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主要介绍了通系5的主要性状与选育过程以及通系5种质的改良创新利用情况.通系5是采用分离小群体法选育的糯质玉米自交系,该自交系具有品质好、配合力高、抗病、抗倒等综合性状好和适应性广等特点.通系5及其衍生系组配的糯玉米系列杂交种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2.
通过玉米雄性不育的分类,各种不同的复杂表现、遗传特性,以及恢复性、生产应用等方面的资料综述,结合笔者长期育种实践创造出的三系配套种质及其不育与恢复表现的特征特性,探寻玉米雄性不育三系配套大面积生产应用的可能性,同时,探讨三系配套在增强抗逆性、提高制种产量和单交种大面积生产稳产性方面的实际应用技术方法,为我国玉米生产高产、稳产服务。  相似文献   
23.
“苏玉糯638”是由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选育的白糯玉米单交种,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中抗小斑病、茎腐病和纹枯病,适宜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作鲜食糯玉米种植。为促进“苏玉糯638”的推广种植.特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4.
苏玉糯639是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2005年以自选系T 585作母本,自选系T618作父本杂交育成的白糯玉米单交种。各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苏玉糯639品质优、高产、稳产,抗病抗倒性强,适宜在我国东南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5.
苏玉10号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苏玉10号品种籽粒产量可达到12.400 t/hm2。高产群体质量的主要指标是:控制吐丝期LAI 5.04、群体干物质积累量9.000 t/hm2基础上,重点增加总粒数,提高粒叶比,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经济系数。籽粒产量(Y)与密度(x)的关系为Y=-301.48x2+4 158.5x-2778.7(R2=9119**),最佳密度为8.40万株/hm2。  相似文献   
26.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对玉米品种苏玉糯14的鲜穗产量影响较大,主要通过影响有效穗和单穗鲜重来影响产量.当密度在6.75 万株·hm-2时,群体有效穗数较多,空秆率较低,鲜穗秃尖较短,单穗鲜重、鲜百粒重、单穗鲜籽重、鲜出籽率均较高,果穗商品性较好,且鲜穗产量达最高,因此,种植苏玉糯14的最佳经济密度为纯作6.75 万株·hm-2.  相似文献   
27.
玉米GY220×1145组合粗缩病抗性的QTL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粗缩病是近年严重影响中国玉米生产的病害,研究其QTL定位有助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玉米粗缩病抗性育种效率。该研究调查了GY220×1145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109个家系(F10∶11)在2个环境下粗缩病的抗感表型值,结合该组合由272个DNA分子标记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分别采用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Win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和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 Network 2.0软件中CIM方法,检测了玉米粗缩病的抗性位点。结果表明:(1)运用Win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中CIM法,检测到5个抗玉米粗缩病的QTL,解释表型变异的6.9%~17.6%,其中有3个QTL在2个环境下都检测到。5个QTL的加性效应变异幅度为-8.57~11.94。(2)用QTL Network 2.0软件中CIM法,检测到1个控制玉米粗缩病的位点MRDD2-22,解释表型变异的9.0%,加性效应为6.93。在第5连锁群与13连锁群之间存在1对非主效QTL间的互作,解释表型变异的7.4%,互作效应为-7.70。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和混合线性模型都检测到的位点是MRDD2-22,位于第4染色体长臂g7M7806~n142标记区间,抗性等位基因来自自交系1145,平均加性效应为9.3。MRDD2-22位点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行玉米自交系粗缩病抗性的改良。  相似文献   
28.
通系5和衡白522是国内最早选育的糯玉米自交系,其组配的苏玉糯1号为国内首个国家级审定的糯玉米杂交种。苏玉糯1号的选育和推广、苏玉糯1号及其亲本的种质创新利用,对我国糯玉米事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苏玉糯1号及其亲本的种质创新应用情况,利用它们作为种质选育的糯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已广泛地应用于育种和生产,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9.
通系5和衡白522是国内最早选育的糯玉米自交系,其组配的苏玉糯1号为国内首个国家级审定的糯玉米杂交种。苏玉糯1号的选育和推广、苏玉糯1号及其亲本的种质创新利用,对我国糯玉米事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苏玉糯1号及其亲本的种质创新应用情况,利用它们作为种质选育的糯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已广泛地应用于育种和生产,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0.
糯玉米的应用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糯玉米具有更为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介绍了糯玉米的起源、营养特性、开发利用价值以及糯玉米的综合利用途径,以促进糯玉米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