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8篇
  7篇
综合类   90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苜蓿品种对蓟马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2龄和3龄二茬开花初期,调查了蓟马对来自国内外97个苜蓿品种(品系)的危害。调查结果为:蓟马在各品种上的普遍率为100%,有干枯叶片的枝条比率最大67.1%,最小为0,平均为24.3%;运用欧氏完全连锁聚类分析,供试品种对蓟马抗性可分为5个类群,抗虫性最强的品种14个(中兰1号、QS-2、大郁山、润布勒和公农2号等)、抗虫性较强的品种29个(庆阳、SA32140、YL-21、SM9808和陇中等)、抗虫性中等的品种32个(Sceptre、SA32152、阿尔冈金、金皇后和SM9809等)、抗虫性较弱的品种19个(SA16465、SA16464、SA10125、SA7090和苜蓿女王等)和抗虫性最弱的品种3个(来自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的新疆大叶,Wl320、SA35095),5个类群的品种数分别占品种总数的14.4%,29.9%,33.0%,19.6%和3.1%。  相似文献   
82.
嵌入科研过程的高校图书馆知识链接服务是一项全新的研究领域。探究了嵌入科研过程高校图书馆知识链接服务的特点,分析了其应用的可行性,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完善策略,希望能够促进高校知识链接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83.
把存芳 《蔬菜》2010,(4):30-31
<正>1特征特性合欢是奇珍重6号甜脆豆的改良型品种,植株高2m左右,生长强健,开白花,每花序1~2荚,荚整齐,美观,667m2产鲜荚500~750kg,荚甜脆,出口成品率高,是内销和出口基地首选品种,该品种适应性广,从播种到采收60d左右,667m2用种量2~2.5kg,搭架栽培。  相似文献   
84.
为解决水稻直播出苗难、成苗率低、秧苗素质差、病虫危害重等技术难点,采用高吸水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研究其在旱直播水稻上的应用效应。结果表明:包衣处理可提高旱直播水稻出苗率、成苗率,提高秧苗素质,减轻病虫危害,增加产量。与未包衣对照相比,包衣处理的出苗率提高13.5%,成苗率提高18.2%,恶苗病、稻蓟马、麻雀、老鼠、干尖线虫等病虫害分别减轻90.5%、94.3%、95.3%、88.2%、89.5%,株高降低,秧苗单株带蘖数、假茎粗、总根数、百苗干重明显增加,各主要生育期茎蘖数多、叶面积指数高,干物质积累量高,增产显著。应用高吸水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可解决直播水稻目前存在的主要技术难点,促进水稻直播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5.
植物磷转运蛋白基因及其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土壤有效磷的缺乏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植物对于磷素营养的吸收及转运主要是通过不同家族的磷转运蛋白来进行的。在外部介质严重缺磷的环境中,植物体自身会通过诱导或增强磷素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提高其对根际和共生菌根菌丝磷素的吸收和利用,同时外界环境中的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影响磷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调控。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植物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国内外有关磷素转运蛋白的分子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果。本文简述了近年来高等植物磷素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调控及其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并对进一步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6.
我国北方灌区地下水资源演变与农田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北方灌区地下水形成机理及其演变态势的分析,认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负面效应是导致灌区与地下水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地下水资源量的衰减已经影响到了灌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以上问题,从水循环的角度提出充分利用灌区地下含水层的调蓄作用,通过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合利用控制水盐平衡、涵养地下水源是实现地下水资源永续利用、农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7.
以普通小麦品系 30 3,70 6及其回交转育的粘果山羊草 ( Ae.kotschyi)、瓦维洛夫山羊草 ( Ae.vavilovii)和牡山羊草 ( Ae.juvenali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母本、1 3个普通小麦品系为父本 ,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 ,研究了以上 3种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 F1 代株高和旗叶面积的细胞质效应。结果表明 ,与普通小麦细胞质相比 ,3种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 F1 代的旗叶面积不存在正向或负向的细胞质效应 ,而对普通小麦 F1 代的株高有负向的降低效应 ,瓦维洛夫山羊草细胞质对 F1 代株高降低作用不显著 ,粘果山羊草、牡山羊草细胞质对 F1 代株高降低则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8.
水稻无盘抛秧剂对旱育秧苗的综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盘抛秧剂包衣稻种进行旱地育苗是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方式的核心技术.本研究采用无盘抛秧剂包衣种子,分析无盘旱育秧苗与塑盘旱育秧苗、常规旱育秧苗生理机能的差异.结果表明:无盘抛秧剂包衣层具有吸水速度快、吸水量大的特点,能增加秧苗根部土壤含水量,并起到蓄水保水作用;与塑盘旱育秧苗和常规旱育秧苗相比,无盘旱育秧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11.2%~21.0%、光合速率增加5.0%~29.2%、植株伤流量增加32.3%~72.7%、植株相对含水率提高3.88~14.29个百分点、植株可溶性糖增加30.2%~49.8%、植株含氮量增加19.1%~39.4%、植株根SOD活性提高26.0%~47.6%、植株叶SOD活性提高23.3%~35.7%.无盘旱育秧苗素质明显提高,抛栽后发根早、发根多、立苗速度快,为本田期水稻健壮生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9.
输水管道装置增压泵的节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输水管道均匀分流和沿管长水力坡降不变的情况下,对一级集中供水泵站、中间加设加压泵站及管道增压泵三种方案的能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管道增压泵节能效果最好,并确定了加压泵站及管道增压泵的最佳位置计算式。  相似文献   
90.
【目的】本研究通过探讨小麦和玉米残体与其生物炭配施对土壤各组分有机碳及其自身有机碳矿化的影响,揭示其在土壤固碳和培肥方面的效应,为农田有机物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室内恒温培养试验,共设置小麦或玉米残体(根茬、秸秆)和秸秆制成的生物炭单施(WS、WR、WB、MS、MR、MB),配施(WS+WB、WR+WB、MS+MB、MR+MB)以及对照(CK)构成的11个处理,培养期间测定土壤CO2释放量,培养结束后测定土壤总有机碳(T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颗粒有机碳(POC)以及粗细颗粒有机碳含量(CPOC、FPOC)。【结果】添加玉米有机物料对土壤TOC、MBC、POC、CPOC和FPOC含量的增加作用普遍高于添加小麦有机物料。添加小麦或玉米秸秆对土壤TOC、POC、CPOC、FPOC含量的增加作用均高于添加根茬。单独添加生物炭,作物残体与生物炭配施和单独添加作物残体处理分别在培养的第4、8、21 d有机碳矿化速率最大,为有机碳矿化快速期,之后矿化速率减缓并逐渐趋于稳定。单独添加作物残体其有机碳累积矿化率最大,达到30%~46%;与对照相比,添加有机物料的各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TOC含量,其中添加生物炭处理土壤TOC含量增幅最大;单独添加小麦和玉米生物炭处理,土壤TOC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4.4%和36.5%,但其有机碳累积矿化率仅为3%左右,土壤FPOC含量及敏感性指数在单独添加生物炭处理最高;小麦和玉米残体与其生物炭配施处理,土壤MBC和CPOC含量分别显著增加80.2%~199.2%,且其有机碳累积矿化率为12%~19%,介于生物炭和残体单施之间,土壤CPOC含量及敏感性指数均表现为配施处理最高。【结论】单独添加作物残体能够较好地补充土壤养分,但CO2释放量显著高于单施生物炭及配施处理;单独添加生物炭其有机碳累积矿化率较低,短期内对土壤养分的补充作用较小。作物残体与其生物炭配施可以较好地克服各自单独施用的弊端,尤其是玉米秸秆与其生物炭配施,在保证作物养分供应的同时能增加土壤碳库储量,对土壤肥力提升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