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林业   467篇
农学   285篇
基础科学   211篇
  144篇
综合类   1319篇
农作物   224篇
水产渔业   110篇
畜牧兽医   757篇
园艺   239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3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1.
冬油菜在西北旱寒区的适应性和北移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目的】对不同冬油菜类型和品种在西北旱寒区的越冬抗寒性、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冬油菜北移的可行性。【方法】在张掖、酒泉等不同生态条件下,对55份不同类型和来源的冬油菜品种(系)的抗寒性、经济性状、生育期、含油率、产量表现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在西北旱寒区海拔1 477~2 300 m、极端最低气温-22.7~-31.6℃、年平均气温5.9~8.7℃、年平均降水量92.0~630 mm、无霜期150~172 d的地区,甘蓝型和白菜型两种类型的冬油菜,仅白菜型冬油菜能够越冬,越冬率最高达到100.00%,生长发育正常,且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农艺性状,生育期275~295 d,含油率40.84%~44.15%,产量1 500.0~4 400.3 kg•ha-1。不同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抗寒性和适应性存在巨大差异,越冬率0~100%。根据越冬率与抗寒性,可将参试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划分为超强抗寒性、强抗寒性、抗寒性和弱抗寒性品种(系)4种类型。在乌稍岭以东地区,一般抗寒品种(系)均能越冬,但在河西走廊,只有超强抗寒性品种(系)和强抗寒性品种(系)才能越冬,【结论】在西北旱寒区,发展白菜型冬油菜生产是可行的,从而使冬油菜栽培种植北界向北向西延伸1 000多公里,海拔由1 000 m提高到2 300 m左右,纬度由35°30′提高到39°46′。冬油菜北移进入中国西北旱寒区种植能够有效地增加该区冬春季植被覆盖度,同时为该区发展一年二熟耕作制创造了条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促进北方寒区冬油菜生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2.
应用花药培养技术选育籼稻光敏不育系Hs-3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s-3 是采用系谱育种和花药培养相结合育成的两用不育系.其光敏特性明显,育性转换的临界光长较短(< 12.5 h),不育起点温度低(< 23 ℃),不育性稳定,不育期长(≥65 d),可繁性好.籼粳分类表明Hs-3 为籼型.Hs-3 生育期具有一定感光性,在福州3~6 月份播种期(x)与抽穗日期(y)的回归关系为y = 108 -0.4x(r= 0.98).Hs-3 异交率高,配合力强,已选配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金两优36,产量优势明显.1998 年参加福建省中、晚稻区试,产量分别列参试组合的第1、第2位.  相似文献   
113.
酿酒葡萄冬季修剪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法引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霞多丽(Chardonay)等15个酿酒葡萄品 种采用不同的冬季修剪方法,从萌芽率、果枝率、结果系数等方面较系统地研究了其对修剪的反应。结果表明,格为供试栽培品种的预备枝,采用单、双芽修剪效果好;对结果母枝采用3~4芽的修剪,适合于大多伊供试品种;中、长梢修剪(5芽以上)会造成严重的结果部位外移的内部光秃。  相似文献   
114.
测定温度、光照、营养、pH对红麻灰霉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产孢,以及湿度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宜温度为20-22℃;孢子宜在水滴和水膜中萌发,孢子悬浮在红麻叶汁液中能显著提高萌发率;持续强光照可抑制菌丝生长和产孢,黑暗利于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该菌在6种培养基上以PSA生长和产孢最佳.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以pH5-7为宜.从孢子侵入寄主的影响因素和菌核特性试验可以看出,该病在孢子含量为103-107个·mL-1范围时,其潜育期随孢子含量的提高而缩短;在相对湿度为100%下,用孢子叶汁悬液对叶片伤口喷雾接种能明显缩短潜育期.菌核埋入土层愈深萌发率愈低,夹在麻杆中的菌核皆能萌发.不同寄主灰霉菌交叉接种测定显示,红麻灰霉菌对莴苣、黄瓜、韭菜和蕹菜的健株不致病,反之,莴苣、蕹菜灰霉菌对红麻尤其是受伤的植株能致病.  相似文献   
115.
通过线粒体类质粒分析,表明华中农业大学发现的新雄性不育胞质WB带有S组特有的S1、S2类质粒,据此将WB确认为S组雄性不育胞质.  相似文献   
116.
以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为基础,采用透射测定方式和PLS算法,建立蔗汁锤度和还原糖分定量分析数学模型.蔗汁锤度和还原糖分预测数学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90和0.9953,均方根差分别为0.1150%和0.0722%,预测误差接近常规分析方法的误差.  相似文献   
117.
刨花楠开花结实习性及其种子贮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刨花楠开花结实习性,并进行了种子不同贮藏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刨花楠开花结实期在不同坡向上差异明显,花期阳坡早于阴坡8 ~ 10 d,果期则早4 ~ 5d;刨花楠盛花期为4月5 ~ 15日,果熟盛期为6月中下旬;不同贮藏方法和贮藏时间刨花楠种子的保存率、发芽率、发芽势均有较明显差异,以低温湿沙贮藏效果较好,贮藏半年后种子保存率达100%,发芽率、发芽势达71.67%.  相似文献   
118.
不同种皮色木豆蛋白质淀粉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云南省 8个栽培地、10个种皮色的木豆籽实进行蛋白质及淀粉含量分析测定 ,结果表明 :蛋白质、淀粉含量均与栽培地、种皮色和栽培地×种皮色互作呈极显著差异。不同栽培地的蛋白质、淀粉含量分别为 2 0 .73%~ 2 4 .86 %和 4 8.2 3%~ 54 .2 2 % ;不同种皮色的蛋白质、淀粉含量分别为 2 0 .96 %~ 2 3.96 %和50 .0 2 %~ 53.34 % ;除元谋的淀粉含量为第三类以外 ,其余栽培地和种皮色的蛋白质及淀粉含量均为第二类。各栽培地、种皮色间蛋白质、淀粉含量有一定差异 ,但从总体看 ,仍缺乏高蛋白、高淀粉含量类型。  相似文献   
119.
大果无刺沙棘低位嫁接繁殖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兴学  姜树茂 《沙棘》1997,10(2):20-20
大果无刺沙棘是对沙棘栽培良种所特有的优良性状的综合概述。沙棘良种繁育技术是实施沙棘高产、高效的基础, 随着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纳入沙棘综合管理系统及栽培技术与经济价值的开发利用,国内外对沙棘良种的培育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对沙棘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来, 我所相继引进俄罗斯、蒙古沙棘栽培良种,这些品种具有果大、丰产、无刺、果柄长等优良经济性状。为了使有限的宝贵资源尽快地在生产中得以推广.使其充分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我们对沙棘良种迅速扩繁的途径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实践表明.采用幼龄中国沙棘为砧木进行低位嫁接繁殖方法,是保持母株优良特性,获得较多优质穗材与迅速扩繁的重要技术手段。采用低位嫁接,接穗基部处在地表层下部,保湿性能好,能迅速输入水分和养分,嫁接部位愈合好,防风折,保存率高,成活率可达80%以上.当年高生长可达0. 8~1. 3m,平均冠幅1.0m,当年即可为嫩枝扦插育苗提供较多穗材, 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1.采集接穗 剪穗时间在早春树液未流动之前,在良种树上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芽眼饱满的枝条。一般采集树冠中上部外围1a生枝条或1a生萌蘖株枝条。接穗剪好后每50根一捆放在较低温的洞内或窖内湿砂埋藏,经常保持湿润。  相似文献   
120.
木材干燥应力测试技术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总结和讨论了木材干燥应力的各种测试方法,并对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比较,对木材干燥应力测试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