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综合类   27篇
水产渔业   89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水产动物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总结了水产动物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所涉及的受试动物、原形药物以及部分药物的代谢产物 ,比较了药浴法、肌肉注射法、口服法、血管注射法、心包内或血窦内注射给药等不同给药途径在水产动物药动学研究中的优缺点 ,探讨了种属差异、性别和健康状况等水产动物生理因素以及温度和盐度等环境因素对药动学的影响 ,分析了水产动物药动学研究模型如房室模型、非房室模型和生理学模型的特点 ,并提出了我国水产动物药动学的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2.
利用纯化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牙膏病"病原微孢子虫对三疣梭子蟹进行人工感染实验,观察感染蟹肌肉组织的临床变化及其超微病理,并测定感染后肌肉和肝胰腺组织酸性磷酸酶(AC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不同时间点的活性。结果发现,微孢子虫肌肉注射感染三疣梭子蟹后,蟹的肌纤维透明度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并向白浊化转变。超微病理显示,注射感染176 h后,肌细胞内存在大量微孢子虫,感染蟹肌细胞出现核膜肿胀和线粒体双层膜破裂等病变,严重者肌纤维发生断裂、溶解,电镜下可见大量高电子密度的溶解灶。免疫相关酶活分析显示,微孢子虫感染后,三疣梭子蟹肌肉和肝胰腺组织ACP和SOD活性均呈现两个显著上升过程(P0.05);肝胰腺组织ACP活性始终高于肌肉组织,而两种组织的SOD活性恰好相反;感染蟹肌肉组织内两种酶活性几乎始终大于正常对照组。酶活的变化可能与蟹微孢子虫的肌肉组织亲嗜性及其增殖速度较慢等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43.
周帅  胡琳琳  房文红  周凯  于慧娟 《水产学报》2011,35(8):1182-119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盐度33条件下恩诺沙星口灌和肌肉注射给药(剂量10 mg/kg)后,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环丙沙星在拟穴青蟹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血淋巴和组织中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基于统计矩原理的非房室模型进行计算。恩诺沙星口灌和肌肉注射拟穴青蟹给药后,血药达峰快,分别为0.5 h和1 min,达峰浓度分别为12.90和31.86 μg/m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216.1和816.8 μg/(mL·h)。恩诺沙星在拟穴青蟹组织中分布较广,口灌给药下肌肉和肝胰腺AUC分别为445.9和817.6 μg/(g·h),肌肉注射给药下的AUC分别为554.7和2 573.7 μg/(g·h)。与其它水产动物相比,恩诺沙星在拟穴青蟹体内消除速度为中等水平,口灌和肌肉注射恩诺沙星后血药消除半衰期(t1/2z)分别为26.45和57.02 h,总体清除率(CLz)分别为0.054和0.012 L/(h·kg)。恩诺沙星在拟穴青蟹体内代谢生成环丙沙星的量较少,口灌给药下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的AUCCIP/AUCENR分别为6.66%、3.66%和4.78%,肌肉注射给药下,其相应值分别为4.16%、7.24%和1.48%,在拟穴青蟹体内起药效作用仍是以恩诺沙星为主。以Cmax/MIC、AUC0-24/MIC评价恩诺沙星在青蟹体内的药效作用,建议给拟穴青蟹以10 mg/kg剂量每隔24小时投喂一次恩诺沙星,对弧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4.
蛭弧菌(Bdellovibrio)广泛存在于自然水体,它具有噬菌的特性,对水体中细菌数量控制具调节作用,有可能是进行生物防治的一种重要生物。本文比较不同分离方法、上层培养基营养盐浓度和富集培养与直接培养等对海水蛭弧菌分离、计数的影响,从而建立了海水蛭弧菌分离和纯化的方法。应用无营养盐的海水双层琼脂平板法,采用6种宿主菌分别对海南4份海水样品进行计数检测,发现不同宿主菌所得到的蛭弧菌数量不同,同时对分离纯化到的3株海水蛭弧菌进行液体培养增殖,进一步检验了海水双层琼脂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5.
通过单因素实验(蛋白酶种类、加酶量、料液比、水解时间、温度和pH值),对鳕鱼下颌肉进行酶解分析,以水解度(DH)为指标,确定最适蛋白酶为复合风味蛋白酶,其单因子最佳水解条件为:加酶量为1 400 U/g(相对于鱼糜质量)、料液比为1:3、水解时间为5 h、温度为43℃、pH 7.6。经正交试验验证,复合风味蛋白酶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pH7.0,料液比1∶2,加酶量为1 400 U/g,水解8 h,DH可达42.62%。  相似文献   
46.
47.
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肝胰脏、肾、鳃、肠和肌肉等组织器官中细胞色素P450(CYP450)主要药酶活性进行检测,研究其在异育银鲫各组织中的分布。结果显示:以CO还原差示光谱法测得异育银鲫肝胰脏、肾、鳃、肠、肌肉微拉体的细胞色素P450及b5含量均以肝胰脏微粒体中最高,其次为肾、鳃、肠微粒体,肌肉中最低。以氨基比林N-脱甲基、红霉素N-脱甲基、苯胺-4-羟化反应分别作为CYP2B、CYP3A和CYP2E的探针反应,测得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PD)及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活性在上述组织中分布差异性类似,均表现为肝胰脏微粒体中最高,分别为(1.668±0.104)、(0.941±0.061)nmol/(min.mg),其次为肾、鳃、肠微粒体,肌肉微粒体中最低,分别为(0.245±0.011)、(0.078±0.019)nmol/(min.mg);苯胺-4-羟化酶(AH)活性以肝胰脏微粒体最高,为(0.052±0.009)nmol/(min.mg),其次为鳃微粒体,肌肉微粒体中最低,不能检出。研究表明,异育银鲫主要组织微粒体中具有细胞色素P450亚型活性,且它们在异育银鲫体内的分布和活性存在着组织和器官差异性,以肝胰脏组织中的含量和活性为最高。  相似文献   
48.
金鱼温和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7月从上海奉贤某一养殖基地的发病金鱼中分离出一株细菌,对它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极生单鞭毛,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接触酶阳性,VP阳性,生长无需NaCl,在TCBS平板上生长缓慢,对O/129弧菌抑制剂不敏感.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该菌与温和气单胞菌的亲缘关系最近,因此将该菌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同时,用20种药物对该菌进行了药物纸片扩散法抑菌试验,其中,庆大霉素、氟派酸、氯霉素、妥布霉素、卡拉霉素、壮观霉素、菌必治的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9.
在水温为(29.0±1.0)℃、盐度为3.3%条件下,以30mg/kg的剂量单次药饵投喂凡纳滨对虾盐酸沙拉沙星后,分别取凡纳滨对虾血淋巴、肝胰腺和肌肉样品,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的药物浓度。结果表明:盐酸沙拉沙星在肝胰腺中的药物残留浓度远高于血淋巴和肌肉,后两者的药物残留浓度比较低而且血淋巴中的残留浓度高于肌肉;给药后盐酸沙拉沙星在血淋巴、肝胰腺和肌肉中的消除速率快慢不一,在肌肉中消除速度最快,肝胰腺中的消除速度快于血淋巴。  相似文献   
50.
蛭弧菌Bdh5221对银鲫肠道菌群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360尾体重为50 g左右的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随机分为3个组,每个组设立3个平行,每个平行40尾鱼.将蛭弧菌Bdh5221菌液以0、104 、107 CFU/g(饲料)的浓度喷洒于基础饲料上投喂银鲫,于第7、14、21、28天时检测银鲫肠道蛭弧菌Bdellovibrio sp.数量的变化.在两个试验组蛭弧菌数量基本达到稳定(即第28天)时,测定蛭弧菌Bdh5221对银鲫肠道菌群和血清中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试验组的大肠杆菌、气单胞菌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而乳酸杆菌数量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双歧杆菌数量有上升的趋势,拟杆菌变化不明显;溶菌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酚氧化酶及107CFU/g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由此表明,在饲料中添加蛭弧菌具有改善银鲫肠道菌群和提高免疫相关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