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淀山湖鱼类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12月,对淀山湖进行了5次刺网调查和3次拖网调查,收集鱼类样本1983尾,隶属9科18属、23种,多数种类属鲤科鱼类。优势种为刀鲚、鲫和子陵吻鱼叚虎鱼分别占样本个体总数的40.09%、20.52%和10.29%。人工放养的鲢、鲫、鲤、鳙是淀山湖目前主要的经济种类。多样性指标选择种类丰富度、平均种类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相对稀有种类数。目前的多样性指数为1.8996,比1959年调查的下降了49%,均匀度也相应降低,优势度则由1959年的0.034上升为0.2264。水质污染等环境的恶化,加上过度捕捞等人为因素,使淀山湖鱼类物种多样性正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2.
使用性诱剂防治红铃虫实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防治红铃虫的新方法。我们用国产人工合成的红铃虫性诱剂夹层塑囊剂,均匀地施放田间,通过干扰红铃虫交配,以达到控制虫口密度,从而减少使用化学农药,保护自然天敌。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3.
本研究采用Sephedex LH-20凝胶层析柱分离野蚕性信息素粗提物,获得活性馏份。其EAG值达6.8mv,并具田间引诱活性,平均诱捕率为10雄/天/诱捕器。此活性馏份在气谱上有2个主色谱峰,经GC-MS测定得2号色谱峰的分子量为238,基峰m/e 67,M-18=m/e 220,以及其它碎片离子峰完全和蚕蛾醇(反10,顺-12-+六碳二烯醇)一致。以合成蚕蛾醇进行田间引诱试验,亦具引诱活性,诱捕率为2.3~3.5雄/天/诱捕器。证明蚕蛾醇是野蚕性信息素的主成份。  相似文献   
84.
中西太平洋赤道海域是中国围网渔业最主要的作业海域。由于渔场存在年际间的剧烈变动,掌握渔场时空变动的预报越来越重要。本研究通过上海开创公司围网2011–2014年的渔捞日志数据,从Ni?o3.4指数和TAO数据(海洋表面温度和海表风)获得的海洋环境变量,采用时滞相关分析方法,探讨渔场变动和渔场环境变动的规律;寻找合适的预报因子和延迟数;建立回归预报模型。在2011–2014年各月海洋环境分布图和渔场中心分布图中,发现渔场中心的变动和风场、温度场变动都有明显的关系。在时滞相关分析中发现:(1)中心渔场经度和180°E与165°E平均纬向风速异常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0.79和0.82,前者滞后1月,后者同步;和180°E与165°E平均经向风速异常成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和–0.41,前者滞后2月,后者同步;和29℃等温线经度最大相关系数0.75,同步;和Ni?o3.4指数同步,相关系数为0.47。(2)中心渔场纬度与180°E平均纬向风速异常、165°E平均经向风速异常都是正相关,相关指数分别0.55和0.63,延迟2个月和1个月;而与该两处的纬向风速变异负相关,相关性都低于0.5,延迟3个月和同步;和Ni?o3.4指数相关性不显著。(3)通过逐步最优回归拟合,获得了中心渔场的回归方程分别为:GC_Lon=137.534+2.36159UA_165_t+0.159159SST_29_t,GC_Lat=0.236156+0.51587UA_165_(t–1)–1.12848VA_165_t。在渔场经度模型中,最优模型包括了165°E平均经向风速异常和29℃等温线经度值,模型相关指数平方R~2为0.72;而经度模型中,最优模型包括了165°E平均经向风速异常和纬向风速异常,其相关指数平方R~2为0.34。在预报模型预报结果中,预报结果和实际值在经度和纬度上都存在2度以上误差,产生差异原因是船队的在东部海域购买作业许可天数不够,而西部有余所致;模型的预报结果和中国租赁船队的渔场中心经度误差在0.5°以内,纬度误差在1.5°左右,较为理想。该研究发现了风速异常和温度线分布对渔场移动有显著性影响,但风速变异较少获得关注,尤其是位于165°E和180°E的纬向风速变异对渔场的影响超过了29℃等温线。这一发现可用于以后相关研究,以及建立的预报模型的可供围网公司购买渔业许可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85.
根据我国金枪鱼延绳钓科学观察员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3个航次在印度洋西南部海域(1°~33°S,40°~75°E)采集的336尾大青鲨的数据,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雌、雄大青鲨的优势叉长组分别为150~229.9 cm和150~250 cm,雌雄性比符合1∶1,且雌、雄大青鲨叉长无显著性差异;马达加斯加岛北部热带海域兼捕的大青鲨群体组成以大型性成熟个体为主[x=(207.6±30.6)cm],马达加斯加岛东南部温带海域兼捕的群体以中小型未成熟个体为主[x=(170.9±47.1)cm];50%雌性与雄性性成熟个体对应的叉长分别为183.6 cm与182.3 cm;胃含物中以鱿鱼和帆蜥出现频率最高。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渔业管理组织评估大青鲨种群资源状态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6.
87.
热带西太平洋帆蜥鱼胃含物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金枪鱼延绳钓渔业观察员于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在热带西太平洋(165°45′E~178°00′W,03°02′S~18°34′S)采集的138尾帆蜥鱼(Alepisaurus ferox)样本,对其胃含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帆蜥鱼胃含物中共鉴定出61种(类)生物,分属鱼类、软体动物、甲壳类、多毛类、刺胞动物和海樽类等6大类44科。此外,还观察到了同类相食现象以及塑料垃圾。胃含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2.71,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67,饵料优势指数(D)为0.12。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析结果显示软体动物为帆蜥鱼的主要食物,其IRI为7 573.31,占IRI总和百分比(IRI%)为53.11%。在科一级水平上,褶胸鱼科、帆蜥鱼科、龙骨螺科、翼管螺科、单盘蛸科、爪乌贼科、刺虾科、宽腿鰯科、Eurytheneidae和浮沙蚕科为其优势饵料。  相似文献   
88.
根据2007年12月~2008年3月采集的热带大西洋(05°37′~12°01′N、29°00′~36°51′W)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物数据,分析了金枪鱼延绳钓兼捕鲨鱼的种类组成、渔获量、渔获率及其与表温的关系。本次调查共捕获鲨鱼8种,隶属3目7科7属,总渔获尾数为633 ind,总渔获量达26 837.4 kg,其中大青鲨为主要兼捕种类。各种鲨鱼渔获率平均值在0.003~1.524 ind/1 000 hooks之间,其中大青鲨最高,其值为1.524 ind/1 000 hooks,大眼砂锥齿鲨最低,其值为0.003 ind/1 000 hooks。各种鲨鱼渔获率月变化不明显(ANOVA,P=0.901)。鲨鱼总渔获率和大青鲨渔获率与表温都呈显著性负相关。大青鲨主要出现渔场的表温范围为24.6~25.8℃。  相似文献   
89.
中西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与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鳍金枪鱼渔业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发展对象,根据2008至2010年中西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数据和海表温度(SST)数据,研究了长鳍金枪鱼(ALB)渔获量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主要分布区域及其海表温度特征。结果表明:以尾数统计时,长鳍金枪鱼渔场主要分布纬度位置为15°~40°N和10°~45°S,该区域渔获尾数占总渔获80%以上。高CPUE渔区主要位于25°~40°N和10°~40°S,其南北分布与季节有一定关系,北半球冬季时多分布于北太平洋,夏季时多分布于南太平洋。2008-2010三年间渔业资源丰度分布状况基本一致,2009年在北太平洋以及2010年在南太平洋的高CPUE渔区数相比另两年减幅较大。北太平洋主要渔场表层水温为16~22℃,南太平洋主要渔场表层水温为16~24℃及26℃左右的海域。  相似文献   
90.
青草沙水库在合龙和进水过程中引入长江口洄游的刀鲚,目前刀鲚是水库内的优势鱼类,其在水库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根据对2011年5月、7月、10月和12月青草沙水库随机采集的刀鲚样本进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对全长分布、体重分布、全长与鱼体原重和净重的关系、性比、性腺成熟度、性腺指数和摄食等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雌雄平均全长分别为25.0 cm、23.4 cm,优势全长组均为20~25 cm;雌雄平均体重为52.0 g和41.0 g,优势体重组均为20~40 g;不分性别刀鲚全长TL与鱼体体重BW及净重DW的关系分别为:WB = 0.0008LT3.3983,WD= 0.0006LT3.4286;不分性别刀鲚的体重BW与净重DW的线性关系为WD = 1.0598WB-0.3425;雌、雄刀鲚的性腺重量与全长、体重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雌雄刀鲚的性腺重量随全长、体重的增加而增加;雌雄性比为2.6∶1,经χ2检验不符合1∶1比例;雌雄性腺的发育期多为Ⅱ期,分别占各自总数的69.6%和72.2%,性成熟个体相对较少,4月份和7月份性成熟个体较多,而10月份和12月份成熟个体较少;雌、雄性腺指数具有差异性,雌性性腺指数大于雄性,成熟个体的性腺指数大于未成熟个体,性未成熟的个体性腺指数随着鱼体增大而增大,而性成熟个体的性腺指数却随着鱼体增大而减小;刀鲚胃含物中以虾为最多,摄食等级以0~1级为主,占61.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