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75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12篇
  44篇
综合类   313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36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1.
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在动物饲粮中使用抗生素、抗菌药物类生长促进剂以控制腹泻、维持健康、促进生长及提高饲料利用率。但是大量使用抗生素易造成动物抗病力减弱,药物残留问题严重,动物肉蛋奶品质下降,直接威胁人类健康与安全。为此,能替代抗生素、抗菌药物而又无毒副作用、无残  相似文献   
112.
Toll样受体(TLRs)在机体的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作为重要的调节器对病原体的识别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TLRs作为一类病原模式识别受体在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LRs信号失调会引起多种疾病.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先天性免疫作为免疫应答的始动环节,通过抗原递呈细胞(APC)主要以MHC2抗原肽复合物的形式递呈给T细胞来启动获得性免疫应答.获得性免疫应答的启动需要双信号,即特异性抗原的刺激和来自APC的共刺激信号.通过疾病模型发现,TLR信号级联的靶向作用将会给传染性疾病带来新的治疗方案.文章就TLRs与先天性免疫的关系、TLRs的配位子及TLRs在传染性疾病治疗中的靶向作用进行了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113.
为了测定瑞香狼毒超临界CO2萃取物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毒力,并了解其作用机理,笔者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瑞香狼毒超临界CO2萃取物(SCE)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毒力,观察其对朱砂叶螨的致毒症状;结果表明:SCE对朱砂叶螨24 h的触杀LC50值为2.411 mg/mL;中毒试螨表现出类似神经毒剂的致毒症状,如兴奋、痉挛等。随后测定了SCE对朱砂叶螨神经系统靶标酶(乙酰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CE能够显著抑制试螨乙酰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据此推测,SCE对朱砂叶螨可能具有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114.
随着水果市场准入制的推行和对无公害果品需求量增加,产品外观形态也成为市场准入的一个条件。套袋是苹果生产中推广应用的普遍技术,对提高果实品质、防止病虫害、减少污染环节、避免人为和自然灾害损伤、提高果园经济效益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苹果套袋后的生长环境有了新变化,农事管理应转向保护叶片、促进果实膨大、调节树势、保证土壤水分供应。  相似文献   
115.
苏云金芽孢杆菌营养期杀虫蛋白Vip3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地理解Vip3毒素的研究进展,本研究从Vip3毒素的类型、理化特性、功能、杀虫机理以及应用研究等方面做了详细的综述。并指出,尽管Vip3毒素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还有一些重要的问题在后续研究中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6.
华北夏谷区2001—2015年谷子育种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华北夏谷区近15年谷子区域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谷子育种变化趋势,为谷子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1—2015年华北夏谷区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数据,研究其变化规律;以通过鉴定的51个育成品种为材料进行分析,并与15年间华北地区谷子生长季6—9月份气候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梳理通过鉴定的51个品种的类型。【结果】2001—2015年华北夏谷区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各农艺性状在年度间变异较大,随着年份的推移,产量、生育期、株高、穗长、单穗重和穗粒重持续增加,千粒重基本不变,公顷穗数略有下降。51个通过鉴定品种的整体变化趋势与所有参试品种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51个通过鉴定品种间产量、生育期、株高、穗长、千粒重和公顷穗数差异极显著,单穗重、穗粒重和出谷率差异不显著。华北夏谷区谷子生育期气候趋向于暖湿的变化趋势。通过鉴定的品种产量和生育期、单穗重、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最低温、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最低温、最高温、降水量、生育期、穗粒重、出谷率决定谷子产量85.17%的变异。对产量贡献较大且为负效应的是最低温,为正效应的是最高温。近几年谷子育种水平有所提高,品种类型较丰富多样,抗除草剂品种和优质米类型逐渐增多,反映了轻简栽培和优质是目前的主要育种方向。但是以冀谷19、豫谷1、冀谷25等3个主干品种为亲本来源的品种数为26个,占杂交选育品种的57.8%,育成品种亲本范围相对较窄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结论】2001—2015年华北夏谷区区域试验育成品种产量有所提高,品种类型较丰富多样,育种水平取得一定的进步。然而,造成产量显著差异的原因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而且品种培育的亲本选择狭窄可能是育种突破的关键瓶颈。在今后的育种过程中,要从亲本创制和选择着手,丰富亲本类型;提高品种穗粒重和出谷率,以适应气候变化,提高夏谷产量。  相似文献   
117.
为研究HO-1基因在70周龄长顺绿壳蛋鸡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选取70周龄长顺绿壳蛋鸡9只(每种基因型3只),采集每只鸡的大脑、肝脏、肾脏、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组织,提取其总RNA进行反转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方法检测样品中HO-1基因的表达水平,比较同一组织不同基因型及同一基因型不同组织间HO-1基因mRNA 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在同一组织不同基因型及同一基因型不同组织间HO-1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其中HO-1基因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且3种基因型间肝脏表达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1);白壳蛋鸡子宫中HO-1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种(P< 0.01),纯合绿壳蛋鸡与杂合绿壳蛋鸡无显著差异(P> 0.05)。  相似文献   
118.
鹿蹄草素对采后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是黄河故道地区苹果(Malus sp.)树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该病的发生与危害日趋严重,给苹果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苹果的质量和产量。苹果轮纹菌不仅侵染田间生长的苹果,由于其潜伏侵染特  相似文献   
119.
[目的]获得蚕蛹蛋白高效分解菌,探索其有关酶学性质。[方法]从腐败蚕蛹中采用稀释平板分离蛋白高效分解菌。先进行菌株的初筛:取采集的样品2g,分别加入装有LB培养基的摇瓶中,置摇床上180r/min,37℃培养4~5d。将发酵液稀释一定倍数,涂布法进行分离,根据酪素培养基中单菌落透明圈和菌落直径比值(H/C)大小,选取H/C比值较大的菌株进行复筛。将初筛得到的待测菌株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32℃摇床培养60h。发酵液离心(4000r/min,5min)后取上清,测定酶活力,并比较不同菌株发酵液蛋白酶pH、温度作用范围。对筛选出的菌株所产中性蛋白酶再进行pH值条件下酶活力稳定性测验,酶活力热稳定性试验,及不同金属离子对中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试验。蚕蛹粉采用筛选出的菌株固体发酵后,于60℃烘箱烘干,测定其中小分子蛋白含量。[结果]经筛选得到1株产中性蛋白酶的KB细菌,在摇瓶发酵条件下其酶活达到589.08U/ml,发酵蚕蛹粉后中小分子蛋白含量达到15.09%,比未发酵的对照和实验室现用菌株发酵分别提高了95.72%和15.67%,这表明KB菌株在蚕蛹粉发酵中优于实验室现用菌株。KB菌株所产中性蛋白酶在pH值6.5~9.0条件较稳定,pH值8.0为其最适pH值,在pH值8.0、温度55℃条件下处理0~30min时的酶活较稳定,残余酶活力在90.0%以上。[结论]初步获得蚕蛹蛋白高效分解菌。  相似文献   
120.
小麦胚芽鞘长、幼苗根长的QTL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品种花培3号和豫麦57构建的DH群体的168个株系及亲本为材料,在正常发芽和20%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处理条件下测定小麦幼苗的胚芽鞘长、根长。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分析幼苗胚芽鞘长、幼根长的QTL。两种处理条件下共定位了8个控制胚芽鞘长加性QTL,其中位于染色体2A、4B和4D上的QCl2A、QCl4B和QCl4D在两种处理条件下均被检测到,可解释6.10%~16.31%的表型变异。两种条件下共定位了10个控制幼根长加性QTL,其中位于染色体6A上Xgwm82和Xwmc553区间的QRl6A在两种处理下均被检测到,可分别解释8.26%和9.74%的表型变异。在检测到的18对控制胚芽鞘长、根长的上位性互作位点中,大多数互作属于非等位QTL间的非加性QTL位点之间互作。因此在小麦材料的早期抗旱性筛选、分子育种时要同时考虑加性QTL和非加性QTL位点间的上位性互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