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81篇
综合类   2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土石混合堆积体坡面土壤侵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土石混合堆积体是一种堆弃物,因其特殊的物质组成与结构,受到雨水冲刷极易发生次生灾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其坡面土壤侵蚀问题,但研究尚无完整的理论与方法,整体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综述了土石混合堆积体坡面特性、入渗过程、水流水动力学特征及产流产沙特征等研究现状;提出在未来的研究中,可借鉴元素示踪等研究方法深入探讨土石混合堆积体内部水分运移规律,从物质来源、类型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完善研究其坡面水流水动力学特性,注重探讨堆置形态、原地貌形态以及砾石的分布状况等对其坡面及地下土壤侵蚀的影响,着重研究降雨及径流共同作用下的坡面及地下侵蚀规律,进一步探究其不同治理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构建适宜各类型土石混合堆积体土壤侵蚀预报模型,为生态防护体系的构建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2.
为了解决我国西南地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社会经济效益难以量化的现状,以六枝特区为例,从土地利用、产业结构、总产值增长率、产值结构、消费结构、人均纯收入增长率6方面,选取16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构建石漠化治理区社会经济效益定量评价体系。借助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运用递阶多层次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土地利用、产业结构、总产值增长率、产值结构、消费结构、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等指标的评价指数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指标指数从0.807 4上升到0.862 3;产业结构指标指数从0.470 8上升到0.598 6;总产值增长率指数从0.568 4上升到0.804 8;产值结构指数从0.625 6上升到0.599 9;消费结构指数从0.666 1上升到0.770 7;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指数从0.380 9上升到0.733 2。六枝特区治理工程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8年的0.533 3上升到2013年的0.672 0,石漠化治理工程已见成效。  相似文献   
53.
北京地区等高草篱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效果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在北京地区采用自然降雨和模拟降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狼尾草和野古草两种等高草篱在不同坡度(5%、10%、15%、20%)下对裸露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一致表明,狼尾草和野古草2种草篱均可显著降低坡耕地水土流失,且狼尾草草篱的效果显著好于野古草草篱。在自然降雨下(平均雨强13.3 mm/h),狼尾草草篱可减少72.7%的地表径流和86.3%的土壤流失,野古草草篱可减少53.8%的地表径流和64.1%的土壤流失;在模拟降雨下(平均雨强49.5 mm/h),狼尾草草篱可减少80.7%的地表径流和94.5%的土壤流失,野古草草篱可减少59.5%的地表径流和71.5%的土壤流失。另外,2种等高草篱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与坡度成显著负相关关系,随坡度增加2种草篱的水土保持功能逐渐减弱,但至20%坡度时,其对径流和土壤流失的降低作用仍维持在40%和50%以上。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草篱因素已经超过坡度和雨强,成为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54.
基于土壤粒径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对草海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壤颗粒、微团聚体、团聚体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漠化地区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粉粒(0.001~0.05mm)呈极显著负相关(r=-0.963**,P0.01),与土壤黏粒(0.001mm)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5**,P0.01);土壤微团聚体主要以0.01mm的大粒级微团聚体为主,其分形维数与大粒级(0.01mm)微团聚体表现出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964**,P0.01);土壤风干团聚体5mm粒级的含量达到70%以上。湿筛后,5mm土壤团聚体含量减少,其余粒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0.25mm的增幅最大。石漠化程度的加剧,使土壤黏粒含量逐渐增多,土壤颗粒、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逐渐增大。通过对草海地区石漠化土壤结构特征的研究,可为草海地区石漠化治理、草海湿地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喀斯特裸坡地地下孔(裂)隙流养分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人工模拟试验,研究喀斯特坡耕地地下孔(裂)隙流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地下产流、产沙量与雨强、地下孔(裂)隙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坡度呈负相关关系。(2)雨强对地下径流流失浓度影响不显著,不同坡度全钾流失浓度随坡度呈波浪型变化,全磷流失浓度在缓坡(5~10°)地上径流流失浓度最大,是陡坡(15°以上)地上磷素淋失浓度的2~3倍,氮素流失浓度呈现出随着坡度增大而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地下径流全钾流失浓度与地下孔(裂)隙之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3)全钾、全磷和全氮流失量与雨强变化均呈指数函数关系,R~2分别为0.718 7,0.817 1,0.849 2;不同坡度条件下,全钾、全磷和全氮流失量随坡度的变化趋势一致,拟合曲线均为线性关系;全钾和全磷与地下孔(裂)隙度均可用指数函数拟合,全氮流失量与地下孔(裂)隙度可用幂函数拟合,地下径流中养分流失以氮素为主。  相似文献   
56.
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是贵州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基础保障,在阐述贵州省“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水土保持工作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剖析了贵州省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水土流失长效防治机制、现代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体系,以及培植水土保持优势产业、引导社会多元化投入等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路径,以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助推贵州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为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57.
贵州威宁草海沙河小流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全地表网格采样法,贵州威宁草海沙河小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为单元,研究了沙河小流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小流域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较高,达到了中、高肥力水平;而全氮、全磷、全钾都处于低、很低的肥力水平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养分含量也不同.有机质的含量为人工草场>灌丛地>坡耕地>人工疏幼林地>荒草地,有效氮含量变化趋势是人工草场>灌丛地>坡耕地>荒草地>人工疏幼林地,有效磷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全磷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坡耕地>人工草场>荒草地>灌丛地>人工疏幼林地,有效钾的分布规律是人工草场>坡耕地>灌丛地>荒草地>人工疏幼林地,全氮与全钾的含量与土地利用类型关系不大.总体上看,人工草场的养分含量最高,人工疏幼林地的养分含量最低.从变异程度上看,所有的养分都属于中等程度的变异.  相似文献   
58.
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抗蚀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时空互代法,以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坡耕地与人工林为对照,通过室内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其土壤抗蚀性。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质、>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0.05 mm粉黏粒含量、<0.001 mm黏粒含量和结构性颗粒指数可以作为评价土壤抗蚀性的最佳指标。各样地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大小排序为灌草丛>乔灌过渡林>灌木林>乔木疏林>人工林>草坡>坡耕地。喀斯特山区,坡耕地土壤抗蚀性能最差;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的抗蚀性能先逐渐变好,后逐渐变差,转折点在灌草阶段。以灌草搭配的植被恢复模式可能比较适合喀斯特地区。  相似文献   
59.
李翠莲  戴全厚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2):5034-5037
以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老鹰山镇不同年限退耕还林地为对象、石漠化未治理地为对照,分析探讨了坡耕地退耕还林后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脲酶、蔗糖酶、淀粉酶及理化性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土壤酶的差异性变化比较明显.相对于石漠化未治理地,自然松林及其他退耕还林模式的土壤脲酶活性都有一定的增加.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土壤蔗糖酶活性均高于石漠化未治理地,增幅为176.59%~741.37%.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土壤淀粉酶活性不同,对比石漠化未治理地,其他退耕还林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或降低,但变化规律并不明显.通过相关分析可知,脲酶和蔗糖酶与碱解氮之间相关显著,脲酶和蔗糖酶与其他养分及淀粉酶与各养分因子之间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0.
在详细分析黑牛河流域土地资源分布及利用结构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该流域土地资源的优缺点,认为该流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有诸多优势条件,同时指出水土流失是制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性因素。为此,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实现黑牛河流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