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2篇
  5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以氧化钙、氯化镁和石蜡油混合物为发热剂、淀粉基超吸水性树脂凝胶为缓释水源,制备具有缓控自加热功能的新型便携加热袋,并通过改变交联剂用量的方法,对凝胶的网络结构进行设计,以调控发热剂颗粒水合反应速度和热能释放的程度。结果表明:当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用量为0.007 g时,加热袋体系的放热温度可达60℃以上,且温度变化幅度小,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经第2次挤压后,体系的温度会再次升高。淀粉基超吸水性树脂凝胶的强度随温度的增加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242.
‘次郎’甜柿在树上自然脱涩,品质优,栽培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收益早,用工少,效益高;通过多年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次郎’甜柿生产管理技术,以提高‘次郎’甜柿的栽培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43.
早钟6号枇杷结果母枝性状与果实形质的相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试验分析了青壮年早种6号枇杷长、短结果母枝性状与果实形质的关系,提出要获得早熟、大果、优质的枇杷,生产上宜选择粗度0.80-1.13cm,叶数9-19叶的短结果母枝,以及停梢早、粗度0.70-0.97cm、叶数13-24叶的长结果母枝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44.
明确黄皮花粉的形态特征及种质间的亲缘关系可为其系统分类鉴定提供孢粉学依据。以福建省11个产地的33份黄皮种质花粉为试材,经固定、清洗、逐级脱水、干燥、喷金镀膜等处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结构,分别对花粉群体(放大800倍)、花粉个体(放大3500倍)、花粉赤道面中部的外壁纹饰(放大8000倍)等超微形态特征进行照相和相关指标测定,统计分析相关数据。结果表明,黄皮花粉为近球形或长球形,极轴长17.97~23.76μm,赤道轴长17.11~20.55μm,均有3条萌发沟,辐射对称,分布均等,3条沟在极面不会交汇,有沟界极区,属于赤道三沟类型(NPC),外壁纹饰为网状突起。33份种质花粉间差异主要表现在大小、形状、外壁纹饰和萌发沟性状等方面,花粉形态特征具有一致性和多样性,在遗传距离10处可将这些种质分为3类。  相似文献   
245.
菌根真菌因其对农作物具有促生作用,并对各种环境提供保护,多年来广受重视。近年来有学者发现这一现象与菌根辅助细菌相关。为更好地了解菌根真菌、菌根辅助细菌及二者间协同作用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等方面,本文总结了菌根真菌及菌根辅助细菌的作用机制,并对二者间协同作用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抗逆性、土壤质量及土壤内微生物环境的促进、提高及丰富作用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展望,认为应更深入地研究有关菌根真菌及菌根辅助细菌间的协同作用,并大力推广微生物菌肥的使用。  相似文献   
246.
通过随机取样研究接种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菌剂对0、1年连作大豆成熟期生物量、根际土壤AMF孢子密度、AMF侵染率及根腐病病情指数的影响,以及R.intraradices对大豆根际土壤百菌清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R.intraradices菌剂可以提高大豆植株的生长及养分吸收,显著增加大豆植株生物量、AMF侵染率及AMF孢子密度,同时R.intraradices及百菌清均对大豆根腐病有防治效果,且相比于百菌清,R.intraradices菌剂在防治根腐病的基础上改善了根际土壤微环境、增加根系发达程度等;在不同的连作年限下,R.intraradices菌剂均可显著降低土壤中百菌清残留量,且在接种菌剂+百菌清处理组中,0年连作大豆百菌清残留量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