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近年来,许昌市麦田节节麦的发生日益严重,严重制约了小麦产量、品质和效益的提高。因此,了解节节麦的发生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许昌市小麦增产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节节麦的发生特点(一)出苗期长许昌市麦田节节麦出苗主要集中在10月中旬至11月初和翌年2月底至3月。其中,冬前为出苗高峰,约占总数的70%~90%。(二)生命力强一是出苗受种子深度影响较小。出苗的节节麦种子主要集中在3~8 cm的土层中,但在土壤墒情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深度在10 cm以下的种子也可出苗。二是耐逆性  相似文献   
32.
<正>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热量资源丰富,雨量较多,年降水量为700 mm左右,无霜期217 d,土地肥沃,是河南省主要的小麦产区。近年来,小麦赤霉病的发病频率有增加趋势,对许昌市小麦产量造成了较大影响。为此,我们总结了许昌市小麦赤霉病的危害特点、发生原因,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期为许昌市小麦生产提供参考。一、危害特点(一)影响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33.
小麦是许昌市最具优势的粮食作物,在河南省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麦白粉病是该麦区的常见病害,可侵染小麦植株地上部的各个器官。据试验示范,小麦白粉病可使小麦减产10%,严重时可减产40%~60%,同时,造成小麦品质下降。因此,了解当地气候类型,掌握小麦白粉病的发生规律,找到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对许昌市小麦生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4.
徐建忠 《南方农机》2019,(12):212-212
近年来随着我国机动车普及范围越来越广,汽车维修产业的发展得到了愈发广泛的重视。汽车作为交通运输工具,其维修质量决定能否更加稳定、安全且长久地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明确维修质量管理的要点,能为汽修工作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贵州山区良种公猪集中供精技术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集中供精是将良种公猪集中在一起饲养,设立一个种公猪站,专门为猪场养殖户提供良种猪精液,并开展相关技术服务的一种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江苏省是最先实行集中供精的。猪统一供精技术早在1979年于江苏太仓、武进两县先后获得成功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是率先实行集中供精的,目前全县存栏母猪3.86万头现已有超过3.2万头使用了公猪站生产  相似文献   
36.
水耕人为土是西南地区川、滇、黔三省的重要土壤资源。本文通过对其气候、地形、植被、起源土壤、人为活动等成土因子的分析,反映川、滇、黔三省水耕人为土形成环境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为探索弗莱维赫牛冻精三元杂交模式研究。我市引进弗莱维赫世界著名乳肉兼用新品种牛细管冻精,对西本F1代杂种母牛,进行三元杂交改良试验,以期为弗莱维赫牛杂交改良利用和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测定并对比弗♂×(西♂×本♀)三元杂交牛和(西♂×本♀)二元杂交牛和本地黄牛的初生、3月龄、12月龄、24月龄的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弗莱维赫三元杂交牛各月龄体重明显高于本地牛和西♂×本♀牛,12月年公母体重达355.3±35.3kg、359.4±39.3kg,比西♂×本♀二元杂交公母牛242.6±51.2kg、237.3±44.3kg,分别提高了46.69%和51.15%。体尺变化12月龄弗♂×(西♂×本♀)一代公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分别比西♂×本♀牛一代公牛提高16.7%、14.8%、16.2%和20.7%。[结论]以上结果表明弗西本元杂交牛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均高于西本牛和本地黄牛,改良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8.
正小麦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具有土传特性,该病已成为河南省麦田的常见病害。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如果不及时防治会造成小麦大幅度减产。一般地块减产10%~20%,严重地块可减产50%以上。一、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小麦纹枯病病菌,以菌核、菌丝状态在土壤中或附着于病残体上越冬、越夏。小麦种子萌发后开始侵染为害,主要侵染小麦叶鞘及茎秆。小麦种子萌发后,芽鞘感病褐变,然后枯死腐烂不能出土。幼苗  相似文献   
39.
徐建忠 《山地研究》1993,11(4):246-250
以岷江冲积物、黄壤残积物发育成的水稻土为对照,研究了紫色砂岩泥岩母质发育成的紫色水稻土氧化铁的形态及其含转化。揭示了紫色水稻土具有无定形铁含量,铁活化度较高,氧化铁的转化作用较弱等独特的发生特性。  相似文献   
40.
昌麦9号是许昌市农场和许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稳产、高产小麦新品种,在2012-2016年河南省小麦冬水组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于201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合品种比较与大田示范试验,总结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