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34篇
  5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调控仔猪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数据库搜集黄芪中药化合物成分,并获取其潜在靶点。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搜集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flora imbalance diarrhea)的作用靶点,将两者预测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映射,获得共同作用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关系,用Cytoscape_3.8.0软件对其网络进行拓扑分析,用DAVID数据库对共同作用靶点进行富集分析,用AutoDuck_4.2.6软件对其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黄芪含有11个调控仔猪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核心成分,其对应靶点基因65个,疾病靶点854个,交集靶点25个。PPI网络中显示肿瘤坏死因子(TNF)、转录因子AP-1(JUN)、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白细胞介素-6(IL6)、NF-κB抑制剂α(NFKBIA)、IL1B、IL10、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C-C基序趋化因子2(CCL2)为关键靶点。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黄芪有效成分主要通过美国锥虫病、炎症性肠病、阿米巴病、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A型流感、疟疾、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沙门菌感染等信号通路参与转录调控、免疫反应、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等生物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奈酚、芒柄花素等核心成分与TNF、IL1B等关键靶点结合紧密,亲和力较好。【结论】黄芪可能通过槲皮素、山奈酚、芒柄花素等主要活性成分作用于TNF、IL1B等靶点,通过参与美国锥虫病、炎症性肠病、疟疾、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沙门菌感染等信号通路进而治疗仔猪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  相似文献   
22.
药用植物凭借其独特、显著的疗效而被作为中医药治疗的主要原材料,然而因其种植及加工过程不规范造成农药残留问题突出。本文对我国中药材中农药残留现状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比了不同地区和国家有关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建设情况,提出了我国中药材中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建设的建议,以期加快我国药用植物农药登记和限量标准制修订,提升中药材质量安全,促进中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3.
棉铃虫齿唇姬蜂生物学特性及田间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虫齿唇姬蜂在河南新乡棉区年发生约8代,以6个世代发生在棉田,其中4个世代与棉铃虫低龄幼虫发生期吻合。田间出现4个寄生高峰,分别在5月中旬、6月中下旬,7月底至8月初,8月底至9月初,寄生率平均在19.2~42.9%,以一、二代棉铃虫期的寄生率较高,齿唇姬蜂对3龄前棉铃虫幼虫的总寄生率平均为23.7%,最高达40.0%,占整个世代总寄生数的71.3%。该蜂是豫北棉铃虫寄生性天敌中的优势种。成蜂对菊酯类农药敏感。  相似文献   
24.
国外棉花害虫抗性的综合治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戴小枫80年代以来,棉花害虫特别是实夜蛾属诸虫种(Heliothisspp.)对常用杀虫剂抗性的出现,引起主要产棉国的高度重视,实施以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为核心的“害虫抗药性治理”(IRM)策略,已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25.
叶色草蛉对棉铃虫幼虫的捕食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7—1989年,在河南省新乡棉区研究了叶色草蛉自然种群动态及其对棉铃虫的捕食效应。叶色草蛉在新乡棉区一年可发生4—5个世代,与棉铃虫卵至一龄幼虫期跟随效应较好,是当地捕食性天敌中的优势种。叶色草蛉整个幼虫期平均可捕食棉铃虫一龄幼虫488.1头,日捕食量随龄期增大而上升。温度对其捕食效应有影响,30℃时捕食量最大,15℃以下、35℃以上捕食量显著下降。叶色草蛉对棉铃虫一龄幼虫的功能反应属 Holling Ⅱ型反应,6日龄草蛉幼虫对其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可用 Watt 模型拟合,其捕食作用率与个体间相互干扰作用的关系呈幂函数下降,可以 Hassell 模型模拟。食性选择性试验表明:叶色草蛉最喜食棉铃虫一龄幼虫,其次为棉蚜,再次为棉铃虫卵,对棉叶螨的选择性最差。在棉铃虫一龄幼虫与棉蚜间存在转换效应。  相似文献   
26.
戴小枫  曹煜 《植物保护》1990,16(2):55-55
自人民公社化到70年代末,棉红铃虫在新乡棉区曾一度绝迹,后一直被控制在次要害虫水平,常年不发生为害。 从1985年在新乡县小冀乡最早发现该虫回升以来,逐年上升。据1989年9月中旬、10月下旬两次在新乡县小冀乡扎花厂检查,在露天花垛的防雨布内侧,棉红铃虫幼虫呈粉红色毡状覆盖,几乎看不到帆布本色,先后抽查11个花垛、2个籽棉仓,籽花带虫量平均在60—108头/公斤。七里营乡南王庄有块5亩棉田,9月17日调查,虫花、僵瓣铃占58%,有虫株率接近100%,一眼看去僵瓣铃比比皆是,为害极严重。同期抽查发现,张青、王屯等村一些田块的受害株率亦在22—73%左右。另外据专门走访调查,新乡地区的原阳、获嘉、卫辉等县也有类似不同程度的回升。 分析棉红铃虫回升的原因,主要是多年来忽视了对越冬幼虫的防治。棉衣以家庭为单位每年要室内自留种籽棉,当年收摘的晚秋桃、僵瓣花亦留至来年与新花一同缴售,改变了以往集体收、晒、扎、冬贮的习惯,帘架  相似文献   
27.
中国与CGIAR合作前景中国农业科学院戴小枫孟宪学叶志华王韧梅方权面对21世纪初期至2030年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将受到耕地、水资源短缺严峻挑战的现实,中国农业科技研究在学科与专业设置、人才知识结构与观念、科研项目规划与选题、信息资源的收...  相似文献   
28.
我国主要农产品品质与国外的差距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29.
新棉145是2020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早熟、优质棉花新品种。本文介绍了新棉145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0.
关于我国农业科技文献信息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我国农业科技文献信息事业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入手,探讨了信息时代、知识经济背景下,农业科技文献信息事业的目标、任务,就加强农业科技文献信息基础建设、加强信息科学技术的应用研究、改革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和运营机制、走产业化经营的新路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