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8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6篇
综合类   28篇
畜牧兽医   1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中尺度生态农业建设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作者首先提出了中尺度生态农业建设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并以燕沟流域为对象对这一指标体系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2.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是西部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如何保证农民的吃饭问题,已成为人们关心的头等大事.在目前解决吃饭问题仍然要依靠农业生产,农业是世界上最原始、最古老和最根本的产业,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自然环境的不断枯竭恶化,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在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在西北干旱地区实施有效的耕作技术,对改变坡面微地貌、减少土壤侵蚀、增加土壤抗性、蓄水、保土性能、培肥地力和提高作物产量均有显著作用.在上述背景下,分析了地膜覆盖、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和间套四种效果较好的耕作高效综合利用技术,可供决策部门在制订农业发展计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53.
面对各种灾害,当其发生规模小时,有可能通过人们的努力加以防治,当它超过人们的防御能力时,应尽可能地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分析研究了灾害的危害和灾害防治中应采取的非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54.
陕北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大加快了植被的恢复与重建的速度,加快了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文章分析了陕北丘陵沟壑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国家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5.
陕西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系统灾害的类型及其防御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陕西中部地区是重要的粮食产区。防御各种农业灾害对本地区粮食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通过近几年来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干旱、雨涝、霜冻、大风、冰雹,病虫草鼠等自然灾害和各种人为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並寻找灾害发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6.
人口是人口、资源与环境系统中最根本的因素,人口增长过快,将直接加大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并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根据我国人口庞大的基数、过快的增长速度、独特的人口结构和较低的文化素质现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进行了系统分析,进而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生态环境和全面发展国民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57.
陕北高效设施养羊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经调查研究,陕北老区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养羊业生产方式,彻底扭转生态透支问题.为促进高效设施养羊主导产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发展高效设施养羊的思路、模式和对策.为有关部门在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养羊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8.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制约粮食生产的干旱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该文以大量翔实的调查资料,从生态学、地理学、灾害学、农经学相结合的角度,分析论证了西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因素,干旱发生规律及其主要类型,进而对该区干旱缺水的因素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对粮食及农业生产的防旱抗旱减灾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
退耕还林(草)工程发展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 (草 )工程是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重点工程之一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 ,得到了当地人民的积极响应。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退耕还林 (草 )工程 ,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又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文中以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探讨了退耕还林的现状和发展模式 ,根据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 ,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0.
森林资源是以集生的乔木为主体,能够对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产生巨大影响的植物群落。中国森林资源面积有13093万hm ̄2,森林覆盖率13.8%。目前的现状是,森林资源缺乏、分布不均、蓄积量低、有林地面积小、构成不合理、可供采伐利用少等,其主要原因是森林资源灾害的长期存在并日趋严重。本文通过对森林资源灾害类型和致灾因素的分析研究,对提高森林资源生产能力,改善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防止森林资源灾害的发生,提出了相应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