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6篇
  3篇
综合类   2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普通昆虫学》集昆虫形态学、昆虫生理学、昆虫生物学、昆虫生态学于一体,是高校植物保护学、森林保护学等专业主要的基础课程之一。那么,如何提升普通昆虫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时代背景与社会观念、信息获取途径与质量、教师队伍、学生特点等方面对影响普通昆虫学的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不同寄主松树对松突圆蚧耐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过冷却点和低温暴露试验,比较不同寄主松树上松突圆蚧的耐寒性.寄生黑松和马尾松松突圆蚧雌成虫的过冷却点比寄生湿地松和火炬松的显著较高,2类过冷却点的平均值相差0.9~2.3℃,但寄生黑松和马尾松的雌成虫之间、寄生湿地松和火炬松的雌成虫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寄生马尾松2龄性分化后雌若虫的过冷却点比寄生湿地松的显著较高(高2.08℃);而2龄性分化后雄若虫则无显著差异.寄生马尾松的初孵若虫、1龄若虫、2龄性分化前若虫、2龄性分化后雌若虫、2龄性分化后雄若虫、雌成虫及种群总体,对低温暴露致死的起始敏感温度和-20℃低温暴露的死亡率,均比寄生湿地松的相应虫态和种群总体更低;寄生马尾松松突圆蚧种群的致死中有效伤害低温累积(LSIT50)比寄生湿地松种群的低;2种寄主松树松突圆蚧各虫态及种群总体在低温暴露下死亡率的变化规律均符合改进后的双变量逻辑斯谛模型.研究结果说明:寄主松树能够影响松突圆蚧的过冷却点和低温暴露死亡率,寄生湿地松种群的耐寒性比寄生马尾松种群的弱.  相似文献   
13.
针对福建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数据采集和管理困难的问题,在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应用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技术,实现B/S架构的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基于Eclipse开发平台、Tomcat服务器和My SQL数据库,采用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实现了踏查地、标准地调查录入和管理、诱虫灯(引诱剂)调查录入和管理、苗圃(花圃)有害生物调查录入和管理以及种实、果品、花卉、木材及其制品有害生物调查录入和管理等功能。用户通过该系统可以方便地实现野外普查数据的远程采集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温度、光照对南京裂爪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京裂爪螨 (S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 Ma et Yan)常与竹缺爪螨 (Aponychuscorpuzae Rimando)、竹裂爪螨 (Schizotetranychus bambusae Recb)等害螨共同或单独在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 et H.de L ehaie)叶背刺吸危害 ,造成竹叶早衰、早落[1~ 3] 。有关其生活习性及其发生与部分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及防治技术 ,前人已作了研究[3~ 9] ,但未见光照对其存活、发育、繁殖的影响以及温度与其存活的关系等文献报道 ,本文就此作一研究报道。1 材料与方法1 .1 温度试验设置 - 1 0℃± 1℃、2℃± 1℃、2 0℃± 1℃、2 5℃…  相似文献   
15.
松突圆蚧危害与马尾松胸围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马尾松胸围和松突圆蚧种群数量、枯梢率等的调查,结果表明:不同胸围马尾松之间的松突圆蚧种群数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胸围马尾松之间受松突圆蚧为害后的枯梢率存在显著差异,马尾松个体对营养和空间的竞争能力并不体现为对松突圆蚧的耐害或抵抗能力,该林分存在胸围越大的个体受松突圆蚧为害(枯梢)越重的趋势;对不同胸围马尾松之间松突圆蚧种群数量和枯梢率进行相关分析表明,马尾松胸围与松突圆蚧种群数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与枯梢率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其线性回归式为y=3 7821x-30 0479(y为枯梢率,x为胸围);松突圆蚧种群在树冠上、中、下层之间的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毛竹主要食叶害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对毛竹主要食叶害虫(包括害螨,下同)的种类、危害和分布状况的研究,并从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防治指标及预测预报、综合治理技术和天敌的种类、生物学及生态学等方面综述了近20年来的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对害虫大发生的机理研究不够深入;(2)过于注重对主要害虫的研究,忽视对次要害虫的研究;(3)对某些主要害虫、天敌的生态学研究得不够全面,且缺乏有效的监测系统和害虫控制措施综合评价系统;(4)综合治理过于依赖化学防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综合性营林措施的根本效益。生物防治研究与实践工作力度不大;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将要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毛竹林林下植被、竹叶化学成分与节肢动物群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垦复施肥、垦复、劈草、化学除草和撂荒5种典型管理措施下毛竹叶可溶性糖、蛋白质、单宁和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林下植被和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管理措施对竹叶化学成分的月含量及时序变化规律产生了极为复杂而显著的影响;2)4类化学成分对毛竹冠层优势害虫种群具有显著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并因而影响到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表现为类黄酮和单宁含量显著促进竹冠层节肢动物的均匀度;3)林下植被与群落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灌木层植物多样性对林下和冠层节肢动物多样性的促进作用,以及藤本层植物多样性对林下节肢动物均匀度的促进作用;4)经营管理措施可通过改变林下植被和竹叶化学成分而对群落产生显著影响,在害虫的控制中应注重科学管理和适度保护林下植被.  相似文献   
18.
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在体视显微镜下直接检查被昆虫和螨类为害所致的扭曲、畸形、黄化叶及叶背可见红色细点的叶片的方法,对我国海南、广东、福建和浙江4省12个城市的棕榈科植物进行调查。共采集江边刺葵、假槟榔和国王椰子等34种棕榈科植物240份样品,制作标本700余片,鉴定出细须螨科3属12种,为害较严重的有加州短须螨、卵形短须螨、紫红短须螨以及印度雷须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松天牛小首螨是新发现的对松褐天牛卵具有寄生和致死作用的微型螨类,研究阐明其生物学特性,为利用该螨防治松褐天牛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通过室内饲养、显微观察和控制性试验,研究松天牛小首螨的行为习性、寄生率、发育历期、繁殖力和寿命等。【结果】松天牛小首螨属携播螨类,成螨附着在松褐天牛成虫胸腹部,在天牛产卵时沿产卵器爬行到刻槽中寄生天牛卵。该螨营两性生殖,雌成螨寄生天牛卵后腹部膨大形成膨腹体,若螨在母体膨腹体内完成发育,成螨自膨腹体胎生,1个膨腹体通常只产1~2头雄螨,其余均为雌螨。雄成螨先自膨腹体爬出并停留在旁,雌成螨自膨腹体爬出后即寻找雄成螨交尾,交尾过程持续3~6 s。松天牛小首螨对松褐天牛卵的平均寄生率为80.85%,被寄生的松褐天牛卵均干瘪、死亡。温度对该螨发育历期、雌成螨寿命和膨腹体大小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升高其发育历期和雌成螨寿命均显著缩短。该螨在17℃下的平均发育历期为6.9天,在33℃下为2.2天,其发育起点温度为(10.44±0.09)℃,有效积温为(46.28±0.28)d·℃;雌成螨在15℃下的平均寿命为70.3天,在30℃下为10.7天;雌螨膨腹体体积在21...  相似文献   
20.
林丹烟剂干扰下毛竹林节肢动物群落的时间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1年11月到2002年9月期间对未防治、白僵菌防治和林丹烟剂防治毛竹林节肢动物群落的系统调查资料,分析了林丹烟剂干扰下群落多样性、天敌与害虫个体数比例和叶部主要害虫种群的时间动态。结果表明:以未防治和白僵菌防治为对照,林丹烟剂干扰明显降低了群落各阶段的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削弱了大多数阶段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增加了大多数阶段蠕须盾蚧和8~9月期间刚竹毒蛾的种群数量,有利于这两种害虫的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