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24篇
  10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烟叶的质量受土壤条件、品种、栽培技术、气候和烘烤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土壤条件中的土壤酸度是影响土壤养分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决定因素之一。本试验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采用“YH调酸材料”调节植烟根际土壤pH,解决植烟根际土壤中pH过高对烤烟的产量和产值存在的不利影响,有效的改善土壤的结构状况,使土壤肥料因素得到改善,协调烟株养分吸收,促进烟株正常生长发育;随之显著提高烤烟的产质量和降低碱性植烟根际土壤中的pH的目的。  相似文献   
62.
以川芎为试材,从叶片中提取总RNA,经过RT-FCR获得甜菜碱醛脱氢酶(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基因的cDNA,纯化后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Top10,获得甜菜碱醛脱氢酶全长基因序列,以期构建植物表达载体.结果表明:甜菜碱醛脱氢酶全长核苷酸长度为1 527 bp,编码508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已发表序列HM35276进行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100%.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中,构建重组质粒pBI121/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并将所获重组质粒经过双酶切和PCR处理后进行序列测定,证实表达载体上含有目的片段,且连接、构建正确,为BADH的进一步表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3.
【目的】淹水胁迫影响棉花生长发育,持续淹水可导致棉花减产甚至绝产,增强棉花适应淹水胁迫的能力对棉花抗涝夺丰收至关重要。乙烯(Ethylene)是备受关注的重要信号分子,在植物抗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缓解棉花淹涝伤害中作用和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以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K638为材料,在山东棉花研究中心试验站(山东临清)的田间电动遮雨棚内,对盛花期棉花淹水处理10 d,通过叶面喷施乙烯信号通路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 1-MCP)或乙烯合成前体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 ACC)抑制或促进棉株体内乙烯合成,探究了乙烯含量对棉花适应淹水胁迫的作用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与未喷施的淹水处理相比,喷施1-MCP乙烯含量降低了5.3%,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厌氧代谢酶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 ADH)、丙酮酸脱羧酶(Pyruvate decarboxylase, PDC)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分别降低了39.2%、37.8%、20.5%和8.2%,主茎功能叶光合速率和单株干物质质量分别提高了13.5%和3.3%,籽棉产量提高了4.6%;而ACC的效果相反,喷施ACC促进受淹棉株体内乙烯积累,乙烯含量升高了8.0%,MDA、ADH、PDC和LDH分别增加了19.5%、17.5%、11.2%和8.0%,光合速率和单株干物质质量分别降低了6.0%和7.7%,籽棉产量减少了8.0%。由此可见,降低棉株体内乙烯含量,可显著降低活性氧对细胞膜的损伤,抑制厌氧代谢有毒产物的积累,减轻淹水胁迫下棉花所受的低氧损伤,缓解受淹棉株光合生产和生长发育的受抑制程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淹水胁迫造成的伤害,是提高棉花适应淹水胁迫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4.
从江西赣南地区采集罹病的粉虱上分离得到座壳孢ZKB-1,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序列分析鉴定为扁座壳孢Aschersonia placenta。菌株ZKB-1对单糖、双糖、多糖等碳营养和有机氮、无机氮等氮营养的利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菌株ZKB-1的菌丝生长以可溶性淀粉和酵母浸粉的最好(生长速率分别为0.56和0.60 mm/d),以葡萄糖和硫酸铵的最差(生长速率分别为0.36和0.44 mm/d)。菌株ZKB-1的分生孢子产生以葡萄糖和硝酸钾的最多(第21 d时的产孢量分别为7.78×107和1.40×108孢子/cm2),以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最少(第21 d时的产孢量分别为0.63×107和1.20×107孢子/cm2)。菌株ZKB-1在19~31℃均能正常生长,其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8和25℃。本研究结果可为扁座壳孢菌的发酵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其中水利工程的建设功不可没。在新时代,我国将民生发展放在主要位置上,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就是大力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农业发展的作用。基于此,探讨水利工程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从农村发展现状的改变、农业生产水平等方面阐述了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于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是提高农村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措施,是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66.
棉花对初蕾期物理伤害的调节补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在蕾期常遭遇冰雹所致的物理伤害,但棉花具有一定的调节补偿能力。明确棉花对不同程度物理伤害的补偿效应,对灾后棉田管理具有指导意义。以山东主栽棉花品种K836为材料,于2014—2015年棉花现蕾后第5天在山东省临清市设置去顶去叶(RTL)、去顶留1叶(RT+1LM)、去顶留叶(RT+ALM)、留顶去叶(TM+RL)、留顶留1叶(TM+1LM)以及未损伤的正常植株(CK) 6个处理,研究不同程度损伤对棉花生长发育、叶面积动态、净光合速率、生物量、棉柴比、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棉花单株干物质量, TM+1LM处理在15 DAT和30DAT(物理伤害后天数)分别比CK降低59.0%和12.1%,但在45DAT和60DAT与CK无差异;其余伤害处理在15~60 DAT均不同程度降低。叶面积指数变化动态与干物质积累趋势一致。处理45 DAT内, RTL、RT+1LM、RT+ALM和TM+RL的净光合速率均低于对照,且高峰值出现时间推迟, TM+1LM的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及高峰值出现时间与对照一致。TM+RL生物产量较CK降低18.2%,而RTL、RT+1LM、RT+ALM和TM+1LM的生物产量与CK相当; RTL、RT+1LM、RT+ALM和TM+RL的棉柴比分别比CK降低52.6%、47.3%、36.8%和23.7%,而TM+1LM的棉柴比与CK无明显差异。RTL、RT+1LM、RT+ALM和TM+RL单位面积铃数分别减少19.0%、7.2%、9.9%和15.6%,单铃重分别降低23.2%、8.9%、8.9%和19.6%,籽棉产量分别降低36.3%、17.5%、15.5%和31.9%,而TM+1LM的铃数和单铃重没有显著降低,籽棉产量与CK相当。据此,把蕾期物理损伤分为轻度损伤(TM+1LM)、中度损伤(RT+1LM、RT+ALM)和重度损伤(RTL、TM+RL),其减产幅度分别在5%以内、15%左右和30%以上。对于轻度和中度损伤棉田,宜加强水肥管理促进棉花补偿性生长,减少产量损失;对于重度损伤棉田,可以考虑改种其他短季作物。  相似文献   
67.
施肥量对抚仙湖北岸水稻土氮磷钾垂直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抚仙湖北岸蔬菜施肥量过大,易使养分流失的问题,采用室内土柱淋溶模拟试验法,探讨了不同施肥量对水稻土N、P、K垂直迁移状况和流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淋溶条件下,土壤速效N随水垂直向下迁移的流失量大,在不施N肥的条件下,每公顷的N流失量,砂壤土为381 kg,壤粘土为85 kg;且流失量与施N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被土壤吸附的量很小。而土壤有效P随水垂直向下迁移距离短且迁移量小,流失量也极少,主要被土壤吸附在施肥层(0~20 cm),上层土壤有效P沉积量与施P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P流失量与施P量关系不明显;不管是砂壤土还是壤粘土,每公顷土壤P流失量仅为0.007~0.014 kg。土壤速效K随水垂直向下迁移距离长短及迁移量多少与施K量呈正相关,但速效K流失量很小,每公顷的K流失量,砂壤土为12.00~23.02 kg,壤粘土为4.81~7.91 kg,绝大部分被土壤吸附。  相似文献   
68.
云南省峨山县旱坡地抗旱甘蔗品种(系)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适宜山地甘蔗栽培的抗旱优良品种,解决山地甘蔗发展因干旱胁迫而面临着单产和糖分不高等问题,在云南省峨山县旱坡地实际栽培条件下,开展6个抗旱甘蔗品种(系)的种植比较试验研究,并采用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2个主要指标对甘蔗品种的抗旱性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德蔗03/83’、‘高海拔一号’和‘云蔗03/103’的抗旱性能较好(高产和高糖),3个品种的蔗茎产量依次为97.80、83.05、72.40 t/hm2,分别为对照种产量(‘新台糖22号’,88.16 t/hm2)的110.93%、94.20%、82.11%,蔗糖产量分别为11.01、11.30、10.58 t/hm2,比对照种的蔗糖产量(9.95 t/hm2)分别增产10.65%、13.57%、6.33%。因此,‘德蔗03/83’、‘高海拔一号’和‘云蔗03/103’可初步作为山地甘蔗的抗旱优良品种,其宿根性有待于进一步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69.
星云湖径流区马铃薯控肥技术对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星云湖径流区马铃薯生产中,农户施肥过量导致土壤养分残余量增加、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生态失衡,特别是对湖泊水质产生影响的实际问题,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与室内检测分析的方法开展了不同施肥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冬作马铃薯施N量300~600 kg/hm2,块茎产量及N肥的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均随着施N量增加而下降,以施N量300 kg/hm2的最高,分别为56278.5 kg/hm2、64.3%、108.0 kg/kg、186.2 kg/kg;施P2O5量75 kg/hm2与施P2O5量150 kg/hm2的马铃薯块茎产量基本接近 (分别为55173.0、55911.8 kg/hm2),但马铃薯P 肥的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及偏生产力,均以施P2O5量75 kg/hm2的最高,分别为15.5%、40.5 kg/kg、711.0 kg/kg;同样施K2O量150 kg/hm2与施K2O量300 kg/hm2的马铃薯产量差异较小(分别为55173.0、55911.8 kg/hm2);施肥方法以基肥+1 次追肥的植株N、P、K吸收量最高,产量也最高。星云湖径流区冬作马铃薯控氮减磷施肥技术:施N 300~450 kg/hm2、P2O5 75~105 kg/hm2、K2O 150~225 kg/hm2为宜(对于前作为水稻或肥力差的田块可采用施肥结构的上限);基肥施用比例N、P2O5、K2O分别占70%、100%、70%,均匀撒施于播种沟(肥料不能与种薯接触),余下肥料于现蕾期前兑水浇施。研究结果已应用于当地的冬马铃薯生产,实现了高产高效,同时削减了农田氮磷流失量,对星云湖水治理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发展虫生真菌的抗药性是协调生防与化防,稳定真菌杀虫剂应用效果的一个重要策略。本研究从代表性地区采集植物病原样本,分离得到35株菌株,鉴定为3属5种,即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长柄链格孢菌Alternaria longipes和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应用菌落直径法测定其对苯菌灵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的11株灰葡萄孢霉菌株中,最高EC50为936.2670μg·mL^-1;12株青霉属菌株中,最高EC50为0.0384μg·mL^-1;12株链格孢菌株中,最高EC50为703.5557μg·mL^-1。其中灰霉和链格孢属菌株中有4株EC50大于600μg·mL^-1的高抗菌株,即灰葡萄孢霉的菌株SD2和SD1以及茄链格孢的菌株CC2-2和LF1-2,这4株菌株可作为遗传转化抗性基因克隆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