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8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5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1篇 |
农学 | 67篇 |
基础科学 | 38篇 |
18篇 | |
综合类 | 357篇 |
农作物 | 73篇 |
水产渔业 | 5篇 |
畜牧兽医 | 53篇 |
园艺 | 25篇 |
植物保护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51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近20年冬小麦供水量与产量关系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20多年的小麦节水高产理论和栽培技术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对1986-1987、1988-1989、1995-1996和2006-2007共4个代表性年度的冬小麦供水量与产量的关系研究,分析了近20年来河北省冬小麦产量对供水量的反应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与供水量呈抛物线关系,随年代推进,小麦达到最高产量的供水量逐渐减少,产量逐渐提高.达到最高产量的供水量从1986-1987年的475 mm减少到2006-2007年的280mm,平均每年减少10 mm.最高产量从1986-1987年的5 358.5 kg/hm2,提高到2006-2007年的9 240.9 ks/hm2,平均每年增加194.1 kg/hm2.小麦灌浆期较高的土壤水分有利于20世纪80年代小麦籽粒灌浆,但不利于目前小麦籽粒灌浆,造成粒重降低,产量下降.在这一演变过程中,配套节水栽培技术应用、新育成品种节水性的探明和应用以及地力基础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2.
33.
非饱和土壤优先流运动特性的染色示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日益增长的环境问题,作为节水灌溉的基础——土壤中优先流的运动特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利用亮蓝对初始含水量不同的2组土壤中的非均匀流动进行了示踪研究。通过染色示踪试验采集土壤表平面的溶质迁移动态图像,结合图像分析讨论2种不同初始含水量土壤表平面溶质运移的变异过程。结果表明:2种初始含水量土壤中土样表面的溶质运移分布都不均匀;不同初始含水量土壤中土样表面溶质运移的动态过程不同;随着入渗时间与入渗水量的增大,2种初始含水量土壤中土样表面的分维数呈现非线性增长,染色剂的分布面积非线性扩大,但扩大程度非线性减小。 相似文献
34.
猕猴桃果浆中叶绿素和颜色的热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猕猴桃果浆加工中叶绿素和绿色的热降解规律,测定了不同温度(70、80、90℃)和pH值(pH值3.3、6.0、8.0)对猕猴桃果浆叶绿素含量和色差的影响。结果表明,猕猴桃叶绿素a、b和绿色值(-a*)的热降解属一级动力学反应;在相同pH值条件下,随温度升高,叶绿素a、b和绿色值(-a*)的反应速率常数(k)降低,半衰期(t1/2)缩短;随pH值增加,叶绿素a的活化能(Ea)变化范围为14.69~66.02kJ/mol,叶绿素b为40.88~54.64kJ/mol,绿色值(-a*)为48.55~64.14kJ/mol;pH值3.3时叶绿素a、b的降解和绿色值(-a*)相关性较好。猕猴桃果浆加工中适量提高pH值可减少叶绿素和绿色的损失。 相似文献
35.
36.
水分运筹对不同冬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大田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水分运筹对6个冬小麦品种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土层较低的土壤水分(40%70%)(春季灌4水处理)降低多数品种灌浆中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CHa/b,叶绿素含量峰值提前,延缓灌浆后期叶绿素降解;适宜的土壤水分(60%<RSWC<70%)有利于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始终维持较高水平.石新733、石新703、石麦15、和石麦12旗叶叶绿素含量对灌水的反应较敏感,冀5579和石家庄8号不敏感.不同灌水处理之间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均值与籽粒产量相关性不显著,但花后28 d旗叶叶绿素含量与籽粒产量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37.
智能滴灌是一种自动化的灌溉方式,可以节肥节水,且具有提高产量的作用。试验中设置2个处理,即智能滴灌灌溉处理(SDS)和自动化指针喷灌灌溉处理(APS),以APS处理作为对照,种植品种是马铃薯雪川4号,对2区域使用的水量、肥料种类和用量、产量进行记录。并且通过无人机获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探索智能滴灌增产原理。试验结果发现智能滴灌要比指针式喷灌节约42.53%用水量,节肥量为11.47%,马铃薯产量提高了12.32%。通过叶面积归一化指数(NDVI)数据分析,发现智能滴灌区域7月13日测定的NDVI指数在0.85~0.95段,占比与喷灌区域基本一致,但在后期几次测定中尤其是8月9日,智能滴灌测定的NDVI指数在0.85~0.95段,占比明显高于喷灌区域。说明智能滴灌是通过维持马铃薯长久的生长势,促进了马铃薯块茎的充分生长,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相似文献
38.
为了充分利用周年光热资源,确定河北平原冬小麦适宜播期和夏玉米适宜收获期,在河北藁城进行了冬小麦夏玉米周年试验。冬小麦采用播期×品种二因子裂区试验,夏玉米采用均匀试验设计,研究了小麦产量对播期和冬前积温、玉米产量对收获期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冀麦585和金禾9123对播期不敏感,适播期较长,冬前≥0℃积温分别在324~560℃和362~566℃均可获得较高的小麦产量。根据藁城多年积温数据,该积温下限对应的日期为10月20日左右。夏玉米产量与播期、收获期均呈线性关系,而不同年份播期和收获期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不同。玉米生育后期平均气温高于有效灌浆温度(16℃)的截止日期为10月17日,假如玉米收获期由农民传统的9月22日推迟至10月17日,积温可增加476,100℃积温可增产527. 7 kg/hm~2,玉米可有2 511. 9 kg/hm~2的增产潜力。可见,小麦推迟播种时间、玉米延迟收获时间是发挥两季作物均衡增产的重要措施,玉米收获期最晚推迟至10月17日,小麦播种期最晚推迟至10月20日。 相似文献
39.
40.
穴盘苗自动移栽机是温室蔬菜和花卉自动化的关键设备之一。阐述国内外穴盘苗自动移栽机的研究成果,详细分析几种典型穴盘苗自动移栽机的结构及特点,并对制约穴盘苗自动移栽机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对策,为设计结构合理、经济适用的穴盘苗自动移栽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