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25篇
畜牧兽医   7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家蚕黄茧近等基因系SSH文库的构建及部分EST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家蚕黄茧品系KY(YYCC)和白茧品系C108(+Y+Y+C+C)组配黄茧(C)近等基因系。挑取回交11代的黄茧(C)近等基因系群体中的黄血个体的黄色和浅黄色中部丝腺作为实验材料,构建家蚕黄茧近等基因系抑制消减杂交(SSH)cDNA文库。通过对SSHcDNA文库中随机挑选的104个阳性克隆测序和聚类拼接,得到15个假定基因(contig)、25个已知功能基因(unigenes)和5个未知功能基因(unknown)。获得的表达序列标签(EST)经Blast比对和同源性分析,初步发现这些基因参与家蚕体内能量代谢、基因转录、信号传导、物质转运、细胞生长分裂、细胞结构形成、蛋白质合成与降解、核酸及蛋白质加工、机体防御等诸多生物学过程。分析结果可作为深入研究家蚕茧着色分子机制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92.
利用微卫星标记(SSR),在DNA分子水平上构建了家蚕84个日本系统二化性品种和9个多化性品种共94个材料的指纹图谱。用68对SSR引物扩增出705条有效带,最多的一对引物有31个等位片段,最少的仅有2个,平均每个引物10.4个。根据每个品种的指纹特征,利用UPGMA聚类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其SSR标记不但具有系统特异性,而且具有品种特异性,能够证明二化性日系品种与多化性品种在进化上属于显著差异的两个类群,较准确地将各品种按亲缘关系远近聚类。  相似文献   
93.
1984年夏蚕期,发现生产品种“532”蚕体上有褐色斑点(Browa Spot).此种褐斑.出现于第1—9体节侧背线上、气门上方的脱皮腺位置,是由位于该处的液泡型脱皮腺分泌物堆积于体皮上之结果,为黄褐色结晶体.可用水或酒精擦洗掉.它出现于蚕儿幼虫各龄期起蚕,其色泽随经过逐渐淡化而消失.至下龄脱皮后复又出现,尤以四眠脱皮后最为明显,蛹、蛾期未有发现.它是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作普通遗传;斑点的数目和大小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特征.由至少三对同义基因控制.有关褐斑的报道,曾见于幸村(1949)和辻田(1951)的文章.笔者发现之褐斑,其出现位置、形态、成因虽与幸村等报道的一样.但遗传方式更为明朗.  相似文献   
94.
为了获取与家蚕黄血基因(Y)协同作用的相关蛋白的基础信息,通过双向电泳技术对家蚕黄血近等基因系5龄起蚕黄血个体和白血个体的中肠蛋白进行分离并作图像分析,发现分离出的较为清晰的蛋白点主要集中在14~80kD区域,等电点(pI)4~9。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其中一些差异明显的蛋白点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较为可信的5个蛋白点包括参与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等功能蛋白,这些蛋白可能与家蚕黄血性状的形成有关。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对质谱鉴定出的质子转移ATP合酶β亚基2编码基因在家蚕黄血近等基因系黄血个体和白血个体5龄不同发育时期的相对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2种个体中的表达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并且在黄血个体中的表达量明显较白血个体高,5龄第1-2天的相对表达量高7倍左右,提示该基因可能与家蚕的黄血性状有关联。  相似文献   
95.
家蚕性连锁致死突变位点与Z→W.~(sch)染色体易位片段关系的研究徐安英,方瑷,黄君霆(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前报报道了用4000伦琴钴60—r射线照射家蚕雌蛹,诱导性连锁致死突变,从1410个F2代蛾卵中获得了三个Z染色体上隐性致死突变。暂?..  相似文献   
96.
家蚕性连锁致死突变的诱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安英  方瑗 《蚕业科学》1993,19(1):47-48
<正> 家蚕是雌性异型昆虫,雌蚕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蚕为ZZ。W染色体除了有决定雌性的功能外,还没有确认存在其他的生理或形态基因。已知有许多形态和生理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凡是Z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支配的性状表现为性连锁遗传。如果隐性致死突变发生在Z染色体上,就表现  相似文献   
97.
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解旋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rnyinucleopolyhedrovirus,ApNPV)和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NPV,PcrNPV)在感染性及基因水平上的差别,克隆了PcrNPV解旋酶基因helicase,对该基因进行了测序及同源性分析。感染性试验表明,ApNPV对柞蚕和蓖麻蚕的感染率分别为78%和57%;而PcrNPV对蓖麻蚕的感染率为79%,但几乎不感染柞蚕。对PcrNPVhelicase分析的结果表明,该基因长度为3 639 bp,编码1 212个氨基酸(登录号:EU143371)。基因的同源性分析表明,PcrNPVhelicase与ApNPVhelicase的同源性最高,达98.6%,与苜蓿银纹夜蛾NPV(Autographa califorlicaNPV,AcNPV)helicase和家蚕NPV(BombyxmoriNPV,BmNPV)helicase的同源性最低,分别为58%和58.8%。PcrNPV和ApNPV的helicase基因7个保守功能域上的氨基酸序列均相同,仅在靠近DNA结合区螺旋-转角-螺旋结构处的第974位上有1个氨基酸不同,推测该位点可能与宿主域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98.
蓖麻蚕血液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种类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I)为昆虫体内重要的调控因子,是昆虫体内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活性染色方法,对20个蓖麻蚕品种血液CI的种类进行了调查。在碱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检测到7种CI,定名为E-CI1、E-CI2、E-CI3、E-CI4、E-CI5、E-CI6、E-CI7;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检测到2种CI,定名为E-CIa、E-CIb。对同一蓖麻蚕品种不同发育时期血液CI的调查显示,CI 5的活性有随5龄期经过而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究家蚕血淋巴中与BmNPV抗性相关铜化合物的分离方法。[方法]选取对BmNPV具有抗性的家蚕品种和非抗性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它们进行添食BmNPV病毒处理。提取家蚕的血淋巴,运用SEC-ICP-MS对2组样品中Cu化合物进行分离和检测。[结果]筛选出优化的体积排阻色谱分离条件:Yarra TM SEC-2000分离柱,30 mmol/L Tris-醋酸为流动相(pH 7.4),流速0.5 mL/min。建立了分离与检测家蚕血液中Cu化合物的SEC-ICP-MS联用技术。BmNPV抗性和非抗性家蚕血液中Cu化合物主要的差异是位于7.6 min的组分。[结论]制备了葡聚糖G100凝胶柱分离并收集可能与BmNPV抗性相关的家蚕血液分离液,为家蚕金属蛋白的分离提供更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
为了获取与家蚕绵茧突变形成相关蛋白质的基础信息,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对结茧性状具有明显差异的正常茧、绵茧、丝胶茧3个家蚕品系5龄期幼虫中部丝腺不同区段的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2-DE)分析,图谱中的蛋白点主要集中在分子质量14~70 kD、等电点(pI)4~9的区域。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部分表达量差异显著的蛋白点进行鉴定,获得35种可信的蛋白质,绵茧突变品系与正常茧、丝胶茧品系相比表达量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质包括参与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等生物学过程的功能蛋白质,其中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16(serpin16)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18(serpin18)可能与家蚕绵茧突变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