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8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6篇
综合类   28篇
畜牧兽医   1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42.
三峡工程是一项跨世纪的水利工程,在全国和长江流域的开发建设中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调水、旅游等综合效益。随着三峡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和与之同步进行的移民与经济开发,目前所面临的各类环境灾害更加突出,增加了抗御灾害的难度,这书严重制约三峡枢纽工程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针对环境灾害给三峡地区工农业发展带来的损失,以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为依据,对环境灾害进行了系统分析,阐述了环境灾害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环境灾害减免之措施,为三峡地区经济腾飞创造一个安全有利的良好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
一、退耕还林(草)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随着西部地区人类活动的加剧,原始森林遭到大面积的破坏,使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长江黄河源头森林覆盖率下降到20世纪60年代的11.80%,其后果则是影响到大气、地貌、水分、土壤、植物和生物资源许多方面。西部水土流失面积410万公顷,沙漠化面积165万公顷,分别占全国的83%和96%以  相似文献   
44.
中国西部退耕还林基本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发民菜,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21世纪,生态危机成为人类面的最大威胁,森林作为陆生态系统的主体,自然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由于中国西部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资源紧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起来起突出,给人民的生活与国民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失,退耕还林成为中华民族生态与发展的根本大计,这不仅关系到当代人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关系到子后代的生存与发展,据此提出了对策意见,(1)搞好国土绿化实行综合整治,(2)多方筹措资金提市制投资效果,实行人口转移减轻资源压力,(4)保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45.
根据中国西部农村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分析了西部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抓住历史机遇,转变思想观念;改善基础设施,发挥设施功能;增加资金投放,提高投入水平;发展文化教育,加快人才培育;强化政府职能,提高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6.
三峡工程是一项跨世纪的水利工程,在全国和长江流域的开发建设中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调水、旅游等综合效益。随着三峡工程的大规模建设,目前所面临的各类环境灾害更加突出,增加了抗御灾害的难度,将严重制约三峡枢纽工程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针对环境灾害给三峡地区工农业发展带来的损失,以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为依据,对环境灾害进行了系统分析,阐述了环境灾害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环境灾害减免之措施,为三峡地区经济腾飞创造一个安全有利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47.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退耕还林(草)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朱总理针对1998年我国水土流失加剧而致使洪灾造成2251亿元人民币巨大损失的现实,于1999年8月提出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措施,为根治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良化我国的生态环境指明了方向。文章在上述背景下分析了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坡耕地引起水土流失、肥力低下、水源缺乏、灾害频繁的四大问题,根据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以下几条对策:1 提高思想认识;④解决好退耕后脱贫;(四)推进东西部合作政策;1/4保证人均一定的农田;1/2实现农林牧业最佳结合;3/4提出合理的措施;⑧健全保障机制;(七)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研究的基本思路可供同类地区的干部和群众为退耕还林(草),搞好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脱贫致富,建设秀美山川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8.
黄土高原地区地形支离破碎,坡面陡峭,植被稀少,坡地所占比例大,水土流失严重。根据调查和试验,在水土流失的坡耕地上,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措施,对改变坡面微地形。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抗蚀、蓄水、保土性能,培肥地力和提高作物产量,都具有显著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效果明显的八种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及其特征,供决策部门在制订计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49.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西部生态环境存在的植被破坏严重,水资源紧张、沙漠化继续蔓延、水土流失加剧、地质灾害增多、城乡污染扩大等九大问题,提出科学、合理地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并且要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收入、完善农村投入机制等六大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0.
朱总理针对1998年我国水土流失加剧而致使洪灾造成2251亿元人民币巨大损失的现实,于1999年8月提出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措施,为根治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良化我国的生态环境指明了方向。文章在上述背景下分析了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坡耕地引起水土流换、肥力低下、水源缺乏、灾害频繁的四大问题,根据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以下几条对策:①提高思想认识;②保证人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