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目的观察基于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评估表(简称Autar量表)的分级干预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DVT形成的影响。方法 37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分级组与对照组,每组1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分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Autar量表对本组的患者进行评分、分级,对不同级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分级组术后6个月内下肢DVT的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2照组的14.0%(χ=4.034,P〈0.05);分级组、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3.6±2.2)、(15.2±1.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5,P〈0.01)。结论参照Autar量表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DVT形成的风险进行分级,实施分级干预对预防其下肢DVT的形成、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近52a辽宁西部地区浅层地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层地温是影响区域气候的环境因素之一,对浅层地温研究有利于掌握其变化规律和特征,可为区域工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服务。利用统计学方法对辽宁西部1959—2011年0~320 cm的6个层次地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层次地温年变化均具有升高趋势,但具有不同的温度倾向率,其中,0 cm温度倾向率最大,其次是320 cm,40 cm的倾向率最小;除0 cm地温历年变化突变点在1985年外,其他各层次的地温历年变化的突变点均在1987年,但各层次温变过渡区间有所差异;各层次地温季节变化随着深度的增加,最高、最低温度出现时间逐次后推,浅层地温纵向40 cm深温度低于其他任何层次,并以0 cm最高,320 cm次之,浅层地温的升高将影响植物萌芽越冬及根系生长,影响土壤生物繁殖和分布。研究结果可为辽西半干旱地区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3.
利用15个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资料和一次距地暴雨过程资料,对朝阳地区区域暴雨出现过程进行分型,总结出各个类型的天气形势特征及预报指标,归纳了局地暴雨各种物理量特征及预报着眼点,旨在对朝阳地区暴雨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4.
本文就本科高校大类培养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实施"专业招生,大专培养"的,对建议大类培养模式的特点进行阐述,对其优势与缺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专业招生,大类培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5.
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特有的地势地貌影响,朝阳地区干旱、洪涝、低温冷害、霜冻等气象灾害逐年增多,对其地区经济尤其是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主要气象灾害分析研究,对本区域的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6.
为辽宁朝阳地区设施农业生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通过3个作物生育周期的观测资料,应用统计学及线性回归等方法,研究辽宁朝阳地区温室小气候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室内气温变化受外界气象的影响较大,气温变化速率晴天多云天气阴(雨雪)天;气温从早掀帘起逐步上升,近12:00达最高,晴天、多云天气和阴(雨雪)天的上升速率分别为5.2℃/h、3.1℃/h和0.2℃/h;至20:00温室内气温开始下降,其降温速率分别为4.5℃/h、2.8℃/h和0.3℃/h,夜间温度变化趋于平缓;8:00-16:00相对湿度日变化较大,13:00左右相对湿度最低,夜间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的较高水平;温室内CO2浓度变化受温室内光照强度影响较大,温室内CO2浓度20:00至次日20:00呈不规则的W形变化,7:00至次日7:00呈U形变化。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 21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11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综合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DVT的发生率及程度。结果研究组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8.6%vs 35.2%,P〈0.01),且研究组发生DVT的血栓栓塞程度亦较对照组轻(Hc=3.85,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综合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DVT的机率,并减轻血栓栓塞的程度,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8.
农作物产量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本文应用Spearman、Pearson、Kendall's Tau-b相关检验方法,统计分析影响辽宁省朝阳市农作物产量的相关气象因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气象产量预报模型,应用到实际产量预报业务中,为区域农作物产量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
近60年农业生产期干旱发生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叶柏寿、朝阳气象站1953—2012 年气象资料,运用积分湿度指数、水平衡和干湿指数,评价辽西地区农业生产期大气降水及农业耗水、农业需水的满足度及不同时期旱涝频率。结果表明:1953—2012 年农业生产期大气降水减少,气候变化率为-9.343 mm/10 a;农业耗水量在增加,气候变化率为6.966 mm/10 a;农业生产期水分平均亏缺-136 mm。降水资源农业满足度为76.3%,缺水概率为90.0%。辽西地区农业生产期属于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类型,重旱及以上年景占5.0%;干旱发生风险近10年增加约10%。总之,辽西地区降水在减少、耗水在增加、农业需水满足度在下降、干旱发生风险在增强。近10年随着气候变暖辽西地区农业生长期从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类型升级为半干旱气候类型。  相似文献   
30.
为了研究区域性气候变暖特征及其对深层地温和冻土的影响,运用气候倾向率分析方法,分析了辽宁西部地区1961—2010年不同时间尺度的气温变化、深层地温和冻土深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辽西地区气候变暖明显,年平均气温倾向率为0.371℃/10 a,变暖区间主要出现在9月至翌年2月间,冬季是气候变暖的主体,倾向率高达0.778℃/10 a。气候变暖对深层地温和最大冻土深度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年平均气温升高1℃,深层平均地温随之升高0.5℃;秋冬季气温升高1℃,冻土深度变浅5.8 cm;深层地温倾向率为0.258℃/10 a,最大冻土深度倾向率为-4.095 cm/10 a。研究结果可为辽宁西部地区工农业可持续发展及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