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4篇
农学   28篇
  6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以四川境内的四川黑熊(Ursus thibetanus mupinensis)为研究对象,根据已报道的若干物种的NADH脱氢酶亚基1基因(ND1)序列信息设计引物. 运用PCR技术从四川黑熊毛囊组织的总DNA中扩增出ND1基因序列. 采用GenScan、Blast 2.1、ORF finder和Clustal W等软件分别对DNA序列进行预测、相似性比较、ORF查找以及多序列比对,并利用PredictProtein软件对蛋白质进行预测和结构分析. 结果表明;PCR扩增所得DNA序列长度为957 bp,包含了ND1基因,其ORF为957 bp,编码317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35.6×103 Da,pI为7.83. 四川黑熊的ND1基因序列及其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熊、浣熊和小熊猫等动物的ND1基因序列和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2.
小麦新矮源矮秆番麦的赤霉素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四倍体矮秆番麦、高秆对照品种Langdon(LDN)和六倍体中国春、矮秆推广品种川麦42、川麦43、川麦55六份材料,测量其赤霉素处理前后的幼苗高度,计算赤霉素敏感系数(GRI)并推断矮秆番麦赤霉素反应类型。利用分子标记检测供试品种所含的矮秆基因,同时测量6个品种的胚芽鞘长度,分析Rht22基因对胚芽鞘长度的效应。结果表明,矮秆番麦及供试的其他5个品种均为赤霉素敏感型小麦。川麦42含有Rht8基因;川麦43含有RhtB1b+Rht8基因;川麦55含有RhtB1b基因。Rht22基因降低胚芽鞘长度的效应小于川麦42、川麦43中含有的矮秆基因。矮秆基因降低胚芽鞘长度的效应为Rht22<Rht8<RhtB1b+Rht8。  相似文献   
93.
半夏不同采收期总生物碱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氯仿提取 ,依据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原理 ,在 41 7nm波长下测定半夏中总生物碱含量 ,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获得良好的线性关系 (r=0 9989)和回收率 ( 1 0 0 1 %) ,RSD为2 3%。半夏不同采收期总生物碱含量差异显著 (F =2 31 3,P <0 0 5 )。结论 :测定方法简单快速 ;半夏不同采收期总生物碱含量以 8月中下旬最高 ,每株平均总生物碱产量以 1 0月中下旬至 1 1月上旬最高 ,半夏最佳采收期以 1 0月中下旬至 1 1月上旬为宜  相似文献   
94.
小麦三雌蕊近等基因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充分利用小麦三雌蕊品系的优良性状,全面分析小麦三雌蕊基因pis1对其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本研究对小麦三雌蕊近等基因系CSTP,CM28TP,MY29TP和NM9TP及其相应的轮回亲本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近等基因系与其轮回亲本在株高、茎粗、旗叶长、旗叶宽、有效穗数、穗长以及小穗数等7个农艺性状上差异不显著,除CSTP外,其它3个近等基因系的穗粒数明显高于其轮回亲本。但千粒重和小区产量均低于轮回亲本。相关性分析表明,小区产量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小区产量和千粒重都与穗粒数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即仅提高穗粒数不能有效的提高产量。因而要利用小麦TP品系进行育种研究,其首要目标是提高千粒重。聚类分析表明,近等基因系与相应的轮回亲本聚在一起,这说明构建的近等基因系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5.
青藏高原和国外裸大麦γ 氨基丁酸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tric Acid,GABA)是一类非蛋白质氨基酸,对人体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为探明我国裸大麦籽粒GABA含量的分布及挖掘高含量的裸大麦资源,利用比色法对来自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178份和国际干旱改良中心(International Arid Improvement Center,IAIC)引进的157份裸大麦籽粒GABA含量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籽粒颜色与籽粒GABA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裸大麦农家品种和育成品种籽粒GABA含量分别为19.00±5.90 mg·100 g-1和18.18±4.26 mg·100 g-1,均显著高于引进品种(13.41±5.01mg·100 g-1);西藏农家品种富含高GABA种质,WB21籽粒GABA含量在所有参试品种中最高,为34.6±0.93mg·100 g-1;籽粒GABA含量和籽粒颜色存在显著相关性,深色籽粒GABA含量高于浅色籽粒,紫色籽粒含量最高,为19.62±5.88 mg·100 g-1,黄白色籽粒GABA含量最低,为12.99±4.87 mg·100 g-1.  相似文献   
96.
玉米幼胚转基因受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个玉米自交系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了基因型、预处理时间、继代时间、培养温度以及器皿等因素对受体系统建立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基因型的外植体在相同条件下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但是不同基因型间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存在显著差异。继代时间对于愈伤组织生长亦有显著影响。此外,不同培养温度以及不同培养器皿等亦是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重要影响因素。实验得出最佳玉米幼胚转基因受体系统为:基因型78599在4℃冷藏预处理1 d,用试管25℃环境下诱导培养2次,继代培养3~4次。  相似文献   
97.
为克隆盾叶半夏凝集素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分析。采用RACE技术从盾叶半夏中克隆得到盾叶半夏凝集素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ppl。同时,构建了ppl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实现了33 k Da重组蛋白在E.coli BL21中的表达。纯化后的重组蛋白PPL用于凝血和体外抗癌试验。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1 504 bp,其中开放性阅读框(ORF)813 bp,编码270个氨基酸,具有3个甘露糖结合识别位点。PPL具有凝血活性,这种凝血活性可受甘露糖抑制。PPL对人鼻咽癌细胞(CNE)、人宫颈癌细胞(Hela)及人乳腺癌细胞(Bcap-37)的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对Hela细胞的抑制效果最好。为进一步研究PPL蛋白的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8.
为了解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选用了100条ISSR引物对11份人工合成小麦和3个普通小麦材料(TP、HTS-1、CS)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了42条引物可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有24条引物对供试材料具有较强的鉴别能力。42条引物共扩增出了273个条带,每条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数是3~12,平均每条为6.5,同时检测到在14份小麦试材中有170(占62.3%)个等位变异位点,引物等位变异数为1~11,平均每个位点出现4.5个等位变异。42条引物扩增产物的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499~0.879,平均为0.767,多数引物扩增的多态性信息量在0.800左右。14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63~0.934,平均为0.790。根据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聚类,14个材料被聚为3类,其中聚为第2类的试材最多。本研究表明,14份小麦材料遗传相似性较大,亲缘关系较近,但参试材料总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聚类分析结果与试材系谱及亲本来源相吻合。结果表明ISSR标记技术可应用于物种的鉴别、遗传多样性研究和遗传图谱构建。  相似文献   
99.
外源ABA对杂交水稻制种F1穗芽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穗芽”是我国发展杂交稻的技术难点之一, 至今尚无有效控制措施。 据研究外源ABA对杂交水稻制种F1种子穗芽抑制效应显著。 实验结果表明, 于齐穗后施用ABA抑制穗芽的作用有效浓度为75 mg/L, 施用剂量(有效成分a. i.)为0.38 mg/hill; 在本试验条件下, 外源ABA对杂交稻制种F1种子、 不育系繁种种子以及常规稻种子均有抑  相似文献   
100.
胚芽鞘长度决定了籽粒的最大播种深度,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一重要因素.本研究测定了矮杆番麦,硬粒小麦Langdon,以及以矮杆番麦为母本,Langdon为父本通过一粒传法得到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的胚芽鞘长度和胚芽鞘表皮细胞的长度,并对矮杆番麦胚芽鞘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矮杆植株具有短的胚芽鞘,高杆植株具有长胚芽鞘,且胚芽鞘的长度是由于表皮细胞的长度所决定.因此推断矮杆番麦的短胚芽鞘是矮化基因的多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