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5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50篇
林业   449篇
农学   205篇
基础科学   234篇
  181篇
综合类   1483篇
农作物   163篇
水产渔业   206篇
畜牧兽医   841篇
园艺   216篇
植物保护   18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1篇
  1964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为适应全面小康后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新需求,2006年,江苏省江阴市供电公司在创建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电气化县示范单位中,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攻坚克难的锐气、搞好示范建设的志气,严格对照标准与要求,高质量完成新农村电气化县创建工作.2006年12月12日,顺利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经贸委和江苏省电力公司联合进行的考评验收,被国家电网公司命名为2006年度"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示范单位".  相似文献   
92.
生物质炭因其多孔性、容重小、比表面积大、表面电荷多及稳定性强等特点对土壤物理结构和水分转运产生影响,是土壤改良和修复的重要材料,其可通过不同的物理化学途径作用于土壤,但其对土壤的影响随土壤自身理化性状和生物质炭原料类型不同而异。从生物质炭的组成、制备、性质特征等方面入手,结合土壤物理结构和生物质炭类型,综合阐述生物质炭对土壤团聚体结构、孔隙分布、容重大小和水分特征等方面的作用,梳理归纳生物质炭在改良土壤物理结构性状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炭主要通过结构扩容、孔隙调节、胶结絮凝、物理吸附、配位络合、共沉淀等方式作用于土壤胶体表面,实现对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和修复。综述分析了生物质炭研究的现存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生物质炭研究应重点关注生物质炭在土壤物理结构改良上的实际应用效果及不同类型生物质炭施用后的环境风险评估等方面。  相似文献   
93.
2001~2005年,在严密监测疫情的基础上,对从化温泉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采取检疫封锁、清除病死树、应用引诱剂防治和树干打孔注药等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发病松林面积由2001年开始发病时的573.3 hm2减少到2005年底的346.7 hm2,病死树数量由2001年的3 726株降低到2005年的239株,林间松墨天牛种群数量也大幅度下降.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舍尼通联合希舒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93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分为治疗组103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单剂口服希舒美1g,每日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舍尼通1片,每日2次口服,6周为1疗程。按照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及WBC数评估疗效。结果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P<0.05);两组治疗后NIH-CPSI总分、症状尺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WBC数等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以治疗组降低得更为明显(P<0.05)。结论舍尼通联合希舒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95.
笔者就宜宾水牛的现状开展了调研,测定了宜宾水牛的体尺,发现宜宾水牛存在存栏量少、品种退化、血缘杂乱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旨在促进宜宾水牛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6.
为解决农机作业过程中因突发状况引起的作业时间增加、某些作业任务无法完成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合同网算法的同种农机机群动态作业任务分配方法。基于农机性能参数和任务参数综合考虑用时最长农机的作业时间、农机机群油耗和路上的路程建立机群代价函数,建立单个田块和地头相邻田块的路径规划方法,参考合同网算法中的招-投标过程,建立农机对任务进行投标的代价函数,基于降低服务器计算量、减少通信次数、任务均衡分配和减小非作业路程等原则,通过选择招标者、设定招标阈值、中标者任务再分配和农机间任务交换等方式改进合同网算法。在不同时间进行基于传统合同网算法和改进合同网算法的农机机群动态作业任务分配仿真试验和农场实际播种作业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改进合同网算法的动态任务分配仿真结果比基于传统合同网算法的动态任务分配仿真结果机群时间代价降低0.83%~12.89%,与服务器通信次数降低77.4%~85%。农场实际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任务分配时间,基于改进合同网算法的动态任务分配的机群时间代价比实际理论机群时间代价降低30.20%~34.09%。本文提出的动态作业任务分配法能够满足农业生产中同种农机机群动态作业任务分配需求。  相似文献   
97.
2021年,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广西百色市田阳区大面积发生流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文章从气候、品种、病毒、传播介体和种植时期等方面对该病的暴发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今后防控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60Co-γ辐照改性银掺杂纳米TiO2及光催化降解乙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60Co-γ射线辐照且以活性炭纤维(ACF)为载体所负载TiO2的半导体材料(TiO2/ACF)对光催化降解冷藏环境中乙烯的影响,该文拟采用60Co-γ辐照制备纳米Ag沉积的TiO2/ACF (Ag-TiO2/ACF)光催化材料,在模拟园艺产品的冷藏环境中,进行了3种不同膜的光催化降解乙烯效果的研究,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对所制备的光催化材料进行相关的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加入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后,60C0-γ辐照能使Ag颗粒较好地负载在TiO2上,TiO2均匀分散在ACF膜上而不发生团聚,且TiO2颗粒晶相改变、尺寸变小,有助于提高Ag-TiO2/ACF的催化效率.Ag-TiO2/ACF光催化降解乙烯的效果用一级动力学速率方程描述;经辐照制备的Ag-TiO2/ACF薄膜比未辐照的TiO2/ACF和辐照的TiO2/ACF薄膜光催化降解乙烯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提高了44%和37%.研究结果为TiO2光催化技术的进一步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
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芦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德平  褚长彬  范洁群  姜震方  吴淑杭 《土壤》2014,46(6):1076-1082
以上海某设施园艺场长期设施芦笋种植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梯度稀释混菌平板法和Biolog-Eco微平板反应系统,研究了芦笋设施种植1、3、5、8及11年棚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设施栽培芦笋后,土壤细菌种群数量减少,真菌数量增加,细菌与真菌数量比(B/F值)降低;除11年棚表现特殊外,随种植年限增加,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逐渐下降,5年和8年棚AWCD值均仅为对照1年棚的15%左右;土壤微生物代谢类群多样性减少,5年和8年棚的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指数(S)均仅为对照1年棚的72%左右,Shannon指数均为对照1年棚的82%左右,Mc Intosh指数则均为对照1年棚的90%;不同种植年限芦笋设施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碳源代谢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分异变化,主成分分析表明,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对6种碳水化合物和5种氨基酸碳源的代谢利用上;设施芦笋土壤微生物参数指标对土壤p H和EC值变化响应敏感,另外,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也是影响土壤微生物代谢和区系分异的2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0.
为了研究晋西黄土区果农间作系统中土壤养分分布特征,选取研究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4,6和8年生苹果(Malus pumila)+大豆(Glycine max)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对间作系统土壤养分(速效钾、速效磷、有机质、全氮)含量进行了定位、定量监测。结果表明:(1)在垂直方向上,不同树龄苹果+大豆间作系统速效钾、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而全氮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再减少;(2)在水平方向上,随着距树行距离的增加,4年生间作系统与6年生间作系统土壤养分总体上呈现"W"型分布,而在8年生间作系统中呈现"M"型分布(全氮除外),极值分别出现在距树行1.5,2.5,3.5m处,且极大值点养分含量与极小值点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3)随着树龄增长,果树与农作物的养分竞争关系逐渐发生变化,且在8年生间作系统中养分竞争最激烈。基于间作系统土壤养分特征,建议在田间施肥管理时,应以施氮肥为主,且随着树龄的增长应该适时增大复合界面的距离或停止复合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