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6篇
  2024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为了研究不同碳氮比(C/N)对杨梅枝条发酵堆肥过程中养分和腐殖质组分的影响,探究C/N对堆肥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三个C/N梯度分别为30:1,60:1,90:1进行杨梅枝条堆肥发酵实验。结果表明: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的含量随C/N增加而减少,有机质(OM)和胡敏素(HM)的含量随C/N增加而增加。TN、TK、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的含量随发酵时间而明显增加,OM和HM的含量随发酵时间而明显减少(p<0.05);C/N与OM和TN呈极显著相关(p<0.01)。对堆体细菌群落进行16SrRNA测序分析研究发现,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随C/N增加而增加,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随C/N增加而减少;在高温阶段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其他阶段。通过Alpha多样性的Chaol、Faith’s PD、Pielou’s evenness、Shannon和Simpson等指标分析发现,不同C/N处理的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存在明显的差异。非度量多维度和典型对应分析表明,C/N对枝条发酵堆体细菌群落结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TN、OM和温度也对枝条发酵堆体细菌群落结构有一定的影响。Mantel测试进一步表明,堆体细菌群落结构与C/N(r=0.321,p=0.001)、TN(r=0.265,p=0.003)和OM(r=0.278,p=0.002)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些结果表明C/N对杨梅枝条堆肥养分含量和堆体细菌群落分布变化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新农村景观是我党落实"三民"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依据我国当下农村的实际建设情况进行简要分析,重点论述了在新经济发展时期开展新农村景观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机要性,提出了合理的新农村景观建设的指导方针和规划构想,希望能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3.
在脊椎动物中存在着2种twist基因,即twist1和twist2,二者对骨骼的发育具有调控作用。为探究唇?twist1和twist2与肌间刺骨化的相关性,实验克隆得到了唇?twist1和twist2基因cDNA序列。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唇?TWIST1和TWIST2与其他鱼类保守性较高,都具有螺旋-环-螺旋(HLH)结构域和色氨酸-精氨酸(WR)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唇?TWIST1和TWIST2与斑马鱼亲缘关系最为接近。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唇?twist1和twist2基因在所有被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twist1在脑中的表达量最高,心脏中次之,在脾脏中表达量最低。twist2在皮肤和鳃中的表达量较高,在脾脏中的表达量最低。此外,twist1和twist2基因的表达量在肌间刺骨化的4个关键阶段发生显著变化。研究表明,twist基因与肌间刺骨化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首次在经济鱼类中克隆得到了twist基因,并揭示了twist基因与肌间刺骨化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调查鱼类twist基因功能以及肌间刺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4.
1 移植1.1 种苗选择以 3~ 4年生 ,高度 1.0~ 1.5m的雪松实生苗为培育对象 ,此类苗木生命力强 ,可塑性大 ,成活率可达 95 %以上 ,且便于运输。1.2 移植时期和方法于春季 3~ 4月份移植。带坨移植土坨直径不得小于 30cm。1.3 初植密度为节约用地 ,提高土地利用率 ,初植时可按株行距 3× 1m或 1.5× 2 .0m进行定植。 3年后隔行隔株销售或通过移植将株行距扩大为 2× 3m ,以培育较大规格的苗木。1.4 挖穴和移栽按初植株行距挖穴 ,穴的规格为 6 0× 6 0cm ,挖好穴后每穴施入 2 5kg农家肥。将移植苗大小分级 ,分区栽植 ,栽后立即…  相似文献   
25.
费约果Feijoa sellowiana,又名斐济果、菲油果、凤梨番石榴,桃金娘科,南美稔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近年来国际水果市场的新兴品种.费约果原产于巴西最南部、阿根廷北部和巴拉圭、乌拉圭的西部山区,最初几乎均为野生种,最早于1887年在瑞士的巴塞尔植物园进行栽培,1890年引入法国.虽然法国是最早引种费约果的西方国家,但主要作为观赏植物栽植,并未进行大量育种工作,也没有开展商业化生产.美国于1900年引入费约果并最早开展商业化生产研究.费约果迄今已有近200年的栽培历史,目前生产发展最好、产量最高的是新西兰,选育出供生产应用品种最多的也是新西兰[1-2].  相似文献   
26.
竹子资源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竹子分布地域广,应用价值较高,应用广泛,是极其重要的工业材料和园林景观植物。作者综述国内外竹子资源、文化价值及其研究进展,较全面地阐述了竹子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27.
玫瑰切花产量性状遗传参数和选择效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0个玫瑰品种的切花产量及13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相关遗传力及通径分析等。结果表明: (1) 单株花蕾数、分枝数、第1个花瓣的长、第2个花瓣的长、花蕾长与单株花蕾产量的遗传相关显著; (2) 单株花蕾数、第2个花瓣的长、分枝数和花蕾长的相关遗传力与单株花蕾产量的遗传力接近, 相关选择效率接近对单株花蕾产量的直接选择效率; (3) 根据决策系数, 花蕾长、单株花蕾数、第2个花瓣的长、分枝数、单蕾花瓣鲜重对单株产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8.
以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确定四种竹子的抗寒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电导法测定低温胁迫下4种竹类植物电解质外渗率(REC)变化曲线,并利用Logistic方程对变化曲线进行拟合,分别计算其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4种竹子的REC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呈"S"形上升,由此计算出"S"形拐点对应的温度即为LT50,其抗寒性强弱顺序为:黄竿京竹>黄槽竹>桂竹>斑竹,LT50分别为-23.87℃、-20.18℃、-17.36℃、-16.43℃.  相似文献   
29.
低温胁迫对竹子3种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8种竹子离体叶片为材料进行低温胁迫试验,研究低温胁迫对竹子3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导致竹子叶片组织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有明显变化.-25℃条件下,8个供试竹种可溶性蛋白为2.37~5.18mg/g、可溶性糖为21.22~52.27 mg/g、游离脯氨酸为139.75~1 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