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0篇
  1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2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不同类型高粱对重金属镉吸收积累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寻利用高粱修复镉污染土壤的可行性和有效方法,为快速高效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本研究在湖南农业大学浏阳市综合教学实验基地和湘阴农科所2个环境下分析了4个高粱品种在5个生育期间植株中镉吸收积累特性和动态变化。方差分析表明成熟期高粱根部的镉含量和镉积累量主要受土壤的影响,品种间差异较小;地上部分镉含量和镉积累量在品种间达到极显著水平。4个高粱品种苗期地上和根系部分的镉含量分别为3.75 mg/kg和7.60 mg/kg,都显著高于其它生长阶段。高粱地上部分镉积累量在抽穗期达到最高值,2个生物质高粱地上部分镉积累量都超过65 g/hm2,是甜高粱的2~4倍。但成熟期4个品种地上部分镉积累量为23.35~33.39 g/hm2,差异较小。上述研究显示,通过筛选镉积累量高的生物质高粱品种并适时收获,同时提高高粱复种指数对有效、快速修复镉污染土壤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2.
为探明2009—2018年中国水稻生产种植面积及产量变化情况,利用国家统计局2009—2018年水稻产量和播种面积数据,分析了全国水稻生产主力省(区)10年间播种面积和产量变化的主导因素,并量化了播种面积和单产对水稻产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水稻生产主力省(区)中,黑龙江省稻作面积波动较大,年平均波动幅度为4.70%;产量波动较大的是黑龙江省和湖北省,年平均波动幅度分别为3.24%、3.49%;在产量变化贡献上,全国产量变化以单产水平提升为主,但各主力省(区)主导因素有差别,在保持全国各地区单产水平持续提升的情况下,应控制稻作面积缩减,扬长补短,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33.
综合降镉(VIP)技术对降低糙米镉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镉低积累型水稻品种湘晚籼1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3年在长沙、衡南、湘潭和湘阴的12个试验点,比较了以VIP技术(V,Variety,选用低镉型水稻品种;I,Irrigation,优化水分管理;P,土壤pH值,施用石灰以提高土壤pH值)为主的5种控制技术在不同成土母质和土壤污染程度下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5种控制技术在各试验点的总效应中,以“VIP+Se”和“VIP+Se+Bi”的处理效果最为明显,其糙米镉含量均为0.15 mg/kg,与对照相比降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4.
粒肥施用时期对水稻镉积累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生育后期氮肥施用对水稻镉积累的影响,为稻米镉消减提供技术支持。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杂交稻株两优819(早稻)和常规稻湘晚籼12号(晚稻)为试验材料,设粒肥用量占总氮20%的不同生育期施粒肥处理,分别为始穗期施粒肥(F1)、齐穗期施粒肥(F2)、灌浆期施粒肥(F3)及不施粒肥处理(CK)。试验结果表明,合理施用粒肥可显著提高晚稻籽粒生物量,齐穗期和灌浆期施用粒肥显著提高了早稻籽粒生物量。不同生育期施粒肥对降低籽粒富集系数、镉在植株内转运系数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育期施粒肥水稻成熟期各部位镉含量不同,施粒肥提高了早稻根系和茎叶的镉含量,但显著降低了籽粒镉含量,其值表现为CKF1F3F2;晚稻的根系镉含量在始穗期施粒肥处理显著提高,茎叶镉含量均显著大于CK,灌浆期施粒肥处理的籽粒镉含量有小幅度降低;与CK相比,早晚稻籽粒镉含量最大降幅分别为44.87%,22.31%。可知,不同生育期施粒肥对早晚稻籽粒的镉含量影响有差异,齐穗期施粒肥可显著降低早稻籽粒的镉含量,灌浆期施粒肥能降低晚稻籽粒的镉含量。  相似文献   
35.
36.
冯跃华  韩钢钢  赵田径  董爱玲  邹应斌  敖和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730-11732,12071
结合两个实例,讨论了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中重复测量数据的分析方法,并用SAS程序进行了统计计算。对于不同地点的重复测量数据,在其变异来源中增加了一个地点取样误差,其SAS程序中,采用了Proc Anova语句,巧妙地在Model语句后加入了Test语句。对于不同时间点的重复测量数据,可以将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转化为裂区设计,单因素为主区因素,时间因素为副区因素,其SAS程序中,采用了Proc Mixed语句,并进行了同质性检验。  相似文献   
37.
2004—2005年在长沙(28°13′N)采用低肥(N135kg/hm2、P29.7kg/hm2、K112.1kg/hm2)、中肥(N180kg/hm2、P39.6kg/hm2、K149.4kg/hm2)、高肥(N225kg/hm2、P49.5kg/hm2、K186.8kg/hm2)3种施肥水平,对超级杂交稻两优293和准两优527的产量及生长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不同施肥量处理间超级稻产量及有效穗、每穗粒数、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差异不显著,2年平均产量以中肥处理最高,其中准两优527为9.03t/hm2,两优293为7.28t/hm2;不同年际间超级稻产量及有效穗、每穗粒数、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差异显著;超级杂交稻准两优527和两优293的适宜氮肥用量为150~180kg/hm2。与准两优527比较,两优293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根系活力强、分蘖力强、但分蘖成穗率不高,而准两优527前中期生长平稳,分蘖成穗率高,抽穗后光合产物积累多和运转率高,有利于高产形成,但不抗倒伏,生产上应适量减少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38.
稻田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采用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及施肥方法对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效、分枝有效角果数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受施肥处理影响较大.不同施肥方法处理对植株株高、每角粒数、千粒重的影响不大.施胶膜复合肥处理的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分别比习惯施肥、普通复合肥及不施肥处理增加3.2~10.4个,增幅为7.5%~29%,分枝有效角果数分别增加11.3~28.7个,增幅为12.9%~40.8%.在每公顷施用胶膜复合肥450~900 kg的范围内,施肥量的增加均能有效改善油菜的经济性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9.
为探明高产条件下不同超级稻品种对种植密度的反应特性,选用两优培九、Y两优1号、Y两优2号、Y两优900、超优1000等5个超级稻品种,以常规稻品种黄华占为对照,于2016年在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进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两优培九、Y两优1号、Y两优900、超优1000均以高密度(24万丛/hm^2)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11 469.33、13 438.75、11 125.56和11 969.35 kg/hm^2,比低密度处理(12万丛/hm^2)增产11.71%、9.41%、25.80%和9.90%,增产原因在于这4个品种在高密度种植下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较低密度和中密度处理分别高出40.76%和33.24%。Y两优2号在插植密度为12万丛/hm^2时,有效穗数较高并且千粒重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种植密度,因而有着较高的实际产量,达到11 172.44 kg/hm^2。24万丛/hm^2处理时所有超级稻品种齐穗期与成熟期干物质生产总量均较高;黄华占则在低密度下(12万丛/hm^2)有着最高产量和干物质生产量。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究几种新型肥料对水稻产量及稻米镉含量的影响。[方法]早、晚稻分别采用陆两优996和五优308,设置5种肥料处理,分别为生物酵素有机肥(F_1)、叶面肥(F_2)、果肥(F_3)和土壤改质肥(F_4)及不施肥处理(CK)。[结果]施用新型肥料能提高水稻的产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早稻可增产34.97%~45.97%,晚稻可增产10.76%~37.62%。早、晚稻均以施用叶面肥的增产效果最好,分别为9 362.37、11 405.18 kg/hm~2。有机肥、叶面肥、果肥和土壤改质肥均能降低稻米中镉含量,早、晚稻分别以果肥、土壤改质肥的降镉效果最好,分别比不施肥少45.45%、35.71%,且稻米镉含量均为0.18 mg/kg。[结论]在保障产量和防治重金属污染的前提下,施用果肥既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又能降低稻米中的镉含量,是一种高产、优质的新型肥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