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8篇
  8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01.
以大白菜纯合自交系92S105为试材,对激素、外植体类型、苗龄等再生因素进行优化,研究大白菜再生芽对抑菌抗生素及其筛选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在MS附加0.3 mg.L-1TDZ和0.5 mg.L-1NAA的再生培养基上,92S105再生率最高,可达到76.19%。生根培养基为1/2MS附加1.0 mg.L-1IBA或1.0 mg.L-1IAA,生根率都达到100%。在遗传转化中,以5 mg.L-1潮霉素作为筛选抗生素,来筛选抗性芽和抗性植株。用头孢噻肟钠和羧苄青霉素作为抑菌剂,均抑制不定芽的分化,但羧苄青霉素对不定芽分化影响较小,所以使用羧苄青霉素作为抑菌剂。  相似文献   
102.
大白菜紫心性状遗传规律分析及其基因初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白菜[Brassica rapa(Lour.)ssp.pekinensis]紫心纯系‘14S839’和橙色纯系‘14S162’为亲本,构建F_2群体,对大白菜紫色基因(BrPur)进行遗传连锁分析。性状分离调查结果显示,在F_2群体中紫心与非紫心单株符合3︰1分离比例,说明大白菜紫心性状的有、无符合单基因显性遗传模式,紫心性状是一种显性性状。采用改良的BSA方法对紫色基因BrPur进行定位,经过对白菜全基因组297个SSR标记的筛选,得到了BrPur的两个侧翼标记A710和A714,同时结合白菜基因组信息,将BrPur定位于大白菜A07连锁群上。结合前人关于花青素代谢相关基因的研究报道,通过分析Br4CL3和Bra004214的序列、开发新的标记,得到了两个特异共显性标记CL-12和B214-87。利用F_2群体扩增验证筛选到的所有标记,结果表明,经Join Map 4.0作图得到的遗传连锁图与非紫色交换单株"基因型矩阵"显示的结果完全一致,标记CL-12和B214-87位于BrPur两侧,遗传距离分别是3.1 cM和3.5 cM。  相似文献   
103.
泥炭和腐泥对风沙土理化性质和白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泥炭、腐泥及其混合物3种天然有机物料作为风沙土改良剂,进行盆栽试验,评价不同处理对白菜生长状况和风沙土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泥炭和腐泥后的风沙土利于白菜生长,单施泥炭8%~12%、或单施腐泥28%~32%效果明显,混合施入12%泥炭+28%腐泥的效果也较好,表现为风沙土的物理结构、pH有所改善,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和腐植酸含量都有所增加;白菜的高度、根长、鲜质量和干质量明显优于对照. 因此,认为泥炭和腐泥是风沙土的优良改良剂.  相似文献   
104.
陕西省大白菜黑腐病苗期人工接种抗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大白菜抗黑腐病的新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提供技术保障,以陕西省大白菜主产区致病力强的黑腐病病菌株YL-17做菌源,以4个不同抗病性的大白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苗龄、接种浓度和发病温度对抗病性鉴定的影响,建立了优化的大白菜黑腐病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即接种方法采用喷雾法,接种菌量为1.0×108pfu/mL,接种时期为4~5叶期,发病温度控制26℃。该方法鉴定结果准确可靠,能客观反映不同大白菜品种的抗病性能。  相似文献   
105.
早熟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优化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了影响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状体诱导及植株再生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小孢子胚状体的发生频率有明显差异,试验的10个基因型中有7个基因型诱导出了胚,其中以早熟大白菜‘陕秋白’产胚量最高,达到每蕾54.8个胚,耐抽薹的‘05BRF1-20’、‘05BRF1-22’和晚熟的‘秦白3号’没有诱导出胚.研究发现植株的生理状态与小孢子的发育关系密切,盛花期取样的小孢子出胚率最高,分别是初花期和末花期的4.65和15.4倍.在NLN-13培养基中附加0.2 mg.L-16-BA能促进胚状体的发生.B5培养基中附加0.1 mg.L-1GA3是小孢子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1/2MS培养基中附加0.1 mg.L-1NAA为小孢子植株的最适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106.
大白菜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构建大白菜分子连锁图谱,旨在为紫色等性状的QTL定位奠定基础.以紫菜薹(B.compestris L.var.purpurea Bailey)和结球白菜(B.campestris L.ssp.Pekinensis(Lour.)Olsson)杂交的F2群体为试材,基于231个多态性标记,利用JoinMap 3.0软件,得到包含163个标记、11个连锁群和4个片段的大白菜分子连锁图谱,其中包括117个RSAP标记、38个SRAP标记、5个SSR标记和3个RAPD标记.图谱覆盖基因组长度为821.3 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5.04 cM.连锁群上23.31%的标记表现偏分离,偏分离标记在连锁群上聚集出现.基于与紫色性状连锁的RAPD标记,推断LG4与大白菜1号染色体对应.该图谱可有效的用于紫色等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相似文献   
107.
几种芸薹属作物的温汤浸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鲁刚  张静 《长江蔬菜》2006,(10):40-41
以秦白2号、秦白3号白菜,秦甘70甘蓝,陕油8号、陕油10号和甘杂1号油菜品种为试材,进行了温汤浸种时间和晾干试验,结果表明:白菜、甘蓝、油菜不同作物对温汤的耐受力不同,白菜比较耐温汤,而油菜不耐温汤;同一作物,不同品种耐温汤也有差异,白菜中秦白2号较秦白3号耐温汤,油菜中陕油8号和陕油10号较甘杂1号耐温汤.对白菜和甘蓝品种来说,温汤浸种的最佳时间应是5~10 min,超过10 min其发芽率明显降低.对油菜品种来说,温汤浸种的最佳时间应是5min.因此认为,对于种皮较薄的十字花科作物等不提倡温汤浸种,而取代以药剂处理比较好.  相似文献   
108.
橙色大白菜球叶总黄酮提取与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娟  张鲁刚  张昱 《园艺学报》2007,34(4):923-928
以橙色叶球大白菜为试材对总黄酮提取及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12 (43 )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提取方法是超声波法, 其提取工艺是以80%乙醇为溶剂, 在料液比( g/mL)为1∶20, 温度60℃条件下, 用频率为60 Hz的超声波连续提取2次, 每次提取1 h。以芦丁为标样, 利用分光光度法和RP-HPLC法进行黄酮测定, 比较表明, 分光光度法和RP-HPLC法测定的结果趋势一致, RP-HPLC法优于分光光度法。建立了大白菜黄酮的RP-HPLC测定法, 流动相为甲醇∶水∶乙酸= 6∶93.4∶0.6,流速0.5 mL /min, 柱温25℃, 检测波长280 nm。  相似文献   
109.
萝卜DDRT-PCR技术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快速高效的RNA提取方法,建立高效率的mRNA差异显示体系。【方法】以萝卜幼嫩薹叶及花蕾为材料,比较了酸性酚-异硫氰酸胍-氯仿提取法(异硫氰酸胍法)与BIOZOL试剂法提取RNA的效果,并对DDRT-PCR体系中Taq酶、Mg2+、dNTPs、引物及cDNA用量进行了优化。【结果】BIOZOL试剂提取的RNA量大质好,经纯化后,其OD260/OD280值为1.8~2.1,表明杂质少,质量浓度大于1μg/μL,符合mRNA差异显示的要求;确定的最佳DDRT-PCR反应体系(20μL)为:10×Buffer 2.5 mmol/L,Mg2+2.8 mmol/L,dNTPs 0.25 mmol/L,Taq酶1.5 U,锚定引物2.5μmol/L,随机引物1.25μmol/L,cDNA用量0.5μL。mRNA差异显示结果表明,高分辨率的片断为100~1 000 bp。经验证,该体系也适用于大白菜和油菜mRNA差异显示研究。【结论】通过两种RNA提取方法比较和DDRT-PCR体系优化,获得了萝卜最佳RNA提取方法及mRNA差异显示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110.
采用真空渗入法,将萝卜VPE1基因的干扰载体pRNAi-RsVPE1转入大白菜中,共收获2 414粒种子,在质量浓度为30mg/L的卡那霉素筛选下获得抗性株297株,其中9株经PCR检测呈阳性,转化率为0.37%。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pRNAi-RsVPE1的转入导致转基因大白菜叶片中同源的BraVPE在RNA水平上的表达量下降,验证了转基因植株的可靠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BraVPE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