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5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花期喷雾,将内切几丁质酶基因导入拟南芥哥伦比亚生态型的野生型植株中,转化的种子经潮霉素抗性筛选,获得抗性幼苗11棵,转化频率为0.22%,经叶片PCR或基因组DNAPCR,扩增出外源基因ThEn42的特异性DNA片断,当代植株表现出不育、矮化和生长发育正常等不同表型。接种油菜菌核病菌(Sclerptinia sclerotiorum)后,T1代植株对病菌抗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2.
    报道3种化学合成的寡糖(β-1,3-乙酰氨基葡聚二糖,β-1,3-乙酰氨基葡聚三糖和Lewisa三糖)诱导黄瓜对镰孢霉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um)的抗性.在黄瓜胚根期,β-1,3-乙酰氨基葡聚二糖和β-1,3-乙酰氨基葡聚三糖浸泡种子胚根后,表现抗病性,相对诱导抗性效果分别为21.9和22.3,β-1, 3-乙酰氨基葡聚糖的最低有效诱导浓度为5 μg·mL-1;而Lewisa三糖处理不表现抗病性.在黄瓜幼苗期,用β-1,3-乙酰氨基葡聚二糖和β-1,3-乙酰氨基葡聚三糖叶面喷雾,均表现抗病性,相对诱导抗性效果分别是28.5和23.5,β-1,3-乙酰氨基葡聚糖的最低有效诱导浓度为10 μg·mL-1;而Lewisa三糖同样处理后不表现抗性.化学合成的几丁寡糖类似物(β-1,3-乙酰氨基葡聚二糖和β-1,3-乙酰氨基葡聚三糖)和Lewisa三糖诱导黄瓜抗性的差异可能是由于糖残基、还原末端取代基及(或)其主链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33.
为了探明寡雄腐霉分泌物中小分子量物质对病原真菌的作用,应用玻璃纸法和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分子量小于8 kD的寡雄腐霉分泌物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分子量小于8 kD的寡雄腐霉分泌物能强烈抑制森禾腐霉、灰葡萄孢、黄色镰刀菌的菌丝生长,抑菌率分别达到88.9%、86.7%和84.6%;对供试的4种腐霉以及尖孢镰刀菌的4个专化型的抑菌率均达显著性差异。在扫描电镜下可见,经寡雄腐霉分泌物处理的灰葡萄孢菌,菌丝细胞壁破裂、穿孔、干瘪,且菌丝分化出的分生孢子梗少,产孢量明显下降。温室盆栽试验表明,寡雄腐霉滤液对番茄灰霉病具有显著的预防保护作用与治疗作用,其预防保护作用与杀菌剂多菌灵1000倍的防治效果达到同一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4.
从采集的样本中发现马铃薯癌肿病的休眠孢子囊超过子已报道的形态大小,防腐浸渍液处理后休眠孢子囊平均大小缩小50%以上。  相似文献   
35.
比较分析了90年代以来浙江与台湾两省农业在生产要素,生产结构,发展策略上的异同,探索了在新形势下两地农业发展的趋势,进而指出两地农业在整体水平上的差异及未来发展战备出发点与侧重点的不同。  相似文献   
36.
为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利用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zianum)P1菌株的3个胞壁降解酶基因ech42、nag70与gluc78构建了7个植物表达载体,每个基因受独立的Act1启动子调控.构建的7个载体不仅包含3个外源基因的所有组合(A,B,C,A+B,A+C,B+C,A+B+C),而且具有双元载体本身携带的HPT基因与Gus基因,为研究不同T-DNA长度、不同基因组合与不同基因排列方向对植物遗传转化效率以及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表达的影响提供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材料.利用本实验室的农杆菌高效转化体系,将所有组合的7个载体分别转入粳稻品种石狩白毛(Oryza sativa L ssp. Japonica cv. Ishikari-shiroge)中,共获得再生植株1800余株.对部分再生植株进行了PCR检测,证明96%的植株至少携带有外源基因中的一个,80%以上的植株整合有完整的外源基因片断.  相似文献   
37.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柿树炭疽菌侵染柿树叶柄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病原菌侵入寄主细胞后,产生细胞内的初生菌丝,其表面沉积凹凸不平的电子不透明物质。一层界面基质(interfacial matrix)把表初生菌丝细胞壁和凹陷的寄主原生质膜分开。随着初生菌丝定殖下一个细胞,原先细胞中的细胞膜消失,形成许多泡囊,随后叶绿体消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也逐渐降解,最后细胞内物质全部被降解成电子不透明的颗粒,降解的物质沿着初生菌丝和细胞壁表面沉积。初生菌丝穿透细胞壁的过程中,菌丝顶端接触细胞壁后膨大,并在中部产生一个隔膜,然后顶端细胞产生一个较细的穿透菌丝,穿透寄主细胞壁。穿透菌丝在寄主细胞壁中的狭窄处产生一个隔膜,一旦穿透寄主细胞壁后,迅速膨大。次生菌丝在细胞间和细胞内扩展,通过菌丝体对细胞壁施加的机械压力引起寄主细胞壁破裂,或同初生菌丝一起使细胞壁解体。侵染90 h后,形成垫形分生孢子盘。在分生孢子盘周围的表皮细胞中,次生菌丝不断形成子座组织,使原来的子座扩大,子座不断分化形成产梗细胞,产梗细胞产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生长和发育对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壁组织折叠处施加机械压力,使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壁组织进一步折叠,分生孢子盘也相应扩大。  相似文献   
38.
比较分析了90年代以来浙江与台湾两省农业在生产要素、生产结构、发展策略上的异同,探索了在新形势下两地农业发展的趋势,进而指出两地农业在整体水平上的差异及未来发展战略出发点与侧重点的不同  相似文献   
39.
水仙大褐斑病菌[Stagonospora curtisii Berk.Sacc.]在感病球茎和病残叶上越夏;以菌丝体在播种后当年发病的叶片上越冬。初侵染发生于11月下旬,翌年3月下旬以后随气温回升,雨量增多,再次侵染以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发病盛期。病菌分生孢子主要靠雨水传播,田间可见明显发病中心。气温、降雨量、栽培品种,种植密度及耕作制度与发病有关。4、5月雨量多,气温偏离,连作地、种植密度大均发病较重,播种前用40%福尔马林120倍液浸种3.5小时,防效达47.7%,生长期连续喷施75%百菌清8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有一定的防治率果。  相似文献   
40.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常作为植物代谢强度及抗寒抗病能力强弱的一个生理指标,其测定方法常用碘量滴定法。该法重现性较差,误差大,延续时间长,尤其在大量样品的分析过程中工作量就更大。为了克服碘量法的不足,作者对经典碘量法进行了改进,即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代替硫酸钠滴定游离的碘。结果表明,新改进的方法测出的数据较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