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34篇
  5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铃虫及其天敌类群的主成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棉铃虫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害虫对杀虫剂的抗药性机理在抗性害虫综合治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昆虫的靶标敏感性降低与抗击倒基因、氧化代谢、酯酶水解代谢、表皮穿透作用降低、药剂间的交互抗性机制、混用增效作用,以及非杀虫剂诱导的抗性机理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棉铃虫对菊酯类杀虫剂抗性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就混剂在抗性治理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华北棉田二代棉铃虫发生程度中期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华北棉区用扫网法和目测查虫法调查麦田一代棉铃虫幼虫发生量,用比较法和生命表分析法预测二代棉铃虫在棉田的发生程度和虫口密度。经1991—1994年应用检验,预测结果均与实际发生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目标、任务与技术选择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戴小枫刘继芬路文如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人口增长、环境污染、食物安全的矛盾,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据世界银行统计,到2025年世界人口将从目前的57亿增加到85亿,以现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调控仔猪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数据库搜集黄芪中药化合物成分,并获取其潜在靶点。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搜集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flora imbalance diarrhea)的作用靶点,将两者预测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映射,获得共同作用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关系,用Cytoscape_3.8.0软件对其网络进行拓扑分析,用DAVID数据库对共同作用靶点进行富集分析,用AutoDuck_4.2.6软件对其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黄芪含有11个调控仔猪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核心成分,其对应靶点基因65个,疾病靶点854个,交集靶点25个。PPI网络中显示肿瘤坏死因子(TNF)、转录因子AP-1(JUN)、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白细胞介素-6(IL6)、NF-κB抑制剂α(NFKBIA)、IL1B、IL10、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C-C基序趋化因子2(CCL2)为关键靶点。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黄芪有效成分主要通过美国锥虫病、炎症性肠病、阿米巴病、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A型流感、疟疾、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沙门菌感染等信号通路参与转录调控、免疫反应、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等生物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奈酚、芒柄花素等核心成分与TNF、IL1B等关键靶点结合紧密,亲和力较好。【结论】黄芪可能通过槲皮素、山奈酚、芒柄花素等主要活性成分作用于TNF、IL1B等靶点,通过参与美国锥虫病、炎症性肠病、疟疾、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沙门菌感染等信号通路进而治疗仔猪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  相似文献   
6.
7.
大丽轮枝菌毒素诱导表达陆地棉cDNA序列的克隆与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获得陆地棉黄萎病抗性相关候选基因,利用棉花黄萎病菌大丽轮枝菌V991毒素粗提物诱导耐黄萎病陆地棉品种'中棉12'应激基因的表达。在诱导幼根24 h时间点提取总RNA,PCR法合成双链cDNA,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1],得到了差异表达的180个克隆。经反Northern blot筛选出15个受毒素粗提物诱导应激表达的阳性cDNA克隆,将其命名为Vdrg(response gene induced by toxin of Verticillium dahliae)。本研究对所得阳性cDNA克隆进行了序列分析,并利用Pima S6 与 Acala Maxxa 海陆杂交四倍体棉花F2群体对Vdrg序列进行了棉花基因组定位。  相似文献   
8.
一、农业科技体制创新是新的农业科技革命首先要求突破的瓶颈 我国是一个拥有9亿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步入新世纪,面临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与竞争,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处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既面临资源、人口、食物、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又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安排和转移富余劳动力就业、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9.
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是影响世界大宗农产品及下游纺织品贸易格局的战略性产业。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头号病害,严重影响棉花产量与质量。黄萎病菌侵染过程中会激发棉花植株产生一系列防御反应,如组织结构抗性变化、植物激素信号通路响应及抗病相关基因表达等。目前,已从棉花中挖掘出大量响应黄萎病菌的基因,阐明了这些抗性相关基因通过调控生理生化反应而发挥抗病功能的机制。本文从活性氧、防御酶、次生代谢产物和植物激素4个方面综述了棉花抗性相关生理生化作用机制,总结了棉花抗性相关生理生化反应的调控网络,为深入了解棉花抗黄萎病机制、选育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大丽轮枝菌T-DNA突变体库中筛选鉴定致病缺陷型突变体并分析致病相关基因。【方法】将落叶型大丽轮枝菌菌株Vd991的294个T-DNA插入突变体在寄主棉花上进行致病力测定。利用Southern杂交和hiTAIL-PCR(High-efficiency 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技术分别对筛选获得的9个致病力显著降低的突变体进行拷贝数和侧翼序列分析。【结果】与接种野生型Vd991的棉花相比,接种突变体的棉花的病情指数极显著降低。Southern杂交表明其中1个突变体中T-DNA为双拷贝插入,其余8个突变体均为单拷贝插入。生物学特性分析发现T-DNA的插入导致这些突变体在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等方面与野生型Vd991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Blast比对分析明确了这些突变体中T-DNA的插入位置和在基因组上的分布,并从野生型菌株Vd991中成功克隆得到了这些可能影响大丽轮枝菌致病力的相关基因。【结论】筛选和鉴定T-DNA插入突变是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快速获得致病相关基因信息的1种有效方法,极大的促进了大丽轮枝菌的致病分子机制等研究,为进一步培育抗病棉花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