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5篇
  21篇
综合类   3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张芮  薛莹  张崇良  任一平  徐宾铎 《水产学报》2018,42(7):1040-1049
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等影响着海洋鱼类群落动态及其稳定性。为深入研究海州湾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变化,根据2011年、2013—2016年春、秋两季在该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和结构冗余度分析方法,研究了海州湾海域春、秋季鱼类群落结构冗余度。结果显示,海州湾及邻近海域春、秋季鱼类均可划分为南北两个群落。春季北部群落的典型种包括方氏云鳚、细纹狮子鱼、黄鮟鱇和大泷六线鱼;南部群落的典型种为小黄鱼、短吻红舌鳎、方氏云鳚和星康吉鳗。秋季北部群落的典型种为棘绿鳍鱼、长蛇鲻和星康吉鳗;南部群落典型种包括短吻红舌鳎、棘头梅童鱼、鮸、矛尾虾虎鱼、小黄鱼和皮氏叫姑鱼。春、秋季鱼类群落响应单元数均为1,群落结构冗余度水平低;响应单元中种类与南、北鱼类群落典型种组成相似,表明海州湾春、秋季鱼类群落空间结构特征主要受方氏云鳚、细纹狮子鱼、小黄鱼、棘绿鳍鱼和长蛇鲻等少数种类决定。决定海州湾及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的可替代种类较少,当主要种类受损时,群落结构会发生较大变化,鱼类群落结构稳定性较低。  相似文献   
112.
为解决酿酒葡萄生长状态自动监测问题,该文提出基于机器视觉和视频处理技术的自动监测系统,开发了多角度可变形部件模型的葡萄叶片检测算法和基于颜色特征的判别模型跟踪算法。在叶片检测方面,该算法对颜色特征图像采用可变形部件模型训练出多角度叶片检测器,通过多模型匹配后产生叶片检测候选集合,选择集合中得分最高的检测结果作为最后的定位信息;在跟踪方面,结合图像中目标的颜色直方图,建立具有区分背景和目标的组合判别模型,并将位置函数的最大值作为相邻帧的目标位置,从而实现对叶片目标的实时跟踪。试验结果表明,该文检测算法对自然条件下的葡萄叶片平均检测率为88.31%,误检率为8.73%;叶片跟踪的准确性也相对较高,其重叠率高达0.83,平均中心误差为17.33像素,其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为葡萄生长状态的自动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3.
水分胁迫度及时期对设施延迟栽培葡萄耗水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研究水分胁迫对葡萄耗水规律和产量的影响,2012—2014年在甘肃省张掖市水务局灌溉试验站连续开展3 a设施栽培葡萄水分胁迫试验,将葡萄划分为萌芽、新梢生长、开花、果实膨大、着色成熟5个生育阶段,各生育期分别设1个土壤含水率下限为55%的田间持水率(field water holding capacity,FC)供水水平(中度水分胁迫)和1个土壤含水率下限为65%FC的供水水平(轻度胁迫),以下限为75%FC为对照,研究3种供水水平下葡萄日耗水强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变化。结果表明:1)3个试验年度设施栽培葡萄在果实膨大期日耗水强度均达到最高值,该阶段为设施葡萄需水临界期。2)水分胁迫对葡萄各生育期耗水强度有明显的影响,萌芽期中度水分胁迫降低该阶段耗水强度,但随后复水后耗水量迅速恢复并出现复水补偿增长效应;开花期时间较短,中度水分胁迫对耗水的影响在随后生育期(果实膨大期)才体现出来;着色成熟期中度水分胁迫也显著降低葡萄在胁迫时段的耗水强度;新梢生长期轻度水分胁迫显著影响葡萄日耗水强度。3)2012年萌芽期中度胁迫能提高葡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效应随胁迫年度持续逐渐减小,2013和2014年产量与充分供水处理差异不显著。研究可为深入理解设施栽培葡萄的耗水特性和设施葡萄节水高效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4.
科学有效的灌溉方式对鲜食葡萄生长发育以及水资源的集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我国鲜食葡萄研究现状,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水分胁迫对鲜食葡萄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影响,并就其研究进展提出展望,为我国设施栽培葡萄种植制定合理、科学的水分管理模式提供一定的实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5.
解磷微生物(Phosphate-solubilizing microorganism,PSM)作为改善作物磷供应的一类重要植物促生菌,不仅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效磷的利用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还能有效减少土壤的磷素流失。不良环境PSM特指具有不良环境适应性的PSM,对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耐高温、耐寒、耐盐3种不良环境PSM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对其在农业生产、固废利用、生态治理等领域的应用进行阐述。针对不良环境PSM的各研究热点,剖析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结合目前组学技术、全基因组以及宏转录组技术的发展,为对不良环境PSM的选育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对未来可开发利用的不良环境PSM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对不良环境微生物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究种植方式对定西市安定区高原夏芹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芹菜品种文图拉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以露地平作(CK)为对照,设置全膜双垄沟播(SL)、覆膜垄作(LM)、无膜垄作(L)、全覆膜平作(PM)4种种植方式,测定全生育期芹菜叶片SPAD值,茎秆中粗纤维素、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生物产量、可食率及经济产量。【结果】平作处理SPAD值在全生育期内持续增长,起垄处理SPAD值在全生育期内先增大后降低。与CK相比,SL处理粗纤维素、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均与CK无显著性差异,可溶性糖较CK显著提高34.2%;LM处理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均与CK无显著性差异,粗纤维含量显著提高61%;L处理粗纤维、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与CK无显著性差异,维生素C含量显著提高56%;PM处理粗纤维、维生素C、可溶性糖与CK无显著性差异,可溶性固形物较CK显著降低25%。LM和L处理显著抑制芹菜株高。各处理芹菜经济产量从大到小排序为PM>CK>SL>LM>L,净利润最优为PM处理。【结论】高原夏芹菜种植方式以全覆膜平作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117.
118.
【目的】探索高原半干旱地区陇椒在不同土壤水分和菌肥施用条件下的高产优质栽培模式。【方法】采取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置3个全生育期水分梯度:45%~55%θf(W1)(θf为田间持水率)、55%~65%θf(W2)、65%~75%θf(W3);在此基础之上分设3个菌肥管理,F0:不施菌肥,F1:6 g/m2(基施3 g/m2,开花坐果期追施等量菌肥),F1:12 g/m2(基施6 g/m2,开花坐果期追施等量菌肥),共9个水分和菌肥组合处理,用于研究不同水菌组合对陇椒的光合特性、SPAD值、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施加菌肥对陇椒光合作用、产量、果实品质均有正向作用,菌肥施用量存在阈值,6 g/m2菌肥施用量总体表现最佳。土壤水分为45%~55%θf的处理有助于陇椒品质提升,总体上土壤水分为65%~75%θf的条件下陇椒的光合特性、SPAD值、总...  相似文献   
119.
为探索桑叶原生质体制备和精确计数的方法,以桑树新一之■多倍体系列的组培自生根苗为材料,通过优化酶解液配方,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叶片原生质体计数试验。结果表明,酶解液为5%纤维素酶-R10+5%果胶酶+20 mmol/L KCl+20 mmol/L MES+0.4 mol/L甘露醇+10 mmol/L CaCl2+5 mmol/L β-巯基乙醇+0.1%BSA(pH 5.7)时,取28.26 mm2叶片组织,在5 mL酶解液中黑暗静置3 h,耗时较短,酶解较为充分。将酶解液稀释100倍后过滤上机,可以准确高效地检测细胞数;使用移液器量取剩余滤液体积,可以准确计算出上机吸取的滤液体积;由此,可以较为准确快速地分析制备滤液中的原生质体数目。研究结果优化了解离桑树多倍体得到原生质体的条件,为快速检测原生质体数目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0.
试验旨在探明不同覆盖材料对西北地区青贮玉米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在甘肃省中部的永登县中川镇廖家槽进行田间试验,以青贮玉米品种“陇青贮1号”为材料,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普通白色地膜(M1)、黑色地布(M2)、生物降解膜(M3)、液态地膜(M4),测量株高、茎粗、叶面积、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果穗产量、果穗率、籽粒含水率、全株含水率、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结果显示,成熟期M1玉米的株高较M2、M3、M4分别高0.7%、7.7%、14.2%。M1、M2、M3、M4在拔节期对玉米茎粗、株高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成熟期单株叶面积表现为M4>M2>M1>M3。与M2、M3、M4处理相比,M1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高122.2%、68.7%、68.3%,果穗产量分别高26.6%、24.7%、57.8%,鲜草产量分别提高6.5%、9.0%、10.2%,干草产量分别提高20.4%、25.2%、36.9%。果穗率、籽粒含水率表现为M4>M2>M3>M1,全株含水率表现为M4>M3>M2>M1。研究表明,液态地膜不利于西北地区青贮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