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1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213篇
林业   406篇
农学   315篇
基础科学   242篇
  247篇
综合类   2287篇
农作物   281篇
水产渔业   169篇
畜牧兽医   1157篇
园艺   456篇
植物保护   240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261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295篇
  2018年   275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384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306篇
  2009年   365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我县发生了一种类似猪瘟症状的疾病 ,表现为高热、嗜睡、全身发红等 ,导致猪群 (特别是仔猪 )大批死亡。经采用注射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退烧解毒药等治疗 ,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在使用磺胺类药物后 ,会加重病情。该病在我县呈蔓延趋势 ,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后与省畜牧研究所联合研究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查等 ,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经对症下药 ,很快控制了该病的流行和蔓延 ,确保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1流行病学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以夏秋多发。蚊等吸血节肢昆虫可传播该病 ,各种年龄、…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对鹌鹑血管活性肠肽1型受体(vasoacitve intestinal peptide type 1 receptor,VIPR-1)cDNA全长基因进行克隆及分析,为鹌鹑的分子育种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通过比较基因组学,采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鹌鹑了VIPR-1 cDNA全长序列;通过生物学软件对其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VIPR-1在8个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鹌鹑VIPR-1的cDNA全长2 427 bp,包含了1 341 bp的开放性阅读框,编码446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克隆获得的鹌鹑VIPR-1编码区序列与鸡该编码区序列存在41个碱基的差异,造成4个氨基酸残基的不同;VIPR-1氨基酸序列与鸡、火鸡、斑胸草雀的氨基酸的一致性分别为99.1%、92.2%、88%,与其它物种的一致性在60%-78%;各物种VIPR-1蛋白进化树符合物种进化规律;VIPR-1理化性质表明该蛋白为一偏碱性蛋白,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β-折叠和β-转角构成;在N-端存在一个由22个氨基酸残基(MKSARLRVLLPLLGCLLSAASS)组成的信号肽,7个α-螺旋构成的跨膜域和C-端结构域,在跨膜域有胆固醇结合位点;在所检测的8个组织中VIPR-1 mRNA均有表达,在小肠中表达量最高。【结论】成功地克隆了鹌鹑VIPR-1 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在小肠组织的表达高于其它组织,在跨膜域存在胆固醇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993.
新的信息资源环境下图书馆员角色转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信息时代图书馆员角色转变的几个重要因素及特点,揭示了新时代图书馆员应承担的几种重要角色,对信息时代图书馆员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4.
鹅副粘病毒分离株NA-1株经11日龄鸡胚增殖后纯化。提取病毒的基因组RNA,采用RT-PCR扩增出与预期设计的1.7kb大小相符合的特异条带。将扩增产物提纯后克隆入pMD18-T载体,经纯化、筛选及酶切鉴定后,初步获得了含鹅副粘病毒HN基因的阳性克隆,并对阳性克隆进行了测序。测序后拼接得出HN基因的全序列长度为1740bp,该基因的ORF总长为1716bp,编码571个氨基酸。与GenBank下载的15株参考毒株比较HN基因编码区全核苷酸序列,发现所测NA-1株与国内标准强毒株F48E9核苷酸的同源性为84.5%,氨基酸的同源性为89.5%;与传统的疫苗株La Sota核苷酸的同源性为82.2%,氨基酸的同源性为88.5%;与鹅源禽副粘病毒SF02株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7.1%,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7.4%;与鹅源禽副粘病毒YG97株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7.3%,氨基酸的同源性97.4%。说明NA-1株和SF02株、YG97株亲缘关系较近,它们三者可能有着共同的来源。根据基因树分析,NA-1株应属于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由此更进一步证实新城疫可以感染水禽,且对鹅具有高度的致死性。  相似文献   
995.
福美多对肉仔鸡的增重效果沈凌君,孙艳茹,卞克明(哈尔滨市饲料科学研究所)福美多(Fermacto)是美国PetAg公司研制的畜食营养及消化功能辅助剂,由5种浓缩的发酵产物组合而成。其特有的成分在畜禽消化道内具有酶、培养基和催化3种作用,并有10多种维...  相似文献   
996.
广西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钦州市马尾松林和巨尾桉人工林的植物多样性开展研究,旨在阐明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植物多样性和植物功能群的影响,促进对桉树人工林的科学认知。研究表明,采伐马尾松林种植桉树后10年,在1 800 m2样地内,桉树林的物种数为95~98种(木本植物50种,藤本17~19种,草本24~28种),而马尾松林为63~88种(木本植物32~48种,藤本13~24种,草本16种),两类林分的木本、藤本和总物种数差异不显著(P为0.237~0.937),而草本植物差异显著(P=0.038),表明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将显著增加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铁芒萁有显著的负效应,重要值减少50%(P=0.077),而对五节芒(P=0.057)和东方乌毛蕨(P=0.079)有显著的正效应,重要值提高0.85~3.76倍。桉树林和马尾松林木本植物的Shannon 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sw)差异不显著(P为0.299~0.957),而草本植物的H′、D和Jsw差异极显著(P≤0.002)。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具有显著的影响,然而,桉树人工林建立过程中采取的采伐、炼山、整地、施肥等措施是导致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7.
徐海能 《兽医导刊》2020,(1):55-55,85
目前非洲猪瘟疫情在全国诸多省份均有发生,至今国内外尚无有效疫苗以及兽药,因此非洲猪瘟的预防、控制以及生物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98.
生长激素(GH)是调控动物生长的重要激素,GH分泌水平的高低主要受正性调控因子生长激素释放因子(GRF)和负性调控因子生长抑素(SS)的双向调节。SS通过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SSTR)发挥作用,减少GH的分泌水平。本研究设计了3条SSTR2的短发夹RNA(shRNA),构建猪(Sus scrofa)SSTR2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STR2)和SSTR2慢病毒RNA干扰质粒(pshRNA-copGFP lentivector,LV-shRNA),并共转染中国仓鼠(Cricetulus griseus)卵巢细胞系(CHO),通过对转染细胞的荧光观察、Real-time PCR和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结果表明,CHO转染细胞中猪SSTR2 mRNA表达水平不同程度的抑制,分别为90.4%、28.3%和86.3%,(P<0.05)。其中,LV-shRNA1表现出最高的沉默效率:转染效率在80%左右时,猪SSTR2mRNA水平沉默效率为90.4%,蛋白质水平降低了33.3%。本研究成功地筛选到了降低猪SSTR2基因表达的shRNA,为利用shRNA技术下调动物基因表达,构建转基因模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99.
为研究不同封顶方式对南疆机采长绒棉株型性状、生物量积累及产量性状的调控效应,以机采长绒棉‘新78’为试验材料,在新疆阿瓦提县开展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人工打顶(MT)、化学封顶(CT)、缩节胺(DT)和化学封顶(CT)+缩节胺(DT)4个处理,测定并分析不同打顶方式对机采长绒棉农艺性状、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T处理株高和主茎节间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株高较MT处理、CT处理和CT+DT处理增加3.91%、4.79%和7.99%,CT+DT处理对株高的抑制效果最强,MT处理和CT处理无显著差异,但DT处理蕾铃脱落数显著增加28.44%~62.60%;与MT处理相比,封顶40 d后DT处理和CT+DT处理叶绿素SPAD值显著降低4.51%和3.30%,生物量积累量则显著减少12.21%和14.86%,DT处理蕾花铃占比最低,分别较MT处理、CT处理和CT+DT处理降低19.87%、21.12%和17.55%;不同封顶方式对上部铃数、单铃质量及籽棉产量存在显著影响,处理间单株结铃数、单铃质量和籽棉产量均呈现为MT>CT>CT+DT>DT处理的变化规律,DT处理单铃质量显著较MT处理和CT处理减少4.13%和3.21%,MT处理和CT处理籽棉产量较DT处理显著增加20.24%和13.27%,而MT处理和CT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DT处理抑制生物量向生殖生长的转变,减少上部结铃数和单铃质量,不利于产量形成,而CT处理可有效调控长绒棉的生长,有利于蕾花铃的发育及合理分配,且可保证产量与人工打顶无差异,可以起到人工打顶的效果,是南疆长绒棉较为理想的封顶方式。  相似文献   
1000.
1科研产业化项目实施背景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突飞猛进,产生了一系列对生产推动作用巨大的科研成果,急需将它们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来持续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加入WTO后,面临传统农业经济转型和现代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改变的需求,迫切需要将现代农业科技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