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2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丰蜜3号厚皮甜瓜是以自交系M3为母本、自交系006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短椭圆形厚皮甜瓜一代杂种。中早熟,果实发育期30-35d。单果重1.4kg左右,每667m2产量约2200kg。皮色浅黄,覆10条浅绿色纵沟,果面具细网纹;果肉白色,肉厚约3.5cm,肉质结实稍脆,味清香,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左右。  相似文献   
12.
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对此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利用陕西省78个地面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统计了四季最大连续无降水日数,采用正交函数分解、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各季节极端无降水日数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极端无雨日数最多出现在冬季,为16~45 d,最少是夏季,为8~14 d;冬、春季节的高值中心出现在陕北北部、关中的东部,冬季陕北北部达43 d以上,夏季高值中心出现在关中的东部,为11~13 d;冬、春旱陕北最多,关中次之,陕南较少,夏、秋旱关中最多,陕北次之,陕南较少;在大尺度天气系统控制下,四季极端无降水日数事件的步调基本一致,不同季节的天气系统对陕西各区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局地性和阶段性;近50 a来夏季和秋季表现为持续增多趋势,冬季和春季有部分站点呈现出反向变化趋势,其中夏季和秋季陕北局部、陕南局部干期日数增多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14.
我区蔬菜产业现状及其发展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产业在广西种植业中为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产业,文章综述当前广西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对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快广西蔬菜产业发展的相关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EM活菌水剂、粉剂等,对甘蔗进行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菌剂比对照(不施用菌剂)出苗率提高3.2%~5.9%,对构成甘蔗产量的有效茎数、株高、茎径等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提高甘蔗产量5100~9400㎏/hm2,增产7.3%~13.5%。锤度比CK增0.27%~1.12%。从经济效益分析看,菌剂浸种、菌剂稀释喷种、菌剂拌肥处理比对照分别增3312、2376、2370元/hm2。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可用菌剂浸种的方法;在缺少水源的旱坡地,可用菌剂稀释喷种或菌剂拌肥的方法,在甘蔗上推广应用EM活菌制剂。  相似文献   
16.
桂糖系列甘蔗种质资源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评价桂糖系列甘蔗种质资源重要数量性状,为甘蔗育种中性状选择提供参考。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11份桂糖系列甘蔗种质资源9个数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表明甘蔗9个数量性状可简化为4个主成分,即糖分因子、茎径-叶因子、茎数-叶因子和株高因子,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4.42%,糖分因子为第一主成分,茎径与茎数之间互有较大的负效应,株高因子则较为独立。聚类分析表明111份桂糖甘蔗种质资源可以分为高糖类群(含3个亚类)和低糖类群(含2个亚类),高糖类群以年代较近的材料为主,低糖类群以年代较远的材料为主。糖分性状在甘蔗育种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糖料蔗育种中实生苗选择时建议以锤度为主,注重株高和有效茎数,茎径以中至中大茎为主;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广西甘蔗育种者非常注重糖分性状的改良,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微电子捕获方法(GC-μECD)建立可同时检测香蕉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方法,为香蕉的食用安全提供保障。【方法】香蕉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经乙腈溶液萃取分层,乙腈相浓缩后过弗罗里硅土柱净化,采用丙酮—正己烷溶液5 mL淋洗,淋洗液经氮吹仪吹干后,用正己烷定容至5 mL,供GC测定。将13种标液混合稀释成1.000 μg/mL,六六六、滴滴涕、氯氰菊酯、氟氰戊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稀释为0.005、0.010、0.020、0.040、0.080、0.100、0.200 μg/mL,百菌清为0.005、0.010、0.020、0.040、0.080 μg/mL,配制成混合标准溶液,以峰面积为纵坐标、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图。香蕉样品中加标浓度分3个水平:六六六、滴滴涕为分别0.005、0.010、0.050 mg/kg,百菌清、氯氰菊酯、氟氰戊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为分别0.010、0.050、0.100 mg/kg进行回收率试验。根据最低加标浓度基线噪声的3倍换算各分析物的最低仪器检出限。【结果】各曲线呈良好线性关系,仪器检出限为0.5~5.0 μg/L,回收率为70.4%~118.7%,相对标准偏差为2.45%~11.50%。【结论】GC-μECD方法可同时检测香蕉中13种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且具有精密度和准确度高、操作简单方便、分离效果好、回收率高、重现性好等优点,适合香蕉农药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2010/2011榨季广西甘蔗生产冻害调查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2010年12月16日至2011年元月上中旬严重霜冻和长期低温对甘蔗生产的影响情况。【方法】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地处广西桂中的来宾、柳州和桂西北的河池3个市的蔗区甘蔗受冻害、寒害情况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被调查的11个县甘蔗总受灾面积为203.25 kha,占总植蔗面积(289.65 kha)的70.2%,其中重灾区面积达97.43 kha,占总种植面积的33.6%,主要集中在柳城、融安、融水、罗城、兴宾区、武宣和象州等地。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及台优受害最为严重,蔗叶明显干枯、卷曲、生长点及蔗芽坏死、蔗茎水煮状并带有酸酒味、蔗糖分下降;而在同一蔗区,桂糖21号、桂糖28号、桂糖29号、桂糖30号、桂辐98-296、桂糖97-69、桂糖02-208、桂糖02-901、桂糖02-467等甘蔗品种受害程度远低于新台糖22号,表现出较强的抗寒能力。【结论】应因地制宜加快耐寒高产高糖甘蔗品种的推广应用,尽快在桂中和桂西北蔗区种植耐寒甘蔗品种,取代抗寒性最差的新台糖22号;采用地膜、蔗叶覆盖、增施暖性有机肥和糖蜜酒精发酵液等措施防寒保温;及时集中抢收压榨受冻害甘蔗,尽量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9.
园艺植物性别鉴定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园艺植物的性别种类及其性别鉴别方面的研究,可以将性别鉴定方法概括为形态学、生理生化、内源激素等方面.其中形态学鉴定比较简单易行,生理生化分析是性别鉴定的理论基础,内源激素对性别鉴定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山药PAL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表达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阐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EC4.3.1.5)基因在山药地下块茎酚类物质积累过程中的分子机理,本研究运用普通PCR、RACE和TAIL-PCR技术从大薯(Dioscorea alataL.)’Zixiao’地下块茎中克隆到同一个PAL基因的3个片段,即长度分别为1 145bp、1 151bp和424bp的中间片段、3’端和5’端的cDNA序列;将3段cDNA序列拼接后获得大小为2 376bp的PAL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含有一个1986bp的最大开放阅读框(ORF),一个28bp的5’端非翻译区,一个362bp含25 nt的Poly(A+)尾的3’端非翻译区,最大ORF可推测编码一个包括PAL酶活性中心的特征序列(GTITASGDLVPLSYIA)在内的661个氨基酸的多肽,分子量为71.974kDa,等电点6.310;大薯地下块茎的PAL基因分别在核苷酸与氨基酸水平上和GenBank中所选已知其他物种的同源性为73%~77%和76%~82%,说明PAL基因在系统进化上相对保守;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仅在地下块茎中表达,而且表达丰度在收获前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