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3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研究了氮磷钾肥对亚麻纤维细胞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本试验条件下 ,氮磷钾肥不同配比施用在亚麻快速生长期以前对茎中部纤维细胞的数量影响不大 ,而在开花期和成熟期肥料的作用明显 ,茎中部的纤维细胞数以氮磷钾肥的中等施肥量最多分别为 5 2 5个和 6 70个 ,茎中部纤维细胞的层数及纤维细胞带的厚度也以其最多。上述结果与亚麻生长发育规律密切相关 ,因为亚麻快速生长期之前生长缓慢 ,吸水吸肥能力弱 ,进入快速生长期直至开花期是其吸水吸肥高峰期 ,肥料作用明显。在中等肥力的土壤条件下 ,亩有效株数 93万 ,施用氮磷钾肥 1 .0、3.0、3.0 kg,可获得 6 4.1 kg的亚麻纤维。  相似文献   
32.
亚麻新品种黑亚14号的应用效果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亚14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高纤、抗倒、早熟的法国亚麻品种FANY为供体,以本所育成的高产亚麻品种黑亚10号为受体通过花粉管通道 DNA导入选育的亚麻新品种.黑亚14号综合了亲本品种的优异遗传基因,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抗病性强等优点,2003-2005年在黑龙江省累计推广面积达到10余万hm2,增产亚麻原茎7万t,增加经济效益2.1亿元.黑亚14号不仅适宜于黑龙江省广大地区种植,还推广到吉林、内蒙、新疆、云南等十几个省(区),示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3.
徐丽珍 《中国麻作》1999,21(1):22-25
通过三年的试验研究,筛选出了适宜盐碱土地区种植的亚麻品种黑亚7号和双亚5号。在应用抗盐碱品种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盐碱土地区的亚麻高产栽培措施:即土是基础,种子是前提,肥是关键,水是保证及适时的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34.
种质基础狭窄是当前亚麻育种工作不容回避的问题,种质资源急需扩增.基因工程、物理诱变、回交和杂交已成为亚麻种质资源创新的途径和育种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5.
36.
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开展与俄罗斯等东欧国家科技合作里程的回顾,阐述了合作取得的成果,提出了今后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7.
徐丽珍 《中国麻业科学》2007,29(4):177-178,203
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2000-2006年纤维亚麻育种的重大进展,育成的8个纤维亚麻品种的长麻率比1991—1999年育成品种高1.5个百分点,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原茎产量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已成为黑龙江、吉林、内蒙、新疆、云南、湖南等十几个省区生产上主栽品种,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亚麻产业的快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38.
本文研究了密度与亚麻纤维形成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亚麻植株横切面上的纤维细胞数无论密度如何变化,均以中部最多,下部次之,上部最少.纤维细胞大小:下部最大,中部次之,上部最小.在快速生长期以前,茎中部的纤维细胞数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纤维细胞群数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开花后直到工艺成热期,茎中部的纤维细胞均以中密度最多,分别为530个和662个;纤维细胞群数则以其最少.  相似文献   
39.
亚麻纤维产量是由茎粗、工艺长度、株重、植株木质部重与韧皮重比值(以下简称植株比值)等因素构成。统计分析表明,各因素对纤维产量的贡献大小为亚麻植株比值>茎粗>株重>工艺长度。选用高麻率品种,采用有效的栽培措施,在单位面积内使亚麻个体与群体均衡发展,防止倒伏,控制茎粗,降低植株比值,是提高亚麻纤维产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0.
作者于1984—1986年进行了万亩亚麻高产开发研究,总结提出了亩产原茎275公斤产量构成因素为:平方米实收株数1300株,单株干重0.4—0.54克,株高80—90厘米;与其产量相关性为株高>单株重>茎粗>有效株数。并提出株高生长的最大速度在出苗后的33—36天,干重积累的最大速度在出苗后的43—46天,每增加1公斤干物质时,不同产量水平条件下,分别增加原茎0.48、0.37和0.11公斤。还阐述了有关的一些生理生志指标及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