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25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用米径6 cm以上圆齿野鸦椿(Euscaphis konishii Hayata)大树作砧木,黄果野鸦椿作穗条,在春、夏、秋3个季节进行高位嫁接,发现春季嫁接成活率最高,达到90.1%,为快速扩繁"黄果野鸦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2.
23.
通过对AA级绿色食品花生立地条件和施肥技术研究,明确了生产环境中大气、土壤和灌溉水的卫生标准、转换期限、土壤质地、有效积温等条件.筛选出多种有机肥与生物肥,研究出不同肥不同使用方法,为可持续发展农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
多年来,人们在花生生产中大量地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造成了土壤、水、空气等自然环境的污染。找出影响花生无公害生产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而且能大大提高花生的商品价值,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5.
某种禽场引进AA肉种雏鸡5800羽 ,该雏于13日龄突然大量死亡 ,至19日龄死亡率高达2 93 %。经临床观察和实验室化验 ,确诊为雏鸡痛风。现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及症状种雏采用笼养 ,室内温度及通风状况良好 ,自配饲粮 ,按常规管理及免疫。1~12日龄日均死亡2只 ,自13日龄至19日龄共死亡170只 ,占整个育雏期(28d)总死亡量的81 %,全群发病率3 25 %。病鸡的主要症状 :精神沉郁 ,羽毛蓬乱、无光泽 ,两翼下垂、缩颈、眼半闭 ,呈嗜睡状 ,行动迟缓 ,采食困难 ,多数病鸡下痢 ,排白色颗粒状粪便 ,内含大量尿酸盐。所…  相似文献   
26.
施用XF菌剂调节花生田重金属镉迁移,探讨不同浓度和不同施用方法对镉迁移的效果及其机理。三年试验结果表明XF菌不仅可以降低土壤和花生籽仁中的重金属镉含量,还可以增加花生荚果产量。菌液和菌粉都有效果,其中200倍的XF菌液浇花生种沟效果最好。施用方法上沟施好于穴施。  相似文献   
27.
1物理鉴别1.1一般来讲,磷酸氢钙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或微粒(因加工工艺而异),质地细腻均匀,膨松,流动性好,比重较轻;而磷酸三钙则是经过煅烧等工艺而成,杂质较多,颜色深,粒度不一致,流动性较差,这些通过感观就可区别开。1.2其次,通过灼烧(55O”C~600C)来鉴别磷酸氢钙(即测其粗灰分)。由于高温引起磷酸氢钙分解,磷酸氢钙重量可减少3O%左右,即其粗灰分约在ZO%左右,而磷酸三钙重量基本保持不变。2化学鉴别2.1磷酸氢钙溶于稀盐酸,微溶于水;而磷酸三钙则不溶于稀盐酸和水。取少量试样加人稀盐酸,能迅速溶解、清…  相似文献   
28.
赵志强  徐秀娟  王佩圣 《花生学报》2003,32(Z1):406-410
根据绿色食品花生的施肥原则和要求,研究了不同生物肥对绿色食品花生的增产效果.小区试验表明,供试生物肥与有机肥混合施用处理比对照增产568.18~1102.27 kg/hm2,增产率为10.53%~20.42%,达极显著差异.大田示范表明,供试生物肥比对照增产234.60~433.95 kg/hm2,增产率为5.37%~9.56%,具有推广价值.提倡生物肥与有机肥混合施用,既培肥了地力,又提高了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29.
30.
我所1977年在烟台地区花生田曾发现一种寄生于大黑鳃金龟蛴螬的土蜂,经鉴定属细腰亚目臀钩土蜂科,臀钩土蜂属(Thphia sp.)。国内尚未见报道。作者等于1977~1980年对该种土蜂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