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8篇
  8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植物NAC (矮牵牛NAM基因、拟南芥ATAF1/2和CUC2基因)转录因子CUP-SHAPED COTYLEDON(CUC)亚家族成员在植物茎尖分生组织形态建成、器官边界分离、叶发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基因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了白菜(Brassica rapa ssp.chinensis)基因BrcCUC3,并转化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做了初步的功能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白菜Brc CUC3的编码区长1 008 bp,编码335个氨基酸,基因结构分析显示BrcCUC3包含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内含子剪接位点符合GT-AG规则.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BrcCUC3蛋白具有典型的植物NAC domain结构域.BrcCUC3编码区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植物的CUC3蛋白有很高的一致性,尤其与甘蓝(Brasica oleracea)、萝卜(Raphanus sativus)和拟南芥CUC3蛋白高度一致,一致性分别达到98%,97%和83%.在不同物种CUC3的系统进化树上,BrcCUC3归属于双子叶植物分支的十字花科亚组,由不同植物20条CUC3编码区氨基酸序列所建立的系统进化树与真实的植物进化基本一致.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BrcCUC3在白菜叶深裂株系叶片中的表达量比叶全缘叶片中的高.利用根癌农杆菌(A 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浸花法转化拟南芥,获得了转BrcCUC3基因的拟南芥植株.过表达BrcCUC3的转基因拟南芥呈现叶缘出现裂刻、主枝增加的新表型.初步说明该基因参与叶形和主枝的发育调控,为揭示白菜叶形发育分子调控机制和通过基因工程创制植物叶形新种质提供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32.
1 选择地块 ,倒茬轮作 ,减轻病虫害发生  选择无污灌史 ,无农药残留 ,周边环境好 ,上风头无“三废”污染源 ,排灌方便且耕层肥沃的地块作为无公害春大白菜生产田。用前茬非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 ,最好实行 2~ 3a轮作制度。避免相同的病虫害浸染。2 选用抗病虫品种 ,减少农药  相似文献   
33.
【目的】了解陕西省大白菜主产区黑腐病菌致病型的分化情况,为大白菜抗病性鉴定和育种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大白菜不同类型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陕西渭南、泾阳、临潼和杨凌4个大白菜主产区的典型黑腐病病样,进行病菌分离、纯化及形态学特征和柯赫氏法则鉴定,获得有代表性的35个大白菜黑腐病菌株。在对各菌株进行革兰氏、夹膜、鞭毛染色检验以及淀粉水解能力和明胶液化程度测定的基础上,用7个不同抗性大白菜品种作为鉴别寄主,采用喷雾法进行交叉接种,对35个菌株的致病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对各致病类型的分布进行了统计。【结果】根据抗、感反应的一致性,将35个大白菜黑腐病菌株划分为Ⅰ、Ⅱ、Ⅲ、Ⅳ、Ⅴ、Ⅵ6类致病型,其中Ⅲ型致病力最强,Ⅱ型为典型的致病型,Ⅰ、Ⅳ、Ⅴ型的致病专化性强,品种间抗感差异最大,Ⅰ、Ⅴ型的致病力相当,Ⅵ型的致病力与其他菌株差异最大;6类黑腐病致病型在陕西省大白菜主产区发生情况有明显差异,其中Ⅰ、Ⅴ致病型在陕西省4个大白菜主产区均有发生,Ⅰ致病型是陕西省大白菜黑腐病的主要菌原;病菌致病力与淀粉水解能力和明胶液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陕西省大白菜黑腐病病原菌的致病性分化明显,目前的主要病原菌是Ⅰ致病型。  相似文献   
34.
陕春白1号大白菜2002年2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特征特性。陕春白1号为早熟杂交一代大白菜,叠抱,生育期55~60 d(天),保护地栽培从定植到收获45~50 d。株高34 cm,开展度54 cm;外叶翠绿,叶柄白色;球叶白色,球形指数1.1;球小,极紧实,单球质量1.5~2.0 kg,净菜率75%左右,软叶率60%以上;球叶含糖量高,粗纤维少,品质优。抗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人工接种霜霉病病情指数25.8;3年田间调查霜霉病病情指数为12.8,黑腐病病情指数为1.2,软腐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35.
极早熟耐抽薹大白菜新品种‘陕春白1 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春白1 号’大白菜是在原95S17-1 和95S24 配制的早熟组合‘96 杂3’的基础上, 通过对双亲人工春化耐抽薹性筛选育成的春大白菜一代杂种。该品种属叠抱类型, 结球速度快, 保护地栽培从定植到收获45~50 d , 单球质量1. 5~2. 0 kg , 结球极紧实, 抗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 适宜于春季保护地栽培和秋季早熟栽培。  相似文献   
36.
(一)特征特性 中晚熟一代杂种。生育期85-90天,株高40厘米,株幅70厘米。叶球高头球型,叠抱,球形指数1.28。外叶深绿色,球叶外层2~3片叶为绿色,内层叶为金黄色,在阳光下叶色稍变红.炒食、煮食、做汤不变色,腌渍后色泽更加美观。  相似文献   
37.
一、品种选择选用冬性强、生育期短、商品性好、耐先期抽薹的品种,如新黄、羞月、改良春秋玉、春泉、金峰、春胜、冠春、春金刚、春黄、春强等。春大白菜可采用直播,也可育苗移栽。直播一般穴播,每亩用种量75~100克,育苗移栽每亩用种量50~75克。播前用种子量0.3%的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或种子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相似文献   
38.
采用离体叶片溶液扦插鉴定法,研究了大白菜心叶在低钙条件下的抗性及症状表现特征。结果表明心叶在离体条件下斑点和枯边均呈正态分布,并且二者的发生无相关性,材料抗性的评价应综合斑点和枯边两个症状。干烧心的始发病部位主要在叶缘和叶柄,症状主要表现为斑点和枯边,水渍只有50%的材料表现,心叶的症状表现与品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9.
盐碱胁迫对盐生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中性盐)和Na2CO3(碱性盐)胁迫三种盐生植物盐地碱蓬、碱蓬和盐爪爪正在萌发的种子,以研究不同类型盐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两种盐浓度的升高,种子萌发率下降,萌发率与盐浓度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盐地碱蓬、碱蓬和盐爪爪种子萌发率与NaCl胁迫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6、0.8989和0.8956,与Na2CO3胁迫相关系数分别为0.9148、0.7193和0.6327;蒸馏水中三种盐生植物种子萌发率最高,Na2CO3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强于NaCl.  相似文献   
40.
温度敏感大白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微量花粉活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peldnensis(Lour.) Olsson]的欧洲油菜(Brassica napus L.)胞质雄性不育系CMS3411-7和CMS7311为试材,通过人工低温诱导产生微量花粉,研究了不同育性级别花药中的相对正常花粉率以及1~2级花药中花粉的相对生活力和杂交竞争力。结果表明:诱导产生的1、2、3级花药中的花粉量分别相当于正常花药的73.5% ~84.4% 、47.6% ~51.5% (半不育)和28.4% ~32.5% ,4级花药中均无花粉;1、2级花药中的花粉具有授粉能力, 自交单荚结籽3.9粒,相当于低自交不 亲和;在提前4 h授粉的情况下,1、2级花药中花粉的杂交竞争力仅是紫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L.var.purpurea Bailey)正常花粉的9.1% ~16.6% ,即正常花粉的1/6~1/10。最后提出了利用温度敏感胞质雄性不育制杂交种时应注意的问题,讨论了利用人工诱导微量花粉进行不育系自身保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