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4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82篇
林业   652篇
农学   252篇
基础科学   468篇
  193篇
综合类   1885篇
农作物   218篇
水产渔业   238篇
畜牧兽医   906篇
园艺   368篇
植物保护   11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8篇
  1963年   7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7篇
  195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正>‘赵子沟1号’猕猴桃,原始编号“军11-7-28”,经过2011—2022年连续12年试验研究,按照“优株选择、观察对比、建立试验园、区域试验、无性系繁育、示范推广”的技术路线选育而成。2012年在西峡县猕猴桃科技示范园内建试验园1.5 hm2,经多年观察,该品种结果早、品质优、鲜食风味佳,耐贮藏,产量高,市场售价高,  相似文献   
112.
基于野火球具有良好的饲用价值,研究野火球早晚熟种质材料不同生长期各器官形态及不同生育时期总黄酮含量和常规养分的变化,判定其营养价值,为野火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早熟材料进入开花盛期时晚熟材料还处于分枝期,且晚熟材料的枝条长度和叶茎比明显高于早熟材料;晚熟材料的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钙含量及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于早熟材料;早熟材料、晚熟材料再生草的营养价值与总黄酮含量均高于第一茬草。野火球晚熟材料适于放牧和打草利用。  相似文献   
113.
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解放和发展农林生产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通过增强林农经济意识,大力发展林下刺五加高效栽培技术,不仅能为刺五加原料产品供应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可促进农林业经济发展,增加林农收入.林下刺五加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提高林地利用率、增加经济产出、提高林农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刺五加林下栽培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114.
东柳沟流域表土粒度分布特征及可风蚀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区域表土粒度分布特征可反映该区环境特征,研究风水复合侵蚀区小流域内部表土粒度分布特征,可为探究风水两相侵蚀作用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野外表土空间采样和室内测定,对地处风水复合侵蚀区的东柳沟流域的表土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可风蚀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柳沟流域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表土粒径主要为细砂粒(50~250μm),体积分数为56.59%~86.65%,属于风沙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土粒度性质存在显著差异,草地、农地、灌木地的平均粒径(Mz)分别为77.60,81.66,87.85μm,颗粒级配较细,而沙地、河道的Mz分别为126.36,151.80μm,颗粒级配较粗;流域表土粒径大部分表现出正偏和窄峰,颗粒分布较集中。从流域上游到中游,表土粒度表现出明显的粗化现象,具体表现为:除河道外,上游各土地利用类型表土的Mz均显著小于中下游(P0.05)。而在流域中游,除草地、河道之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Mz与沙地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对流域表土的可风蚀性颗粒分析结果表明,自上游到中游的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易风蚀颗粒含量显著增加,草地、农地、灌木、河道分别增加了44.4%,54.23%,48.84%,33.76%。结论表明,流域中游是表土粒度分布最复杂、风蚀作用最强烈的区域,同时也是风蚀与水蚀叠加作用最为频繁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5.
阿尔泰山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益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泰山湿地是新疆干旱区最大的山区湿地生态系统之一,在对该湿地进行实地考察、遥感分析、实验室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该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蓄洪水、调节局部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提供休闲旅游、文化科研教育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益。鉴于目前对阿尔泰山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益的片面理解和不合理利用问题,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益的可持续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益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116.
将小麦-鹅观草del1Rk#1L二体添加系的花粉用10 Gy 60Co γ射线照射处理,给小麦中国春授粉,获得杂种。综合利用C-分带、GISH、顺次C带/45SrDNA-FISH和顺次GISH/45SrDNA-FISH等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在M2代筛选和鉴定出1个涉及小麦7A和鹅观草1Rk#1染色体的相互易位染色体系,并获得1Rk#1染色体的1个45SrDNA位标,该位标和其对应的红色GISH-带纹能够特异地识别1Rk#1染色体短臂。对M2代群体染色体组成分析和测交分析表明,两条易位染色体在后代中以共分离方式成对出现,且易位通过雌配子的传递率高于雄配子。综合2004、2005和2006 3年的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该易位系对赤霉病表现部分抗病,但抗性表现在不同年份、不同地点有差异。试验还证明花粉辐射是诱导小麦-外缘物种染色体易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7.
山地丘陵区村级尺度耕地质量评价及保护分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开展耕地质量评价,合理划定耕地保护分区,是实现耕地差异化保护和管理的重要前提。研究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以重庆市荣昌区为例,以国家等耕地质量指数为空间变量,从村级尺度探讨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的空间关联性与集聚特征,并基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提出了耕地保护分区方案。结果表明:(1)荣昌区耕地质量全局空间上呈现较弱正相关性,全局Moran′s I值表现为耕地等别指数>利用等指数>自然等指数;局部空间上呈现较强变异特征,70%以上空间类型表现为随机分布,正相关类型(HH型和LL型)多以"组团"形态存在,负相关类型(LH型)以"点状"形态存在;(2)基于局部空间自相关类型特征及顺序组合,将耕地保护划分为重点保护区、重点改良区、适度改良区和适度调整区4类,并针对性提出耕地保护措施及管控说明。因此,在自然地理条件欠佳的山地丘陵区,研究结果可为各级行政主体精准有效地实施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8.
西藏地区干旱指标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西藏自治区干旱情况的时空变化特征,了解该地区气候变化规律,为该地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特别是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以西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根据37个气象站点从1981—2012年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西藏32 a的UNEP干旱指数、降水、降水集中指数PCI进行了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干旱程度随时间推移递减,UNEP干旱指数从西到东逐渐增大,整个区域从西到东依次由特干旱气候区向湿润半湿润及湿润气候区过渡。降水量从西部地区到东南部地区逐渐增大,年均降水量从68.8 mm增大到700 mm。西藏地区年内降水量的季度集中性从东南到西北地区越来越高。研究为西藏自治区大范围的水资源管理和农业灌溉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9.
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深度视频哺乳母猪高危动作识别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哺乳母猪的高危动作和仔猪存活率有密切关系,能直接体现其母性行为能力,而这些高危动作又与其姿态转换的频率、持续时间等密切相关。针对猪舍环境下,环境光线变化、母猪与仔猪黏连、猪体形变等给哺乳母猪姿态转换识别带来的困难。该文以梅花母猪为研究对象,以Kinect2.0采集的深度视频图像为数据源,提出基于Faster R-CNN和隐马尔科夫模型的哺乳母猪姿态转换识别算法,通过FasterR-CNN产生候选区域,并采用维特比算法构建定位管道;利用Otsu分割和形态学处理提取疑似转换片段中母猪躯干部、尾部和身体上下两侧的高度序列,由隐马尔科夫模型识别姿态转换。结果表明,对姿态转换片段识别的精度为93.67%、召回率为87.84%。研究结果可为全天候母猪行为自动识别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0.
为进一步提高兽疫链球菌透明质酸产量,优化了其发酵条件:当装液量30 mL/250 mL,起始pH值7.5,接种量4%,转速150 r/min,温度38℃,时间40 h,透明质酸产量的最大值为1.25 g/L,是优化前原始菌株的2.8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