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09篇
水产渔业   4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罗氏沼虾多次产卵对子代生长与遗传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罗氏沼虾苗种品质,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对同一雌虾5个产卵批次子代(Ⅰ、Ⅱ、Ⅲ、Ⅳ、Ⅴ)的生长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幼体数量随产卵次数增加而增加,前三产卵批次具有较高出苗率。各产卵批次子代绝对增重率大小顺序为ⅢⅡⅤⅣⅠ,经LSD法多重比较,Ⅱ和Ⅲ批次子代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Ⅰ批次子代成活率显著高于后四批次(P0.05),前三批次子代体重变异系数小于后两批次,表明前三批次养成规格更加整齐。Ⅰ、Ⅱ、Ⅳ和Ⅴ批次子代在养殖60 d后雌性比例较高,而Ⅲ批次子代雌雄比符合1∶1。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5个产卵批次子代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距离,结果显示:5个产卵批次子代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大小顺序为Ⅱ(0.586 3)Ⅰ(0.583 5)Ⅴ(0.560 2)Ⅲ(0.560 1)Ⅳ(0.555 8),均为高度多态。Ⅰ批次子代与Ⅴ批次子代间遗传距离最大为0.017 0,Ⅳ批次子代与Ⅴ批次子代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000 3,各批次子代间遗传关系极近,表明5个产卵批次子代的遗传结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2.
当前凡纳滨对虾为我国对虾海淡水养殖的重要品种,温棚高位池是其在浙江宁波地区重要的养殖方式,研究养殖密度与水质调控技术是推广该养殖方式的当务之急。通过第一茬70 d生产性养殖实验,探讨了早春温棚高位池养殖密度对水质、对虾生长与养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春温棚高位池高密度(315、375ind/m2)养殖效果良好,单位水体产量分别为1.54 kg/m2与1.32 kg/m2。两种密度水平下,虾生长与养殖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主要水质指标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NH3-Nm(0.058~0.081 mg/L)与NO2--N(0.001~4.290 mg/L)等控制在对虾安全生长范围内。控制换水量与投饵量、启用增氧机等简易措施均可使主要水化指标不同程度改善,换水量20%使TAN与CODMn显著降低34.7%与29.9%(P0.05),增氧机启动2 h可使溶解氧增加11.8%~29.4%。300 ind/m2养殖密度在温棚高位池养殖中是可行的,通过简易水质调控措施能够较好地调控水质,这为其推广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3.
凡纳滨对虾池塘水质及对虾肌肉品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2010年5-9月期间,对上海奉贤区两个养殖场采取不同养殖方式的22个凡纳滨对虾养殖塘的水温(T)、总溶解盐(TDS)、溶解氧(DO)、pH、透明度(SD)、亚硝酸盐氮(NO2 N)、总氨氮(TAN)、硝酸盐氮(NO3N)、总氮(TN)、活性磷(PO4P)、总磷(TP)、叶绿素a(Chl.a)、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等因子进行监测,其中1号场养殖用水为经沉淀处理的天然河水,而2号场则为添加了海水晶的河水。结果表明:试验期间水体的温度、DO、pH变化幅度不大,基本可满足凡纳滨对虾生长的条件;总体上硝酸盐氮(NO3N)在无机氮(TIN)中所占比例最高,总氨氮(TAN)在TIN中所占比例随养殖周期的推延而增加,养殖后期NO2N所占比例升高趋势明显;活性磷含量则逐渐下降,总磷逐渐升高; BOD5、叶绿素a的含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上升。测定了两个养殖场成虾的肌肉品质结果如下:1号场南美白对虾肌肉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6.30%和1.42%,低于2号场的18.30%和1.61%;1号场成虾氨基酸总量为23.27%,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9.09%,而2号场则分别为27.52%和10.74%;在鲜味氨基酸方面,1号、2号养殖场的含量分别为 8.52%和10.16%。  相似文献   
94.
采用正交表L20(51×28)安排5种水平放养密度(50、100、170、260、340个/m~2),与增氧方式、是否换水、是否使用微生物制剂和消毒剂4种简易水质调控措施开展室内水泥池凡纳滨对虾养殖实验。通过比较分析水质演变规律、消化酶比活力与养殖效果,综合探讨凡纳滨对虾室内养殖密度及简易水质调控措施效果。结果显示:放养密度显著影响温室水泥池养殖水体水质、对虾生长及产量(P 0. 05),也影响消化酶活性。池水中p H、非离子氨氮(NH_3-Nm)、溶解氧(DO)随着密度增加而下降,硝酸氮(NO_3~--N)、活性磷(PO_4~(3-)-P)、浊度随密度增加而升高。对虾体长与体质量日均增长值、特定生长速率(SGR)及成活率随着密度上升而降低。除胰蛋白酶外,胃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随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低放养密度(50~100个/m~2)对虾规格更整齐。持续充气增氧有助于物质转化、改善水环境、提高对虾淀粉酶活力和产量;换水影响养殖效果,改善水质效果明显,可显著降低池水中总氨氮(TAN)、硝酸氮(NO_3~--N)、活性磷(PO_4~(3-)-P)等水化指标含量(P 0. 05),对虾消化酶比活力高;定期投放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提高胰蛋白酶活性(P 0. 05),利于对虾的生长,改善水质不明显;投放消毒剂可降低对虾消化酶活性,除溶解氧(DO)外,对改善水质和提高养殖效果作用不明显。结果表明在采取连续充气增氧、养殖60 d始每10天换水12. 5%~25. 0%、每15天投放微生态制剂等简易水质调控措施下,50~100个/m~2是室内水泥池适宜放养密度。研究结果为凡纳滨对虾温室水泥池养殖提供了可靠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5.
凡纳滨对虾Toll样受体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Toll样受体基因的cDNA片段进行了克隆.从凡纳滨对虾提取肌肉、鳃和肝胰腺中的总RNA,根据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Toll样受体的TIR区设计引物,从鳃中逆转录扩增得到cDNA序列,进行测序.所得序列结果与其他物种的已知TIR及TLR氨基酸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建立系统进化树,并进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所得序列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线虫(Caenorhabditiselegans)、紫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purpuratus)的Toll样基因TIR区域的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6.
臭氧对罗氏沼虾育苗池水净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臭氧仪合适工作条件:流速为3 L/min,O3与水的混合时间为6~8min。首先以臭氧仪全循环处理罗氏沼虾育苗池水,布苗后每天以臭氧仪原池循环处理池水3~4h。育苗周期内,试验池下换水、不添加任何药物,测得其NO2^--N、NH3-N和COD等各指标的变化范围较对照池相应指标分别下降了18.2%~91.8%、25.0%~39.3%和16.5%~50.0%。试验池幼体较对照池的强壮、变态率高、变态速率快。出苗率为对照组的1.7倍,出池仔虾平均体长与体重分别为对照池1.2与1.4倍。  相似文献   
97.
为了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中水质与病害发生之间的关联性。对上海市奉贤区某虾类养殖合作社的池塘水质、养殖虾病原携带情况进行定期检测,结合其发病状况,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DA),分析健康组、带病组、发病组同一时间段水质数据的差异性,并筛选出对各组差异贡献最大的水质因子。试验中,带病组和发病组的养殖虾均有检出虾虹彩病毒,分析表明:(1)发病组与健康组之间、发病组与带病组之间,水质有显著差异;而只要不发病,即便养殖虾携带病毒,该池塘水质与健康组之间并无显著区分。(2)水质因子与虾病发生的关联性程度为总氮水温总磷溶解氧。(3)分塘等机械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起凡纳滨对虾的应激反应,诱发虾病的发生。(4)"带病健康"组为大棚养殖,水温保持在30℃左右,即使凡纳滨对虾带有虾虹彩病毒,依然可以健康生长,但将其转移至较低水温条件下的露天池塘继续养殖时,则疾病暴发,出现死亡。养殖过程中应重视水温管理,注意水质变化,减少不必要的机械操作活动。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分析盐度对不同蜕皮时期罗氏沼虾蜕皮生理生化指标、能量代谢酶活性及蜕皮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罗氏沼虾培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300尾平均初始湿体质量4.28±0.53 g/尾的健康罗氏沼虾为对象,试验设0.2‰(对照)、 3.0‰、 6.0‰、 9.0‰、 12.0‰等5个盐度梯度,记录不同盐度条件下罗氏沼虾的蜕皮周期、每日蜕皮率和蜕皮增重率。按照不同蜕皮时期取肝胰腺、肌肉和鳃丝,使用生化试剂盒测定丙酮酸激酶 (PK)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力,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蜕皮抑制激素(MIH)、维甲酸X受体(RXR)、蜕皮激素受体(EcR)、保幼激素酯酶环氧水解酶(JHEH)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罗氏沼虾的蜕皮周期随盐度的升高而不断延长,其中6.0‰盐度组蜕皮周期最长,显著高于0.2‰盐度组 (P<0.05);蜕皮增重率随盐度的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在盐度6.0‰、 9.0‰和12.0‰组中的蜕皮增重率显著低于0.2‰盐度组。在5个盐度条件下,肝胰腺、鳃丝的PK和SDH的活力均在蜕皮后期B有最大值,随着蜕皮后时间的延长,到蜕皮前期D时,其活力呈现下降的趋势,表明肝胰腺、鳃丝组织在蜕皮后期时能量代谢酶活力达到最高水平。在4个蜕皮阶段下,随着盐度的升高,肝胰腺和鳃丝的PK和SDH活力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低盐度的刺激导致罗氏沼虾肌肉的PK和SDH活力升高,而在12.0‰盐度组活力下降。MIH基因在各盐度组的相对表达量均随蜕壳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在0.2‰和3.0‰盐度组蜕皮后期A与蜕皮后期B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蜕皮间期C。RXR基因在蜕皮间期C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他蜕皮时期均极显著低于0.2‰盐度组(P<0.001)。与蜕皮间期C相比,各盐度组JHEH基因均在蜕皮前期D的相对表达量最高,而在3.0‰、6.0‰和12.0‰盐度组时,鳃丝Ec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蜕皮前期D极显著高于蜕皮间期C (P<0.001)。【结论】低盐度对罗氏沼虾的生长蜕皮有较大影响,不仅导致蜕皮增重率下降,蜕皮周期变长,对生产实践产生负面影响,还可使罗氏沼虾肌肉和肝胰腺的PK和SDH活力升高,从而促使肝胰腺和肌肉中的糖酵解速率加快,三羧酸循环作用加强,但在高盐度 (12.0‰)条件下受到抑制。盐度胁迫下, MIH基因上调表达、 EcR基因下调表达会引发蜕皮前期D时间延迟,蜕皮困难,致使JHEH和RXR基因表达下调,是导致罗氏沼虾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罗氏沼虾养殖适宜的水体盐度为0.2‰~3.0‰。  相似文献   
99.
河口区斑节对虾淡化养殖塘溶氧收支平衡状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1997年与1998年河口区斑节对虾淡化养殖塘生态系中溶氧收支平衡状况。表层水水柱毛产氧量均大于或显著大于水呼吸耗氧量,底层水毛产氧量却显著小于水呼吸耗氧量,呈现常有的"氧债"现象。在池塘氧耗因子中,水呼吸是最大的溶解氧消耗者,占水柱总耗氧量的70%以上;其次是底泥耗氧量,约占20%;虾呼吸耗氧量所占比例较小,但随养殖时间的延长明显上升。斑节对虾塘平均补偿深度(B)和平均透明度(P)之比(B/P)与通常鱼池所具有的比值(1.5~2.5)相比偏低,为1.42±0.53。说明池塘深层的产氧能力受到限制。斑节对虾淡化养殖塘溶氧处于支大于收的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00.
以硝酸钠和脲为氮源,分别以1倍及2倍的F/2配方中的氮浓度培养微绿球藻并在培养5d后采收进行营养分析。结果表明:2倍氮浓度组的微绿球藻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1倍氮浓度组,相同氮浓度下硝酸钠组比脲组的粗蛋白含量高。氮源及浓度对总脂含量的影响正好与对粗蛋白的影响相反。2倍氮浓度组的微绿球藻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1倍氮浓度组,相同氮浓度下氮源对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影响。氮源及浓度对微绿球藻脂肪酸中EPA、总饱和脂肪酸、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均有极显著影响,氮源相同时高氮浓度组微绿球藻的EPA、∑PUFA含量极显著高于低氮浓度组,相同氮浓度下硝酸钠组极显著高于脲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