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85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69篇
  85篇
综合类   293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189篇
园艺   58篇
植物保护   7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952.
作为陆地森林生态系统骨架的树木长期遭受有害生物胁迫,危害林木正常生长,甚至造成林木死亡,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为了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靶标及灾害区域的快速、准确检测和监测,需要识别获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靶标对象的特征。本研究首先重点围绕生物胁迫之植物病害、植物虫害、鼠(兔)危害、有害植物等直接靶标及其危害的间接靶标的主要特征分析,综述国内外采用不同途径检测和识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靶标的技术和装备研究概况。然后建议组织跨学科力量,探索研究基于植物胁迫预警靶标识别、传感网络协同防御控制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靶标识别技术及综合防治智能化系统。展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靶标识别被动传感技术和主动传感技术的未来发展,提出根据植物在生物胁迫下的物理化学特征表现开展机器视觉、气敏、力敏、热敏、声敏等防治靶标的被动传感技术研究,利用激光雷达扫描、光声效应主动引诱以及电子昆虫和气味主动引诱等主动传感技术,以解决被动传感难以识别特定有害生物靶标的问题,以及研发设计生物、磁敏、湿敏、热敏等新型传感器和研究超声波、LiDAR、辐射、卫星图像等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靶标的识别精度。最后围绕植物根系、野生哺乳...  相似文献   
953.
954.
955.
956.
为进一步推动衡水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目标,近年来,按照衡水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着力推动高粱规模化生产,连年试种新品种,并积极组织酿酒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对接,实现订单化种植。为实现高粱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根据衡水市的气候条件和生产实际,在多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针对春播高粱系统阐述了高粱高产轻简化栽培技术,包括示范优良高粱品种,免施农药生物防控,推进高粱生产全程机械化、标准化,提升高粱品质,提升资源配置水平和利用效率等,以期为酿酒企业提供商品性好、优质率高、品质统一的原粮。  相似文献   
957.
本文以非洲中资涉农企业中非棉业为案例,从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产生的制度根源和路径机制层面探究其与中国对非农业援助政策有机结合的可能性。本文发现,中非棉业在企业战略或企业利益最优化目标下,其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呈现出制度遵循和随机适应的路径特征。其中,中非棉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展现出的随机适应特征,是其区别于西方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路径的重要方面。同时,该路径特征对促进农业技术在东道国传播、促进当地人员能力提升、承担国际援助项目并提高援助项目的有效性等方面成效明显,这对中国对非农业援助政策提供了积极启示。  相似文献   
958.
以油用牡丹‘凤丹’Paeonia suffruticosa ‘Fengdan’为研究对象,通过避雨和限根二种栽培模式,研究其对籽粒含油率和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条件下‘凤丹’籽粒含油率在28.60%~29.96%之间,避雨和限根栽培都有增加‘凤丹’籽粒含油率的趋势;避雨和限根栽培都能明显提高‘凤丹’籽油的品质,不仅能增加‘凤丹’籽油中的亚麻酸含量,还能增加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等重要氨基酸的相对含量,以及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镁的含量。综合试验结果发现,避雨栽培的整体效果优于限根栽培,在避雨处理中,以开花期避雨栽培(BY1-2)效果最佳;而在限根栽培处理中,以穴式限根栽培(XG1-3)效果最佳。相关性分析表明,‘凤丹’籽粒的含油率与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籽油中的锌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籽油中的亚麻酸含量与油酸、亚油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为优质油用牡丹的选育和栽培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