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79篇
林业   113篇
农学   110篇
基础科学   100篇
  102篇
综合类   627篇
农作物   67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262篇
园艺   101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4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冀花10号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冀9102为母本、87-77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和改良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油用型小果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病和适应性强等特性。在河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荚果产量为4128.00 kg/hm2,较对照鲁花12号增产20.71%;在河北省生产试验中,平均荚果产量为3694.20 kg/hm2,较对照鲁花12号增产22.60%。该品种籽仁脂肪含量为56.82%。2012年通过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新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2.
在广泛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反式脂肪的成分、产生途径、危害、使用现状和使用注意事项等进行了综述,为全民养生保健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3.
非共生生物固氮的重要作用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生物固氮在氮气的同化中具有巨大的作用.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固氮有3种方式,其中关于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研究的较多,细菌自生固氮和联合固氮常被忽视。文章系统地介绍了自身固氮和联合固氮方式.并对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综述,同时分析和评价了生物固氮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4.
不同光源处理对非洲菊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非洲菊瑞扣为材料,普通荧光灯为对照,研究发光二极管(LED)和冷阴极荧光灯(CCFL)处理对其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光/蓝光=7/3(光质比)的情况下,LED光源处理下,组培苗地下部、整株鲜质量,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根系活力均高于其他处理;LED和CCFL光源处理下,组培苗叶长显著高于对照;在根长方面,CCFL光源处理下出现最大值,LED次之,均显著高于对照;LED和对照处理下,根数、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均显著高于CCFL处理;CCFL处理下,叶片下表皮气孔面积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在气孔密度方面,LED处理略显优势。综合比较,LED光源是用于非洲菊组织培养的最佳光源。  相似文献   
85.
东北黑土区旱田改稻田后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东北黑土区旱田改稻田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其密度和~(13)C、~(15)N自然丰度值的动态变化,探讨旱田改稻田后土壤有机碳(氮)的固定能力及其稳定性,揭示旱田改稻田后土壤有机碳(氮)的演变规律,为东北黑土的合理利用和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结合野外实地调查,选择典型黑土区旱田土壤(种植大豆年限大于60年)和改种不同年限的稻田土壤(3、5、10、17、20和25年,旱田改稻田前种植历史基本相同,均为大豆),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研究旱田改稻田后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旱田改稻田25年间,在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在改种的前3年迅速下降,降幅分别为13.60%—43.27%和10.40%—40.60%,在3—25年间随改种年限延长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在20—60 cm土层出现累积,但在3—5年期间增加幅度较大,在5—25年期间增加较为缓慢,在改种17—25年期间,稻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高于旱田土壤;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密度的变化趋势与其含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在改种的3年间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密度分别降低了26.53%和21.89%,在改种5—25年间0—60 cm土层稻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密度均大于旱田土壤,增幅分别为9.87%—21.48%和10.2%—19.3%;旱田改稻田后,土壤全氮与有机碳的变化密切相关,土壤全氮与有机碳的含量、密度之间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在0—60 cm土层,土壤δ~(13)C值在改种的3年间明显上升,在3—25年间随改种年限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大于5年的稻田土壤δ~(13)C值均低于旱田土壤,而土壤δ~(15)N值在改种的25年间随改种年限延长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年限稻田土壤δ~(15)N值均低于旱田土壤,相同年限土壤的δ~(13)C值和δ~(15)N值均随着土层加深而增大;0—40 cm土层土壤δ~(13)C值与土壤有机碳含量之间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P0.01),但各土层土壤δ~(15)N值与土壤全氮含量之间则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东北黑土区旱田改稻田大于5年后,稻田土壤具有明显的固碳(氮)能力,稳定性碳(氮)在20—60 cm土层累积;改种稻田年限小于5年,应注重有机碳(氮)的补充,以维持和提高土壤有机碳(氮)水平。  相似文献   
86.
RAPD 分子标记对工业大麻诱变材料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诱变育种是人们在发生突变的个体中选择符合需要的植株进行培育,从而获得新品种。RAPD分子标记是一种新型的分子遗传标记,方法简单,花费少。利用RAPD对工业大麻诱变材料进行研究,构建树状图,分析突变材料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差异显著的诱变材料,其诱变浓度或剂量与之前筛选的适宜诱变浓度或剂量相近。化学诱变浓度是2.0%,处理6 h;Co60-γ诱变剂量基本都在150 Gy左右,RAPD分子标记也可以作为诱变浓度或剂量的筛选标准。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索茖葱在宁夏驯化栽培的适宜土壤环境条件及可行的土壤改良措施。【方法】以吉林长白山区引进的野生茖葱种苗为供试材料,通过土壤中添加草炭对茖葱进行驯化栽培,对茖葱原生境及试验地的土壤物理性状、化学性状进行测定,同时调查试验地不同土壤处理茖葱的光合指标及生长情况。【结果】试验地土壤(CK)pH值和全盐含量均最高,其中pH值达8.71,全盐含量1.89 g/kg,改良后的T1、T2土壤较CK含水量显著提高,容重、pH值、全盐含量明显降低,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全量钙、有效铁含量均增加,其中T2的pH值较CK降低了12.28%,全盐含量较CK降低了48.15%;原生境土壤CK'偏酸性,pH值仅为5.02,土壤全盐含量低,为0.76 g/kg;与CK'相比,T1、T2的pH值和全盐含量仍显著高于CK',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有效铁含量已经显著高于CK';T1的全盐含量显著高于T2,T2的有效磷、有效钾、全量钙、有效铁均较T1显著增加;T2茖葱的光合性能、品质特性和生长情况略优于T1,且二者的有机酸含量显著低于CK',Vc含量显著高于CK',但生长指标均显著低于CK',高于CK。【结论】T1、T2的土壤改良方式效果明显,说明土壤中添加草炭对茖葱驯化栽培的土壤改良措施可行,与原生境茖葱的生长存在差距可能是试验地土壤pH值和全盐含量仍然过高,或者是其他的环境条件如光照、空气温湿度等综合影响的结果,还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和数量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方法】以沈阳农业大学棕壤长期定位试验站为平台,设计大田小区试验,采用玉米秸秆半量和全量还田、直接和腐熟还田处理,研究了春玉米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活性和惰性指数的动态变化状况。【结果】①在春玉米生长期内,秸秆还田处理均能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且腐熟还田比直接还田的增加量更多,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累积和培肥地力;在不施化肥条件下,无论秸秆直接还田还是腐熟还田,半量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增加量比全量还田处理增加的要多,而在配施化肥后,全量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增加量大于半量秸秆还田处理。②秸秆还田处理均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活性指数。秸秆单独还田处理能提高土壤有机碳活性指数,但只有在成熟期效果明显;而秸秆与化肥配施后,直接还田处理以及半量还田处理对土壤有机碳活性指数的提高最明显。③单施化肥处理会导致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惰性指数降低,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的保持和提高。【结论】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秸秆腐熟还田配施化肥处理更有利于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碳积累;而单施化肥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的保持和提高;秸秆直接还田和单独还田提高了土壤活性有机碳指数。  相似文献   
89.
螯合剂对油葵修复镉砷复合污染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油葵对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提取效率,研究了不同螯合剂(NTA、EGTA、EDDS和EDTA)对油葵修复Cd、As复合污染农田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4种不同螯合剂对油葵根、茎、叶、花盘和籽粒生物量影响不大。不同螯合剂对油葵各器官Cd、As含量和积累量影响不一样。与CK处理相比,施用NTA、EGTA、EDDS、EDTA导致油葵花盘Cd含量分别提高30.2%、55.1%、41.9%和43.3%,根系As含量分别提高23.6%、18.1%、15.6%和15.4%,但是对籽粒和茎中Cd含量影响不显著。施用NTA、EGTA、EDDS和EDTA处理使油葵植株总Cd积累量分别比CK处理提高32.8%、45.3%、40.5%和41.6%,而对油葵As积累量没有显著影响。4种螯合剂对油葵各器官Cd、As富集系数有不同影响,而对Cd、As转运系数影响不显著。施用EDTA处理使根际土壤Cd含量比CK处理降低25.0%,施用NTA和EDTA处理使根际土壤As含量分别降低18.1%和14.3%。4种螯合剂均可以提高油葵对Cd、As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90.
为给营造针阔混交林和提高林地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探索了林窗和林下环境不同埋藏深度对栲树和小叶栲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栲树和小叶栲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存活率降低,林窗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存活率高于林下,种子死亡率低于林下,埋藏过深对栲树和小叶栲种子萌发、幼苗存活及森林更新会产生不利影响。结论:埋藏深度为0.5cm有利于栲树和小叶栲种子萌发,林窗比林下更有利于栲树和小叶栲种子萌发和森林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