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篇
林业   77篇
  2篇
综合类   2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3种林分凋落物量及其N、P归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元低山暴雨区湿地松(Pinus eliottii Engelm)纯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纯林、湿地松与刺槐混交林(mixed stands of Pinus eliottii and Robinia pseudoacacia)3种人工林凋落物量与养分归还的研究表明,3种林分的年凋落量范围在3609.6kg·hm^-2·a^-1到4917.6kg·hm^-2·a^-1,除刺槐林外,湿地松林和混交林均以叶的凋落量占优势,分刺占各自总凋落量的87.45%、55%。湿地松纯林凋落量1a中出现3次峰值(5月、7月、11月或12月)。刺槐纯林出现两次峰值(7月、11月或12月),混交林与刺槐纯林相似。3种林分N、P的年归还量均以刺槐林最大,湿地松纯林最小,这与凋落物总量的大小排序相反。通过凋落物各组分的养分归还中,落叶的归还量占主体。3种林分相比,湿地松林和混交林的凋落总量明显高于刺槐林,但养分归还量却有所不同,刺槐林和混交林明显高于湿地松林,这说明阔叶林有良好维持地力的能力,针阔混交比针叶纯林更能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82.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法对官司河流域的马尾松林林冠截留、林内穿透雨以及树干茎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林分中林内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在降雨量达到一定值后开始出现,并随降雨量的增加而以增加,并呈现线性相关关系。林冠截留量随降雨量的增加,呈幕函数关系上升,最终趋于饱和,而林冠截留率则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83.
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地利用结构、林种结构和林分结构3方面综述了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的相关理论、研究现状与问题, 展望了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研究发展趁势。  相似文献   
84.
通过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人工林单株和林分生物量的测定,研究了人工林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对不同树种生产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Ⅰ、岷江柏Ⅱ、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榆树(Ulmus pumila)和辐射松(Pinus radiata)的单株生物量分别为240.3707 g、82.2402 g、37.7339 g、34.2295 g、26.6739 g,林分总生物量分别为769.186 kg·hm-2、272.215 ks·hm-2、72.297 kg·hm-2、68.87 kg·hm-3 和56.016 kg·hm-2.(2)岷江柏Ⅰ、岷江柏Ⅱ、榆树、刺槐和辐射松的根桩、粗根、中根和小根(Φ>2 mm)的根系生物量总和占单株根系生物量的百分比分别为82.87%、58.99%、76.8%、83.0%和35.79%,不同树种细根生物量(Φ<2 mm)占根系生物量的百分比大小顺序为辐射松(64.2%)>岷江柏Ⅱ(41.0%)>榆树(23.2%)>岷江柏Ⅰ(17.1%)>刺槐(17.0%).(3)林木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关系密切,回归分析表明林分根系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符合线性关系.(4)不同林分乔木层年平均净生产力大小顺序为岷江柏Ⅰ>岷江柏Ⅱ>刺槐>榆树>辐射松,岷江柏Ⅰ生产力最高,林分年平均净生产力达128.20 ke/hm-2·a-1,辐射松生产力水平最低,林分年平均净生产力只有14.00 kg·hm-2·a-1,仅为岷江柏Ⅰ的10.9%.  相似文献   
85.
本文首先分析了盐边县林业产业发展成就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选用地貌,坡向,坡位,坡度,海拔,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年均温,酸碱度9个因子对盐边县的林地资源进行了区划,再结合盐边实际,对盐边县的林业产业进行了适宜性评价,最后指出了盐边县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6.
2006年四川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通过对四川盆地丘陵区重灾区的16个县104个乡镇4489.3公顷林地的调查结果表明,受干旱影响较大的是新造林地的林木和幼林,中龄林和成熟林则表现出很大的耐早能力,对林地进行经营和管理,可提高林木抗御干旱能力。调研还表明受旱较量的树种主要有:桤木、巨桉、杉木和葡萄等,受旱稍重的树种主要有:杨树、绵竹、麻竹、慈竹、茶树和花椒等,受旱较轻的树种主要有:马尾松、柏木、大枣、油桐和枇杷等。  相似文献   
87.
该试验对杂谷脑河干旱河谷区域内引种的花椒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阳坡熊耳山海拔1700m处保存率最高,达到97%;植株发病率最低,产量最高,达到3300kg·hm^-2;海拔2200m保存率相对最低,达到80%:发病率达到13%,平均产量为2250kg·hm^-2;阴坡尔布花椒的保存率较高,均在90%以上;植株的发病情况也均低于阳坡,在5%-7%间,产量在2400kg-3000kg·hm^-2。  相似文献   
88.
在对杂谷脑河流域的干旱河谷植被进行全面踏查的基础上,综合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且人畜干扰少的阴、阳两坡面,在两坡面各设3个海拔梯度,每个海拔梯度间隔约300 m,采用植物群落学的最小面积法对杂谷脑河干旱河谷区灌丛植被种-面积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维管植物及其灌木和草本不论在阳坡还是阴坡,随着海拔梯度的上升,它们的最小面积都在逐渐增大,而最小面积所含的种数也随之增大;在相近海拔梯度上,阴坡的最小面积都比阳坡大,且最小面积所含种数也发生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89.
通过研究四川3个生态区内5个油橄榄品种的叶片生理特征及开花座果率,提出油橄榄川内最适宜生长的地区及相对较优的品种.以油橄榄主栽品种:'豆果'皮瓜尔'克罗莱卡'小苹果'和'科拉蒂'为研究对象,测定西昌冕宁、广元利州和金堂淮口3个区域油橄榄叶片光合速率、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叶片功能性指标,结合...  相似文献   
90.
四川盆地高速公路绿化树种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高速公路环境特点的分析,提出了高速公路树种选择的一般原则,并根据四川盆地气候特点,提出了适于四川盆地高速公路两侧防护林带和中央分隔带栽植的树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