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41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43篇
  14篇
综合类   310篇
农作物   73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176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5 毫秒
31.
研究了紫甘蓝泥、酵母、面包改良剂和烤焙油对紫甘蓝吐司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为判断标准,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吐司的最佳工艺配方并对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紫甘蓝泥添加量9.0%,酵母添加量1.2%,面包改良剂添加量0.6%,烤焙油添加量6.0%时,研制出的紫甘蓝吐司感官品质最佳。同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感官评分与质构特性间的最优线性回归模型:Y(感官评分)=-92.388+18.315X2(弹性)。本研究为紫甘蓝吐司的研发与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2.
为了探明江苏省近岸海域鳗苗定置网兼捕对早期渔业资源的损害,于2016年2—5月,在东台、如东、启东和海门4个监测区域采用鳗苗定置网取样调查方法,进行了鳗苗网兼捕对渔业资源损害性研究。结果表明:144网次调查共捕获游泳生物幼体14 861尾共75种,隶属64属45科18目,其中鱼类51种,隶属29科,甲壳类21种,隶属13科,头足类3种,隶属3科;优势种为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兼捕渔获物中经济种有34种,占全部种类的45.33%;各月和各区域之间,种类数差异不大,平均密度差异较大,月平均密度以5月份最多(146.27尾/网),2月份最少(46.38尾/网),各区域的平均密度以东台最高(205.85尾/网),海门最少(31.33尾/网);各地区的优势种存在一定的差异,东台的优势种为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如东为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启东为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海门的为凤鲚Coilia mystus;计算鳗苗捕捞兼捕渔业资源损伤率为158.10,各月份中3月和5月的损伤率尤其高,各区域中如东和东台海域损伤率尤其高,根据鳗苗定置网兼捕幼体的经济损失额计算得到每捕获一条鳗苗损失幼体经济价值40.60元。研究表明,鳗苗定置网兼捕对江苏近岸海域的早期渔业资源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甲醇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对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肠道蛋白酶催化活力的影响,揭示甲醇和SDS对蛋白酶催化活性的影响机理.【方法】利用酶促反应动力学方法,研究甲醇和SDS对蛋白酶催化活性的影响机理;通过对蛋白酶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研究蛋白酶经甲醇和SDS溶剂微扰后的分子构象变化.【结果】甲醇和SDS对日本鳗鲡肠道蛋白酶均表现为失活作用,且失活作用都是可逆的;甲醇对蛋白酶的失活作用是属于非竞争性类型,而SDS的失活效应则表现为竞争性类型.蛋白酶经甲醇作用后荧光发射强度呈现减小现象,而经SDS作用后蛋白酶荧光发射强度呈增大现象,但荧光发射光谱的波长均没有发生变化.【结论】甲醇和SDS对日本鳗鲡肠道蛋白酶均具有失活作用,都是通过影响酶蛋白的空间构象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的.  相似文献   
34.
优质稻新品种五山丝苗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五山丝苗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应用优质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稻新品种,米质晚造达国标优质2级、省标优质2级,两年广东省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种粳籼89增产11.44%,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2010年南方稻区早籼国家区试,产量比对照种天优998增产4.21%,增产极显著。应用五山丝苗已育成新品种(系)丰秀丝苗、五山华占。  相似文献   
35.
作为“整村推进”的“科技扶贫”工作人员,在当地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中,必须要通过认真地调查研究,依据当地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条件、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等,科学利用资本积累及运行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扬长补短、发挥优势,壮短益长、挖掘潜力,突出重点、优先发展”的基本原则,寻求能够促进当地生产力快速高效发展的方法和措施.介绍了杨忠堡村的概况,阐述了牛羊养殖特色主导产业规划的主导思想及生产内容,制定了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分析了预期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6.
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大型底栖生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次报道了江苏省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邻近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以及数量分布规律,调查结果表明,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105种,其中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鱼类是构成该区域大型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三者约占总种数的93.33%.底栖生物年平均生物量为0.3285 g·m -2,夏季高于春季;平均栖息密度0.5460 ind·m -2,也是夏季高于春季,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组成均以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占优势,北部海域生物量高于南部海域.按照生态特征调查海域的底栖生物可以分为5个群落,各群落有自己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37.
为评估文蛤生态容量,实验根据动态能量收支理论,基于R语言构建了文蛤动态能量收支模型,采用线性与非线性回归法估算模型参数,通过对比围塘环境下文蛤壳长、湿重、软体部湿重的实测值与模拟值验证模型,并应用于模拟黄海海域滩涂区文蛤的生长过程。结果显示,文蛤模型主要参数形状系数、阿伦纽斯温度系数和单位体积结构物质所需能量分别为0.57、9 278 K和2 056 J/cm3;实测与模拟的文蛤壳长、湿重和软体部湿重相关系数R2平均为0.996,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误差为3.58%;如东沿海区域6月实测文蛤软体部干重为0.48 g,壳长3.12 cm,模型模拟的软体部干重、湿重和壳长分别为0.476 g,6.6 g和3.2 cm。研究表明,实验构建的文蛤动态能量收支模型的准确度较高,可真实地反映出文蛤在自然水域中的生长过程,为评估文蛤生态容纳量及构建文蛤相关的生态系统模型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8.
近红外分析技术辅助水稻直链淀粉含量育种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近红外分析仪两种方法测定水稻种子直链淀粉含量的结果,并与标准碘蓝比色法测定结果进行印证,实验结果表明:近红外分析仪对单粒水稻种子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误差较大,对混合样品的测定结果较准确。讨论了如何在育种中有效地利用近红外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9.
本试验旨在研究2种计算方式对肉鸭饲料原料代谢能(ME)的影响,为采用生物学法测定肉鸭饲料原料ME时选择合适的计算方式提供参考。本研究分为2个试验。试验一:采用绝食法分5个批次测定肉鸭内源能损失的变异,同时通过排空强饲法测定10个肉鸭饲料原料配制的试验饲粮的ME,并通过2种公式计算各待测饲料原料的ME,公式1(套算法)根据基础饲粮、试验饲粮的ME及试验饲粮中基础饲粮的比例计算待测饲料原料的ME;公式2(消化率计算法)通过待测饲料原料的能量消化率乘以待测饲料原料的总能得出ME。试验二:以试验一中的10个肉鸭饲料原料配制10种验证饲粮,采用排空强饲法测定其ME,同时根据饲粮中各原料的比例及试验一中2种计算方式得出的原料ME计算饲粮的ME,比较饲粮ME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结果显示:1)在内源粪排泄量及内源能损失的差异上,1~3批次显著地低于4~5批次(P<0.05),内源粪排泄量与内源能损失变异系数分别在8.21%~12.20%和9.37%~15.35%变化;2)在2种计算方式间,玉米及棉籽粕的表观代谢能(AME)和真代谢能(TME)均有显著差异(P<0.05);3)根据公式1和...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分析黑河流域中游荒漠区沙尘暴、扬沙以及浮尘频次和时长的月变化和年变化,并分析其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为区域沙尘天气的早期预警和荒漠区的经营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黑河流域红沙窝荒漠化综合防治试验站的2010—2019年的沙尘天气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沙尘频次和时长主要集中在春季,其次是冬季,春冬两季的频次和时长各占全年的82.3%和79.4%。10 a间沙尘暴和扬沙频次总体变化趋势逐渐减少,而浮尘频次总体变化趋势逐年增加;沙尘时长总体变化趋势逐年增加。沙尘频次月变化与土壤湿度(10 cm)和大气湿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风速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扬沙年际发生频次与土壤温度(5 cm)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大气温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近10 a来,黑河流域中游荒漠区的沙尘天气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冬季,破坏性较大的沙尘暴和扬沙逐年减少,而浮尘逐年增加。沙尘频次的月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是浅层土壤湿度、大气湿度和风速。春季的浅层土壤湿度影响了沙尘暴和扬沙年际频次变化,浅层土壤温度影响了浮尘年际频次变化;冬季的浅层土壤温湿度和降水量影响了沙尘暴的年际频次变化,浅层土壤温度和大气温度影响了扬沙的年际频次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