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1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75篇
水产渔业   17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为探究长江水系和闽江水系中华绒螯蟹野生亲本子一代在扣蟹阶段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果差异,在相似的池塘网箱条件下,将两个地理种群野生中华绒螯蟹所孵化的大眼幼体培育至扣蟹,比较了这两个地理种群扣蟹的平均体质量、体质量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在养殖期间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比较了其成活率、1龄性早熟率和最终产量的差异。试验结果显示:(1)闽江种群亲本子一代在大眼幼体至仔蟹阶段的生长速度略低于长江种群,但差异不显著(P0.05);(2)闽江种群亲本子一代在仔蟹至扣蟹养殖阶段的体质量始终低于长江种群,其中10月份和11月份两个种群雄蟹的体质量差异显著(P0.05),养殖期间闽江种群的体质量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整体略低于长江种群,但无显著差异(P0.05);(3)闽江种群中华绒螯蟹的体质量、最终产量和1龄性早熟率均低于长江种群,其中整体性早熟率和雄蟹体质量差异显著(P0.05),成活率的差异则相反,且闽江种群雄蟹的成活率显著高于长江种群。结果表明,闽江水系中华绒螯蟹野生亲本子一代在扣蟹阶段的生长速度和最终产量均低于长江种群,但其成活率较高,且1龄蟹的性早熟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22.
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对克氏原螯虾的养殖效果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将生物絮团技术应用到克氏原螯虾养殖的可能性,本实验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和普通饲料投喂2种方式短期养殖体质量为(9.70±0.32) g的克氏原螯虾30 d。比较养殖期间2实验组的水化学指标以及实验结束时2实验组幼虾的生长情况,肌肉及肝胰腺营养成分组成,胃、肠和肝胰腺组织的消化酶活性,肝胰腺和肌肉组织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①在养殖期间,絮团组水体总氮(TN)、亚硝态氮(NO2--N)、硝态氮(NO3--N)的质量浓度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②本实验条件下2实验组虾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存活率(SR)均无显著差异。③絮团的粗蛋白含量可以达到36.8%,能够满足克氏原螯虾对于蛋白的需求。但絮团的粗脂肪含量较低,这也影响了絮团组幼虾肌肉组织的粗脂肪沉积量。④絮团组幼虾肝胰腺中α-淀粉酶(α-AL)、脂肪酶(LPS)、纤维素酶(CL)活性均显著高于饲料组幼虾,而饲料组幼虾在胃、肠组织中的α-AL活性较高,2实验组幼虾的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差异。⑤絮团组幼虾的抗氧化能力与饲料组幼虾相比,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高,丙二醛(MDA)含量较低,但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以及溶菌酶(LZM)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生物絮团技术在克氏原螯虾的养殖中具有积极作用,可以达到与饲料投喂相同甚至更好的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123.
溴氰菊酯对克氏原螯虾的氧化胁迫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魏华  吴楠  沈竑  成永旭  吴婷婷 《水产学报》2010,34(5):733-739
为了解溴氰菊酯对克氏原螯虾的毒性及致毒机理,采用24h换水式生物试验研究了溴氰菊酯对克氏原螯虾的96h急性毒性,分光光度法检测了6、12、24和48h后0.01、0.02和0.04μg/L溴氰菊酯对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等氧化胁迫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4、48和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1560、0.0993和0.0562μg/L,安全浓度为5.62ng/L;在整个暴露过程中,溴氰菊酯各个处理组都引起了氧化胁迫相关指标的变化。SOD和CAT活力的变化趋势相同,都呈抑制-诱导-抑制的变化规律,MDA含量则一直高于对照组。暴露6h后,0.01μg/L浓度组MD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4μg/L浓度组MDA含量约为对照组的1.98倍(P<0.05);暴露12h后,MDA仍保持较高水平,0.02μg/L浓度组MDA含量约为对照组的1.76倍(P<0.05);暴露24h后,各浓度组CAT活力分别比对照组上升了70.98%、73.05%和66.67%(P<0.01);暴露48h后,0.01、0.02μg/L浓度组的SOD活力分别下降了...  相似文献   
124.
对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雄性生殖系统的发生及其与外部性征变化的关系进行详细观察与总结。结果表明,日本新糠虾雄性生殖系统的发生与外部性征变化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日本新糠虾雄性生殖系统中,首先出现的是精索(孵出后的8~14d),其内含有大量精原细胞,此时外部性征尚未出现。孵出后14~20d时出现外部性征雏形(交接器和雄叶均透明无刚毛,第4腹肢雏形),其内部生殖系统进一步发育,出现精子细胞囊。至孵出后24~30d时,日本新糠虾雄性生殖系统发育成熟,同时也具备了成熟的外部性征。  相似文献   
125.
采用光镜和电镜的方法,以血细胞所含颗粒与否,颗粒多少和核质比等将成年日本新糠虾血细胞进行分型,并对各型血细胞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利用生化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新孵后0、10、20和30d)日本新糠虾全组织中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酚氧化酶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日本新糠虾血细胞可为3种类型,它们分别为透明细胞、半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它们的胞体大小依次增大,核质比依次降低。对此3种类型血细胞比例分别统计后发现,颗粒细胞所占比例最多约为47.53%±0.02,其次是半颗粒细胞约为31.23%±0.01,最少的是透明细胞约为21.24%±0.02。日本新糠虾体内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酚氧化酶的活性均有随个体发育而呈降低的趋势。3种酶中以溶菌酶的活性最高,平均约为305.20U/mg蛋白,其次是酸性磷酸酶约为0.2365U/mg蛋白,而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在成体中的活性基本一致,约为0.1295U/mg蛋白。研究表明,日本新糠虾血细胞组成中,以颗粒细胞为主。溶菌酶是其主要的免疫活性物质。日本新糠虾体内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酚氧化酶活性有随其个体发育而逐渐...  相似文献   
126.
为评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二龄早熟(EM)和晚熟(LM)品系第五代选育效果,本研究以未选育群体作为对照组,比较了两选育品系与对照组在扣蟹及成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性能和性腺发育差异,结果显示:(1)两选育品系在扣蟹养殖阶段的平均体质量与增重率(WGR)均高于对照组,其中8月和10月时LM雄体平均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7-9月期间LM品系雌雄扣蟹的WG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两选育品系在成蟹养殖阶段的平均体质量一直高于对照组,且两选育品系中LM品系平均体质量一直高于EM品系,但两选育品系之间并无显著差异;(3)雌雄个体在成蟹养殖阶段的生殖蜕壳高峰期分别为7月25日-9月5日和8月15日-9月25日,在此期间EM品系的生殖蜕壳率高于对照组,LM品系的生殖蜕壳率低于对照组,其中EM品系雌雄个体在8月15日的生殖蜕壳率均显著高于LM品系;(4)就性腺发育而言,EM品系在性腺发育期间的性腺指数(GSI)始终较高,LM品系的GSI始终较低,其中在10月25日EM品系雄体的GSI显著高于LM;综上,经过连续多代选育,中华绒螯蟹二龄EM和LM品系在扣蟹和成蟹阶段的生长性能较...  相似文献   
127.
实验检测了条和红鳍红鲌在30℃下贮存48 h内每隔6 h的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和9种生物胺(尸胺、腐胺、组胺、酪胺、5-羟色胺、亚精胺、精胺、多巴胺和章鱼胺)含量的变化,并对TVBN和生物胺含量与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淡水水产品类饵料安全投喂和人类食品安全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两种鱼在相同贮存条件下TVBN和生物胺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TVBN含量均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且与时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红鳍红鲌除在42 h时TVBN含量低于■条外,其他时间均高于■条。在30℃贮存下,■条和红鳍红鲌的TVBN含量均在12 h时超过30 mg/100 g,因此,这两种鱼在12 h后不推荐食用。尸胺、腐胺、酪胺和组胺是这两种鱼主要的生物胺类型,且有随贮存时间延长含量显著增高的趋势,并与时间呈显著性相关,可推荐用于评价此两种水产品食用安全的生物胺类型。除此之外,在可测到的生物胺中,红鳍红鲌的尸胺和组胺含量明显高于■条,且红鳍红鲌体内的5-羟色胺与时间也呈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8.
为研究长期盐度适应对雌性三疣梭子蟹生长、卵巢发育、渗透压调节、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本实验设置了不同盐度(10、15、20和25)的水体,对生殖蜕壳后三疣梭子蟹雌体进行60 d的盐度适应实验。结果显示:(1)雌蟹的成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性腺指数随水体盐度的升高而显著上升。(2)血清渗透压、Na~+、Cl~–、Ca~(2+)、Mg~(2+)、大部分游离氨基酸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后鳃Na~+/K~+-ATP酶活性均随水体盐度的升高而显著上升。(3)血清中葡萄糖和肝胰腺乳酸含量随水体盐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而血清中的尿素氮、尿酸及肝胰腺中的尿酸含量均随水体盐度的升高而显著上升;肝胰腺中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尿素氮含量均在20和25盐度组较高。(4)10盐度组血清和肝胰腺中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而血清中的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γ-谷氨酰转肽酶、血蓝蛋白和肝胰腺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丙二醛水平均在10盐度组最高。研究表明,水体盐度升高可促进三疣梭子蟹生长和卵巢发育;在20和25盐度条件下,雌蟹机体的代谢水平和氧化胁迫较低。  相似文献   
129.
三种亲本规格河蟹土池育苗的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了探究大规格亲本的繁育技术,2017年11月我们选用不同规格河蟹亲本进行幼体繁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亲本来源及交配不同规格河蟹亲本于2017年11月购自上海崇明、扬州江都和常州金坛等地,均为活力好且残肢少的2龄长江水系河蟹,亲本重量和数量等信息如表1所示。所购亲本运输至上海海洋大学如东河蟹遗传育种中心后,将各规格亲本分别放入3个提前准备好的土池中交配。3个交配池环境条件一  相似文献   
130.
用精制饲料添加一定量的磷脂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饲喂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并育成Ⅲ期仔蟹。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磷脂对提高大眼幼体育成仔蟹的成活率有较显著的作用,而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提高大眼幼体到Ⅲ期仔蟹的成活率的作用不显著,但可显著地提高大眼幼体到Ⅰ期仔蟹的成活率。另外,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可显著影响仔蟹体内脂肪酸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