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21篇
  4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4篇
植物保护   4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持久抗条锈病小麦品种抗性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利用价值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对18个国际上已经报道的可能具有持久抗小麦条锈病的品种进行苗期、 成株期和温敏微效 基 因抗性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 大部分持久抗性品种虽然在苗期感病, 但绝大部分在成株 期表现出了较强的抗病性, 苗期表现抗病的品种成株期也表现抗病。 成株抗病基因和温敏 微效基因所决定的抗性是成株期较高抗性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2.
【目的】了解小麦品种(系)对条锈病的抗性水平及遗传多样性,掌握条锈病抗性基因的利用情况,为培育和合理利用优良小麦抗条锈病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小麦条锈病流行生理小种CYR32、CYR33和CYR34对103份小麦品种(系)进行苗期抗条锈病分小种鉴定、成株期抗CYR32鉴定,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进而利用已知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5Yr9Yr10Yr15Yr18Yr26的分子标记进行抗条锈病基因检测。【结果】苗期抗性鉴定表明,103份小麦品种(系)对生理小种CYR32表现为抗病的有20份,占供试材料的19.42%;有34份品种(系)对CYR33表现为抗病,占供试材料的33.01%;36份品种(系)对CYR34表现为抗病,占供试材料的34.95%;仅有郑6辐、宁麦3号、老兰麦、京411、京作278、扬麦158共6个品种对生理小种CYR32、CYR33和CYR34均表现抗病。成株期对CYR32抗性鉴定表明郑州021等55份材料表现为成株期抗性,占供试材料的53.40%。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103份小麦品种(系)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50—0.93,平均值为0.66。103份小麦品种(系)聚类分析可分为3大类,第Ⅰ类包含4个品种,分别为花培112-2、尤皮2号、鲁沾1号和Elkhart;第Ⅱ类包含43个品种(系),其中来自于同一地区的品种(系)或含系谱来源相同的品种(系)聚在一类,说明小麦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品种来源有很大的关系;第Ⅲ大类中具有相同系谱的品种(系)都聚在一个亚类,表明同一地区小麦生产品种选育过程中多数使用了相同或亲缘关系相近的材料,导致小麦育成品种之间遗传关系相近。已知抗病基因检测到含有Yr9Yr10Yr18Yr26特征带的品种(系)分别有15、8、19和1份,未检测到含有Yr5和Yr15阳性条带的品种(系)。【结论】供试小麦品种(系)苗期的抗性水平较低,郑6辐、宁麦3号、老兰麦、京411、京作278、扬麦158这6份品种可能含有未知全生育期抗病基因,适用于品种轮换种植防控小麦条锈病;成株期抗性较好,抗性基因检测Yr18使用频率较高。因此,小麦育种工作应充分利用优质已知抗性基因资源,发掘新抗性材料,培育多基因聚合的持久抗性品种。  相似文献   
23.
为明确小麦地方品种和生产主栽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以及MFLP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有效性,利用MFLP标记技术对24个地方品种和12个来自河北、山东和河南的生产主栽品种基因组DNA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利用NTSYS pc 2.1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非加权组法(UPGMA)聚类研究。结果表明,5对MFLP引物共扩增出279 条具有特异性的多态性谱带。主栽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6989~0.8746,其遗传距离比较近;而地方品种间及地方品种与生产品种间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利用34个MFLP指纹图谱标记位点编制了分子检索表,能成功区分36个小麦品种。研究结果还表明,MFLP分子标记技术可有效地应用于小麦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中。  相似文献   
24.
25.
小麦条锈病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发掘新的抗病基因, 培育新的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一粒系小麦作为普通小麦的二级基因源, 蕴含了丰富的抗病资源。为了从一粒系小麦中发掘新抗病基因, 促进其利用, 本文对217份一粒系小麦材料进行了苗期抗条锈病鉴定和A基因组的部分抗条锈病基因检测。结果表明, 共有55份材料在苗期对CYR32表现抗病, 占25.35%;抗病基因分子标记检测显示, 携带Yr1、Yr34/Yr48、Yr69、Yr76抗性基因的材料分别有26、22、16、34份。共有4份表现高抗或免疫的材料同时携带2个抗性基因:2份材料携带Yr69和Yr34, 2份携带Yr1和Yr34。所有供试材料中均未检测到Yr17。此外, 有23份抗病材料未检测到以上抗病基因, 其中7份表现高抗及免疫, 可能携带其他已知或新的抗条锈病基因。本研究为一粒系小麦的利用提供了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6.
土壤干旱下喷施乙醇胺对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关义新  徐世昌 《作物学报》1995,21(4):424-428
本文研究了乙醇胺对开花期遭受中度土壤干旱胁迫在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胺可增加干旱下叶片的气孔阻力,降低蒸腾速率,维持叶片较高的相对含水量和水势,降低叶片细胞的膜脂过氧化水平和质膜透性,提高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及二者的比值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延缓植株叶面积的衰减,提高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从而促进植株雌雄的发育和物质生产,增加穗有效粒数,百粒重和经济系数,使玉米的籽粒产量和品种的抗  相似文献   
27.
重要抗源京核8811品系抗小麦条锈病主效基因的单体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单体分析技术,用中国小麦条锈菌优势小种CY31和埃塞俄比亚菌系35E134的单孢菌系对重要抗源京核8811品系进行抗条锈基因分析及定位。结果表明:京核8811含有抗35E134菌系、位于2A染色体上和抗CY31菌系、位于4D染色体上的两对显性抗条锈基因,二者均控制0-0;的侵染型。异同比较显示,定位基因不同于国际上已定名的抗条锈基  相似文献   
28.
钙联蛋白(Calnexin)是一类结构和功能非常保守的分子伴侣,在调控生物代谢和Ca2+信号传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筛选Yr5近等基因系cDNA文库,分离获得1个钙联蛋白基因,将其命名为TaCNX600.。序列分析发现,该cDNA片段包含1个1 921bp的开放阅读框,推测其编码包含535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该基因的表达谱,发现小麦受到植物激素ABA、低温和干旱胁迫处理后,TaCNX600.的表达受到抑制,而条锈菌小种CYR32和白粉菌混合菌系侵染能诱导TaCNX600.表达量增加,说明小麦钙联蛋白基因TaCNX600.可能在植物防卫反应和抵抗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9.
小麦条锈菌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小麦条锈菌夏孢子为实验材料,分析比较了CTAB法、SDS法、尿素法和CTAB/SDS法4种方法对小麦条锈菌基因组DNA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利用4种方法提取的小麦条锈菌夏孢子DNA的纯度和得率存在一定差异,单位重量夏孢子分离的DNA量依次为:CTAB法>尿素法>CTAB/SDS法>SDS法,而所获得的DNA纯度依次为:CTAB/SDS法>CTAB法>SDS法>尿素法。以不同分离方法获得的小麦条锈菌DNA为模版,利用特异性微卫星引物RJ17进行PCR扩增和电泳分析,4种方法均能满足SSR反应,但CTAB法更适于SSR反应。  相似文献   
30.
土壤干旱下玉米叶片游离脯氨酸的累积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玉米植株叶片在土壤干旱下可迅速大量累积游离脯氮酸,游离脯氨酸的累积量与叶片的水分状况密切相关,随着叶片水势的降低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减少,叶片中游离脯氨酸的累积量逐渐增多。干旱下叶片中游离脯氨酸的累积与品种的抗旱性没有必然的联系.游离脯氨酸的累积可能作为植株适应干旱,增强抗旱性的方式之一,对植株的生存适应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不能最终决定品种的抗旱性,不宜直接将之作为鉴定品种抗旱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