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8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7篇
  78篇
综合类   175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7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基于沼液浓缩的液态有机肥利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氧发酵是解决有机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手段,然而发酵残余物——沼液的处理利用成为限制厌氧发酵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沼液中富含养分及活性物质,可作为有机肥还田,在农田承载力和运输成本的双重约束下,沼液浓缩制肥技术迅速发展。沼液浓缩不仅可以减少储存和运输成本,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单位体积沼液中的养分含量,复配成高品质有机肥,分离后的水还可回用或达标排放。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根据现阶段的沼液浓缩技术及浓缩液利用现状,分析了不同浓缩技术的优缺点及浓缩液制肥潜力,并对沼液的应用潜力提出了展望及建议。  相似文献   
342.
脲酶/硝化抑制剂减少农田土壤氮素损失的作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氮肥过量施用加剧了农田土壤氮素损失,如增加NH3挥发、N2O排放及硝酸盐淋洗等,这将降低空气和水体质量并对全球气候产生负面影响。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可延缓土壤氮素转化,降低土壤活性氮对环境的负面效应,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和双氰胺(DCD)。本文重点阐述了脲酶抑制剂NBPT和硝化抑制剂DMPP、DCD在农田土壤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对环境和农学效应的影响,并揭示影响其施用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NBPT与尿素或有机肥配合施用后能够减少土壤NH3挥发、N2O排放和NO3-淋洗,并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与NBPT类似,两种典型硝化抑制剂DCD和DMPP均能降低土壤N2O排放和NO3-淋洗并提高作物产量,但某些环境条件下也会增加土壤NH3挥发损失。不同农田生态系统中脲酶/硝化抑制剂的作用效果与抑制剂种类、降雨或灌溉量、土壤pH值和黏粒含量等因素有关。在未来的生产实践中,应根据抑制剂在不同土壤环境下的作用特征来更加科学合理地施用抑制剂。  相似文献   
343.
新疆大豆种植区划及在引种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大豆生态区划及其区域适应规律,只要都能掌握不同产地品种类型的主要生态特点和栽培环境条件,就可能在新疆扩大品种区域适应范围,发挥现有良种和种质资源的作用。但在引种时,必须先进行引种试验,以免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344.
为探明生防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VT9-3r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VT4-1x对马铃薯致病菌Rhizoctonia solani、Fusarium oxysporum、Alternaria solani的抑制作用,采用对峙培养确定生防菌株抑菌作用,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生防菌株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并采用盆栽试验分析其对由R.solani引起的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结果表明:T.harzianum VT9-3r和B.subtilis VT4-1x能有效抑制3株病原菌的生长;B.subtilis的菌体和代谢物质都具有抑制作用,拮抗抑菌率由大到小依次为A.solani(55.4%)R.solani(51.3%)F.oxysporum(48.1%),无菌代谢液对病原菌的抑制率随着浓度升高而增强;扫描电镜观察发现T.harzianum通过竞争和重寄生作用抑制病原菌,拮抗抑菌率F.oxysporum(64.0%)R.solani(63.6%)A.solani(60.2%),其无菌代谢液抑菌效果则较差;盆栽试验表明2种生防菌剂处理后,均能显著防治R.solani引起的马铃薯黑痣病,且使用两菌剂以1∶1体积比复合处理后,防效高达81.5%。综上,哈茨木霉主要通过重寄生、枯草芽孢杆菌通过拮抗机制抑制马铃薯致病菌,2种不同抑菌机制的菌剂复配施用能更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  相似文献   
345.
果树水肥一体化高效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果树产业第一大国,如何提质增效,已是果树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水肥一体化是将节水灌溉与按需供肥相结合的高效水肥利用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笔者简要介绍了果树水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比较了不同灌溉施肥方式的优缺点,同时阐述了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水分和养分在土壤中分布运移规律,详细剖析了氮磷钾主要养分的迁移转化规律。分别从根系、叶片、新梢及叶面积指数等方面综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并重点探讨了其对果树增产,提质增效等方面的应用效果,进而揭示了肥水一体化技术的稳定性和通用性。最后提出了果树水肥一体化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了未来可能的研究热点和发展重点:以土壤有机质为核心的水肥资源高效利用机制的研究;水溶性肥料配方目标多样化和功能综合化同步推进;研究不同果树生育期的营养需求、生长环境的养分状况,建立通用的施肥模型,并制定合理的水肥调控方案;建立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提供果树完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46.
伴随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高速进步,农业发展开始成为了全社会所关注的主要对象之一。金叶水杉是一类十分常见的农作物,十分容易种植。为此,相关人员便需要针对其基本特性,充分研究繁殖技术,以此能够更好地完成应用实践工作。本文将阐述金叶水衫的概念和繁殖技术,并对具体应用于方面提出一些合理的见解。  相似文献   
347.
果类蔬菜专用水溶肥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京郊设施果类蔬菜生产的水肥需求特征,研究比较了优化灌溉模式下,大量元素水溶肥18-5-27+Mg+B在设施果类蔬菜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相比,施用果类蔬菜专用水溶肥(18-5-27+Mg+B)平均增加果类蔬菜产量18.1%,氮肥偏生产力平均提高149.6%;并能改善果实品质,使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增加9.8%,有机酸含量平均降低3.8%。  相似文献   
348.
裴雯  陈清  张洛梓  贾丽英 《草地学报》2021,29(7):1499-1506
本研究以内蒙古草原为期十年的长期定位试验地为平台,分别在中度和过度放牧样地添加水分和氮素,研究放牧强度、水分和氮素三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团聚体构成比例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放牧强度增加,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减少,微团聚体含量增加,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显著减小,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显著下降;长期水分添加显著增加了过度放牧样地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对中度放牧样地无显著影响;长期少量氮素添加显著降低过度放牧样地微团聚体含量,增加大团聚体比重,对中度放牧样地无显著影响。综上,过度放牧会降低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过度放牧样地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对水分和氮素投入的响应比中度放牧样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49.
为了实现片烟含水率的快速检测,利用近红外分析技术,采集不同产地烟叶样品组成校正集合,以打叶复烤行业水分检测标准方法获取的片烟含水率为参考值,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片烟水分检测模型。通过外部比对发现,模型预测与参考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应用效果表明:1、利用近红外技术检测烟片含水率与打叶复烤行业标准检测方法结果较一致;2、以标准方法检测值为基准,与目前打叶复烤实验室普遍使用的快速烘箱相比,绝对偏差不大于0.2%的概率提高了1.55%,不大于0.3%提高了1.82%,比快速烘箱更准;3、检测耗时2分钟,快速烘箱检测耗时30分钟,标准方法120分钟,近红外技术检测含水率更快。  相似文献   
350.
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综述了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45S和5S rDNA在果树染色体上的比较定位以及rDNA特异序列在果树系统进化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指出其在果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现状。研究表明,果树的45S rDNA位点一般为1~4对,在染色体上多定位于随体处(即核仁组织区,NORs),也常分布于短臂和着丝粒区;5S rDNA为1~3对,在染色体上没有固定的分布模式,且与45S rDNA独立分布。rDNA定位已经用于识别果树染色体,校正传统核型以及研究基因组的进化模式。ITS序列是目前果树系统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序列之一,但应用时需要检验是否存在假基因,未来的关注点应是综合运用多种DNA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