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林业   142篇
农学   94篇
基础科学   88篇
  111篇
综合类   730篇
农作物   62篇
水产渔业   72篇
畜牧兽医   445篇
园艺   112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苗期调亏灌溉对夏玉米植株抗倒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淮海平原夏玉米生产中干旱和倒伏问题,选用浚单20和伟科702两个高产品种为材料,采取盆栽调亏灌溉的方法,在苗期设置4个干旱胁迫水平,并在拔节期复水至正常水平,研究苗期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对玉米植株抗倒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干旱胁迫能降低玉米乳熟期穗位系数及长粗比,增加茎粗系数、地上第3节茎秆的穿刺强度及茎秆拉力。此外,轻度干旱胁迫的气生根及总根条数、根干重和根冠比较对照也有明显提高。灌浆期单株总叶面积及产量随干旱胁迫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千粒重的变化是造成产量差异的关键。苗期轻度干旱胁迫结合拔节期复水,可以改善玉米农艺性状,增强茎秆抗倒伏能力,提高玉米子粒产量。  相似文献   
942.
黄淮海夏玉米倒伏及化控抗倒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倒伏是制约黄淮海平原区夏玉米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创新防止倒伏的技术措施是目前玉米高产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化控技术是除品种选择外解决作物高产与倒伏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国内外学者从农艺性状、解剖学特征、生理代谢变化及分子机理等方面对作物化控抗倒栽培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综述黄淮海平原区夏玉米倒伏分类、发生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化控技术对玉米抗倒伏的调控机制及其应用的发展历程,对解决该地区玉米倒伏问题实现高产、抗倒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3.
调查发现成都地区的直播稻田杂草发生有2个高峰,第1次为播后20~30 d,第2次为播后40~50 d。本研究使用30%丙草胺(扫弗特)乳油100 m L/667 m~2或2.5%五氟磺草胺(稻杰)乳油60 m L/667 m~2在水稻直播后2 d进行土壤处理,防除效果良好,两者混合用来土壤处理,防除效果更佳。丙草胺和五氟磺草胺土壤处理可以有效控制直播稻田杂草,且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944.
以红薯叶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以芦丁标准品为对照)为评价标准,利用单因素试验,着重考察提取时间(A)、提取料液比(B)、乙醇浓度(C)对红薯叶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选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红薯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得到最佳工艺条件:60%乙醇溶液,料液比为1∶40 (m/V),回流1.5 h,总黄酮提取率平均可达8.81%。该工艺在实验室规模(200.0 g)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工业开发潜力。对红薯叶总黄酮提取物进行体外抗氧化作用(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和体外抑菌(金黄葡糖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伤寒杆菌和黑曲霉菌)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红薯叶黄酮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效果显著,有明显的抗氧化效果。红薯叶总黄酮提取物对金黄葡糖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高剂量条件下抑菌率最高,分别达到108.66%、115.89%,MIC分别为5.02、10.05 mg/mL,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45.
为了阐明Smad4基因在水牛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及胚胎发育中的分子机制,试验采用RT-PCR扩增并克隆水牛Smad4基因,对其核苷酸序列和蛋白质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Smad4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法转染体外培养的牛卵巢颗粒细胞。结果表明,试验克隆得到水牛Smad4基因编码序列,编码区全长为1 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通过BLAST对水牛Smad4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水牛Smad4基因与牛的同源性为99%,与绵羊、猪、马、人的同源性分别为98%、96%、96%和95%。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Smad4基因在不同物种的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试验成功构建了水牛Smad4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Smad4,并在水牛卵巢颗粒细胞中表达出较强的绿色荧光蛋白Smad4-EGFP融合蛋白。本研究成功克隆了水牛Smad4基因,并成功构建了Smad4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Smad4基因在水牛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46.
为探究不同处理的黄瓜汁关键活性成分的差别,采用频率检测-气相色谱-嗅闻技术(frequency detection-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FD-GC-O)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别对鲜榨黄瓜汁和加热杀菌后的黄瓜汁的关键活性成分进行分析.结...  相似文献   
947.
低温胁迫对玉米发芽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究低温胁迫对玉米发芽及幼苗生理特性影响,文章以杂交玉米品种天农9和天合1为试验材料,采用低温培养(发芽期6℃,苗期4℃)方法,分析低温胁迫下玉米发芽(发芽率)、幼苗农艺性状(株高、根长、地上部及地下部干鲜重)和生理生化指标(SPAD值、Pn、MDA含量、POD活性、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抑制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降低幼苗株高、根长、地上部地下部干鲜重、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提高MDA含量、POD活性、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天合1对低温胁迫更敏感。研究成果为解决玉米生产冷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8.
以无锡亚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秸秆腐熟剂为供试肥料,验证秸秆腐熟剂在小麦秸秆堆腐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秸秆腐熟剂能够加速小麦枯秆的腐烂;与不使用秸秆腐熟剂的处理相比,秸秆腐熟剂处理升温快速,秸秆拉力值降低4.4%~43.7%,秸秆失重率增加11.2%~41.9%;秸秆腐熟形成的堆肥无恶臭,且对绿豆种子发芽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49.
为研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用中华竹鼠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35±5日龄的中华竹鼠180只为试验动物,分为1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再设3个重复组进行为期150 d的饲养试验。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中药提取物300 mg·kg~(-1)。结果表明,试验组的成年鼠成活率、成年鼠均匀度和门齿健康率3个指标分别比对照组中华竹鼠高1.7%,1.8%和2.1%,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成年公鼠体重、成年母鼠体重分别比对照组重50.4 g·只~(-1)和50.8 g·只~(-1),差异显著(P0.05)。说明试验设计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能够提高中华竹鼠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950.
【目的】研究氧化对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s,MP)凝胶质构和保水性的影响,探讨凝胶特性随蛋白质氧化程度变化的根本原因,为MP凝胶特性控制和鸡肉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活鸡屠宰,取鸡胸肉提取MP。利用质构仪研究在脂肪氧化酶-亚油酸体系中蛋白质氧化对MP凝胶质构的影响;用高速离心机测定凝胶保水性;用拉曼光谱法测定I760和I850/I830表示MP凝胶的疏水作用力和氢键,Zeta电位法测定电位值代表静电斥力;通过总巯基含量的变化反应二硫键的变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凝胶的超微结构;通过氨基酸分析仪研究氧化对MP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在脂肪氧化酶-亚油酸-MP体系中,随着亚油酸浓度增加,MP中羰基含量逐步增加,氧化程度逐渐增高。亚油酸含量从0增加到2 mmol·L~(-1)时,凝胶硬度和保水性均逐渐增加到最大值,而后随亚油酸浓度增加均逐渐下降;凝胶弹性在低氧化程度下略有增加,但随着氧化程度继续增加而逐渐降低;亚油酸浓度为2 mmol·L~(-1)时,MP凝胶结构致密,多孔且孔径均一。高度氧化的MP凝胶孔径变大,空隙增多,胶束不均匀。随着氧化程度升高,拉曼光谱的I760在2 mmol·L~(-1)处达到最大值,表明疏水相互作用力在此处达到最大。Ser,Glu和Cys 3种氨基酸残基能够形成MP分子内氢键,这3种氨基酸含量随着氧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同时拉曼光谱的I850/I830随氧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加,最终大于1.25,表明MP分子间的氢键随着氧化程度的升高而减少。解离后带负电荷的Glu含量随氧化程度升高而降低,导致Zeta电位绝对值下降,表明静电相互作用随氧化程度增加而减弱。Cys的巯基在凝胶形成过程中能够形成二硫键,其含量随氧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导致总巯基含量同向变化,表明氧化过程中二硫键生成。疏水性氨基酸(Ala,Met,Val,Leu,Ile和Phe)的总量随氧化程度升高而变化,在亚油酸为2 mmol·L~(-1)处达到最大值,这为疏水作用力在2 mmol·L~(-1)处达到最大值提供了证据。主成分分析表明疏水相互作用对脂质酶氧化体系下MP凝胶特性起决定性作用。【结论】适度氧化有助于改善MP凝胶的特性,在脂肪氧化酶-亚油酸体系中,亚油酸浓度为2 mmol·L~(-1)时,MP凝胶的硬度和保水性都获得最大值。其原因为氧化作用改变MP的组成和疏水作用力,在亚油酸2 mmol·L~(-1)时,MP分子中疏水性氨基酸总量最高,疏水作用力最大,形成的凝胶微观结构均匀致密,因此MP凝胶的质构和保水性均获得最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