的波峰,至17 天降至最低,至90 天达到最大。酸性蛋白酶活性在养殖第0 天未检出,从第10 天开始,持续升高,至63天活性最高。淀粉酶与脂肪酶活性均呈现“波浪式”变化,淀粉酶活性在0天最高,34、77 天出现两个波峰。脂肪酶活性在90 天最低,波峰出现在21、77 天。酸性磷酸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在21 天最低,随后开始上升,分别在77 天与63 天开始下降;碱性磷酸酶活性在17 天最低,63 天最高;可在哈氏仿对虾养殖前期0~21 天(体长小于36.00 mm)与养殖后期(63 天始,体长大于57.85 mm)投喂的饵料中添加适量的免疫增强剂来提高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究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整体及各级沿程在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总氮(TN)、总磷(TP)的变化规律,探明系统对TN、TP净化效果的最佳运行水力负荷。【方法】对5 hm2养殖池塘配套的约0.5 hm2养殖尾水处理系统,采用低(0.012 m/d)、中(0.023 m/d)、高(0.035 m/d) 3种水力负荷运行,在系统各级沿程(表面流湿地(SFW)、一级净化池塘(PP1)和二级净化池塘(PP2))采集水样,检测TN、TP质量浓度,运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分析各水力负荷条件下各级沿程TN、TP质量浓度的差异变化,以及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整体和各级净化功能区对TN、TP的净化处理效果,通过PP2、TN、TP去除率与水力负荷的拟合函数关系计算最佳运行水力负荷。【结果】养殖尾水处理系统中TN、TP质量浓度在各级沿程、不同水力负荷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沿程与水力负荷存在交互作用(P<0.05)。随水力负荷的增加,系统整体对TN和TP去除率均呈线性下降(TN去除率由低水力负荷时的57%下降为高水力负荷时的23%,TP去除率由低水力负荷时的70%下降为高水力负荷时的46%)。随水力负荷的增加,PP2在系统各净化功能区中对养殖尾水TN净化效果的贡献度由低水力负荷时的22%逐渐增大至高水力负荷时的93%。PP2可优化获得最佳水力负荷约0.075 m/d,对应TN、TP最佳去除率均为28%。【结论】多净化功能区组合的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宜建立基于优化水力参数的运行策略,就试验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整体而言,若发挥各净化功能区最佳净化性能,宜采用中水力负荷(0.023 m/d)运行;若以污染物去除总量最优化为目的,需根据养殖池塘排放尾水的水质状况建立运行策略。  相似文献   
123.
为了提高2龄刀鱼的养殖成活率,通过在池塘中栽植水草、投放青虾等方法,进行了刀鱼和河蟹生态混养试验。结果显示,经过5个月的饲养,2龄刀鱼平均成活率达到72.4%,最高成活率达81.7%,平均规格为30.8 g/尾。生态混养试验中还收获自繁的刀鱼苗种28 888尾,平均规格为7.62 g/尾,同时收获河蟹1 085.2 kg、青虾165 kg,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4.
为完善美洲鲥池塘养殖技术,对美洲鲥1~+龄亚成鱼在池塘保温大棚条件下越冬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在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奉贤科研基地开展了美洲鲥池塘保温大棚越冬养殖试验,放养密度为4 682尾/hm~2。试验结果:在水温11.2~20.6℃条件下,经150 d的越冬养殖,越冬成活率98.0%,美洲鲥体长增长26.6%,体质量增加96.2%,体质量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W=0.012 3L~(3.076),R~2=0.922 8,接近于匀速生长,体长、体质量日均增长量随养殖天数的增加呈n形变化,肥满度在1.55~1.71,最大值出现在越冬养殖中期。结果表明:美洲鲥1~+亚成鱼的适宜越冬水温在12℃以上,最佳越冬水温在15℃以上。  相似文献   
125.
分别用软性颗粒饲料(Ⅰ组)和膨化颗粒饲料(Ⅱ组)喂养褐菖鲉幼鱼8周,比较2种饲料对褐菖鲉幼鱼生长、体成分、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Ⅰ组的相对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分别为145.67%和1.77)都显著高于Ⅱ组(分别为110.73%和1.67);Ⅱ组的蛋白质效率(130.90%)显著高于Ⅰ组(119.41%);2组鱼的肥满度和成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Ⅱ组肌肉的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75.68%和2.37%)均显著高于Ⅰ组(分别为75.41%和2.05%),而灰分和粗蛋白含量的结果相反;Ⅰ组肠道中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Ⅱ组,Ⅱ组肝和胃的胃蛋白酶活性、胰蛋白酶活性、脂肪酶活性及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Ⅰ组;Ⅱ组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高于Ⅰ组,且差异极显著。软性颗粒饲料对褐菖鲉幼鱼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而膨化颗粒饲料降低了饲料系数,提高了蛋白质效率以及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两者对肌肉营养成分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6.
为提高暗纹东方鲀鱼种培育的成活率,于2014~2016年进行了暗纹东方鲀夏花鱼种培育试验。根据暗纹东方鲀的生态习性和生长、摄食特性,采取了土池发塘、驯化转食等方法,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鱼苗培育成活率最高达到78%,形成了特有的夏花鱼种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7.
为探明不同养殖品种在养殖尾水排放周期内的水质变化特征、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获取养殖尾水排放周期内接近总排水量水质指标平均浓度的适宜采样时段,对暗纹东方鲀、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进行养殖尾水水质监测,在16:30~次日7:30的养殖尾水排放周期内,每3 h采集养殖尾水检测总固体悬浮物(TSS)、有机物(CODMn)、总氮(TN)、总磷(TP)指标。结果显示:不同养殖品种之间,排放养殖尾水的4项水质指标质量浓度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综合评价养殖尾水水质状况:中华绒螯蟹最佳,暗纹东方鲀次之,罗氏沼虾较差。养殖尾水排放周期内,暗纹东方鲀、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TSS和TP质量浓度在不同检测时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CODMn和TN质量浓度在不同检测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暗纹东方鲀养殖池塘的TSS实际排放强度显著高于估算排放强度(P<0.05),暗纹东方鲀和罗氏沼虾养殖池塘的TP实际排放强度显著高于估算排放强度(P<0.05),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4项水质指标的实际排放强度均低于估算排放强度(P...  相似文献   
128.
为提高刀鲚和暗纹东方鲀的池塘养殖效益以及获得大规格刀鲚鱼种,2021年在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奉贤科研基地的4口池塘中进行了1+龄刀鲚(3 000尾/hm2)与暗纹东方鲀成鱼(12 000尾/hm2)的混养试验以及刀鲚生态自繁养殖试验。经过132 d的养殖,刀鲚出塘规格达到24.99~59.90 g/尾,成活率为15.0%~54.1%,其中有3口试验池塘获得了大规格刀鲚自繁鱼种,数量分别为2 515、2 871、3 399尾;暗纹东方鲀出塘规格在280.2~296.3 g/尾,单位面积产量达到3 372.8~3 502.5 kg/hm2,成活率达97.8%~100.0%。  相似文献   
12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水产养殖产业、水产品流通和消费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特色水产品养殖和销售尤为严重,而且影响还在进一步延伸。为了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美洲鲥整个产业链的影响,本调研组于2020年10月采用实地走访、电话网络采访和座谈等形式对美洲鲥主产区——长三角地区的技术服务人员、养殖户、商贩、外销主要经销大户等进行调研,收集和分析了疫情时期美洲鲥的繁育、养殖、流通、餐饮等领域的现实状况和存在问题,探究了疫情防控对美洲鲥产业影响的成因。针对当前美洲鲥产业中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引导消费市场、降低上市规格;创新营销模式、激活家庭烹饪;研发高抗品种、转变养殖模式;加强技术培训、引导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30.
为探索一种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中华鳖养殖新模式,利用条件相似的2组室外池塘进行了桃-鳖种养模式和鱼-鳖混养模式对比养殖试验,比较和分析了2种模式下池塘水质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试验过程中,2种模式下池塘水体总氨氮(TAN)质量浓度无规律性变化,但桃-鳖种养模式的TAN质量浓度在试验后期显著低于鱼-鳖混养模式(P<0.05);试验期间,桃-鳖种养模式下水体亚硝酸盐氮(NO2--N)和硝酸盐氮(NO3--N)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鱼-鳖混养模式(P<0.05),并均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而鱼-鳖混养模式下水体NO2--N质量浓度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NO3--N质量浓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桃-鳖种养模式水体的酸碱度(pH)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鱼-鳖混养模式的水体pH则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且桃-鳖种养模式水体的pH的水体显著高于鱼-鳖混养模式(P<0.05);2种模式下水体高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