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29篇
  1篇
综合类   116篇
农作物   5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盐胁迫是造成油菜产量下降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Na^+/H^+逆向转运蛋白(Na^+/H^+ antiporter,NHX)基因是目前世界植物耐盐性研究领域中最热门的基因,油菜NHX基因的克隆对提高油菜耐盐性的转基因育种意义重大。本研究利用电子克隆的方法,获得1个新的甘蓝型油菜NHX基因BnNHX2的全长cDNA,含有一个长为1629bp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542个氨基酸,分子质量约59.9ku。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BnNHX2蛋白属于跨膜蛋白,有12个跨膜区,是植物NHX超家族中的一员。通过同源比对和进化分析发现,BnNHX2基因与盐生植物盐芥ThNHXI基因高度同源,表明BnNHX2可能是油菜抵御盐胁迫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22.
油菜雌性不育突变体FS-M1花器官形态及其受精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雌性不育突变体FS-M1及其野生型宁油10号的花器官形态和柱头受精能力进行了观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FS-M1雌蕊明显短于雄蕊,6个雄蕊几乎等长,无密腺,但在雄蕊基部有两个月牙形状物;子房扁平,明显短于野生型,且柱头顶端呈叉型;柱头乳突细胞较大但数量较少,粘附花粉能力弱,在开花2~3 d后逐渐干瘪.授粉后,在FS-M1柱头表面观察到萌发的花粉粒,但未观察到花粉粒芽管刺破乳突细胞,形成"膨突"现象,花柱中没有观察到花粉管.切除柱头及部分花柱后再授粉,在FS-M1花柱中观察到伸长的花粉管,授精结角也接近正常.FS-M1雌性不育现象可能与柱头乳突细胞发育畸变和功能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23.
以油菜品系甘蓝型油菜宁RS-1为植物材料,以南京油菜田里收集的核盘菌为致病菌,根据已经报道的油菜PGIP基因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从宁RS-1基因组DNA中经PCR克隆到1条包含1个内含子与2个外显子的基因序列。序列比对分析显示,该基因与已公布的油菜PGI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达99%,编码区序列全长9...  相似文献   
24.
影响杂交油菜制种纯度的若干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调查江苏盐城、淮安、南京等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宁杂 1号不同芥酸含量杂交种的育性表现 ,结果表明 ,恢复株率 (y)与芥酸含量 (x)呈负相关 ,相关方程为 y =96 .84 - 0 .86x ,相关系数r=- 0 .5 342 ,在概率P =0 .10水平达显著。对宁杂 1号母本主轴不同结角部位种子的育性调查结果显示 ,不同部位角果恢复株率存在显著差异 ,主轴下部角果恢复株率明显低于中、上部角果 ,主要原因在于不育系初花期产生的微量花粉参与了授粉结实。严格控制外源花粉污染、减少微量花粉是提高油菜杂交种纯度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5.
“宁油 12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应用杂交育种方法育成的双低、高产甘蓝型油菜新品种。 1989年春配制“丹阳 312”/“88 2 0 5 1”杂交组合 ,秋播种植F1代 ,开花期套袋隔离 5个自交单株。次年秋播将这 5个单株混合种植 ,产生F2群体 ,开花期分单株自交。收获后室  相似文献   
26.
宁油7号与全紫油菜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自孙逢吉进行芥菜(B.juncea)的叶形、种皮颜色及分枝习性的遗传研究以来,一般对油菜产量性状遗传的研究较多,而对种子品质性状、尤其是芥酸、硫代葡萄糖苷(GLS)等遗传的研究较少.国外在六十年代初开展菜籽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后指出,芥酸含量受胚基因控制,呈加性遗传.控制芥酸含量的基因对数:甘蓝型油菜(B.napus)为两对,白菜型油菜(B.campestris)为一对,其中存在5种控制不同芥酸含量的等位基  相似文献   
27.
芸苔属(Brassica)栽培油菜的种间关系已由“禹氏三角”(禹长春1935)所概括,不少学者(Sikka S.M.1941,Frandsen K.G.1947,Olsson G.1953、1955、1960)先后通过基本种的杂交,人工合成为复合种,为油菜的种间杂交育种开辟了新途径。以后对芸苔属植物的研究侧重于细胞遗传、新种合成和新种质的利用(柴田昌英1958,细田友雄1960,  相似文献   
28.
油菜是加拿大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中期低芥酸和双低(低芥、低流甙)新品种育成后,目前加拿大的甘蓝型和白菜型品种均为双低类型,芥菜型品种为低芥、高硫甙含量型。 加拿大从事油菜科学研究的单位主要有:萨斯卡通试验站,曼尼吐巴大学植物科学系,阿尔巴脱大学和葛尔夫(安大略省)大学植物科学系。这四个单位主要从事新品种选育研究。Beaverloge和Ietherbridge两个试验场主要从事新品种鉴定与推广。从事油菜科研的私人公司主要有两家:一是阿尔巴脱省的小麦中心;另一是安大略省的Allelix公司.这两家公司侧重于利用生物技术选育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现将其科研动态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9.
本文阐明了芸薹属(Brassica L.)油菜三个种不同成熟度新鲜种子的休眠与萌发的基大特征。(1)芥菜型栽培林、自生株和白菜型自生株种子有明显的休眼现象;甘蓝型栽培株、自生株和白菜型栽培株种子仅有较弱的休眠过程。(2)弱休眠类型的甘蓝型和白菜型栽培株种子随着胚的成熟,发芽率渐增,休眠现象也随之解除。(3)变温有显著的破眠作用。芥菜型和白菜型自生株的种子在变温条件下能够是高发芽率。(4)遗传、生理、环境诸因素对种子的休眼与萌发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尤以温度×成熟度的互作最大。  相似文献   
30.
甘蓝型油菜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对氮肥用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甘蓝型油菜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对氮肥用量的响应,以宁杂1818和秦优10号为试验材料,设0 kg/hm~2(N0)、120 kg/hm~2(N120)、240 kg/hm~2(N240)和360 kg/hm~2(N360)4个氮肥水平处理,于2014-2016年度在南京市、扬州市和泰州市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籽粒产量、产油量、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对氮肥用量的响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油酸和芥酸含量的响应较小,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硫苷含量的响应因品种、试点和年度的不同均有明显差异,部分试点达到显著水平。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对施氮量的响应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研究结果还表明籽粒产量、产油量和蛋白质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含油率与施氮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硫苷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负相关。试验中发现每增施120 kg/hm~2氮肥, 3个施氮处理的籽粒增产效率依次为81.11%、34.12%和-2.24%,籽粒增产效率随施氮量增加逐渐下降,品种间表现一致。在南京、扬州和泰州试点,每1 kg氮肥供给平均可增收菜籽11.94 kg、11.35 kg和12.36 kg,最适施氮量宁杂1818分别为300~310 kg/hm~2、300~320 kg/hm~2和270~300 kg/hm~2,秦优10号分别为315~335 kg/hm~2、295~315 kg/hm~2,300~310 kg/hm~2,最适施氮量下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