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6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4篇
  2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21.
<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病毒变异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2006年夏季以来,我国的许多省市先后发生本病,发病率接近100%,病死率在30%~50%左右,有的猪场的病死率达到  相似文献   
122.
云杉线小卷蛾Zeiraphera canadensis Mutuura & Freeman在渭源、漳县、岷县等地针叶林内大面积发生,我省祁连山林区也有发生。受害树种主要为云杉。为了掌握其林间分布规律、主要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更好地开展虫情测报和防治工作,我们于1985年至1987年对渭源县会川林场索爷林地进行了调查。一、调查地概况索爷有林地面积为5324亩,其中天然林2800亩,人工林2524亩,优势树种为云杉,其次是落叶松和少量冷杉。林分以幼、  相似文献   
123.
FSLN-A大型病害动物焚烧炉的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型病害动物焚烧炉研制是农业部批准了吉林省省本级无害化处理建设项目。我们经过前期考察、调研、对比,本着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的原则,吉林省动物卫生监督检验所与营口市辽河特种制冷设备厂合作,经过近三年时间对中型样炉的反复设计和研制,在长岭县腰井子建成了FSLN-A大型病害动物焚烧炉。并于2005年2月配套建成了厂区建设面积为24500㎡、土建面积为3110㎡、焚烧车间为1080㎡的吉林省动物卫生安全处理中心,它是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设项目的重点之一,是我省对病害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的中心。揭开了我省动物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24.
为研究不同比例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日粮对绵羊消化代谢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试验选用12只体况良好、体重为(30±1)kg的6月龄杂交代公羊,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不同箭筈豌豆添加水平的日粮。两组饲粮中,大麦(Hordeum vulgare)∶箭筈豌豆比例分别为8∶2和6∶4。预饲期为15 d,正式饲喂实验为6 d,试验羊转入代谢笼内采用全收粪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2组间干物质采食量及营养物质消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6∶4组的单位代谢体重的氧气日消耗量有高于8∶2组的趋势(P=0.083),2组间甲烷、二氧化碳排放量各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可知,箭筈豌豆添加比例为20%和40%的日粮饲喂绵羊在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效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25.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从向日葵(Helianthusannuus)基因组中鉴定了13个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long-chain acyl-CoA synthases,LACSs)家族基因,其分布在向日葵8条染色体上。系统发育树显示,HaLACS家族成员分为6个亚族,且同一亚族成员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蛋白保守基序。基因复制分析发现HaLACS家族扩增的主要因素是片段复制。HaLACS的启动子区域富含逆境响应和植物激素调控相关元件。表达谱分析显示HaLACS在向日葵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比较2个向日葵品种(高/低亚油酸含量)中HaLACS在种子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HaLACS呈现差异表达。qRT-PCR结果表明,200mmol·L-1 NaCl处理24 h后,7个HaLACS在茎中的表达量与同期对照相比显著上调;100μmol·L-1 ABA处理3 h后,8个HaLACS在根中的表达量显著上调;15%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后,多数HaLACS在不同组织中呈现诱导表达。综上,向日葵LACS基因家族不仅参与了向日葵脂质的合成,而且在应对非生物胁迫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6.
西江农场于2005年1月份开始以当家品种新台糖22作对照,对新台糖89/1626的生产适应性进行探索引种.通过两年的试种结果表明:新台糖89/1626在综合性状上表现优良,在该蔗区属于较有优势的品种,应适当加以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127.
间作和施氮是提高饲草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然而,在西北旱区青贮玉米-豆科作物间作系统的适宜施氮量尚不明确。本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种植方式(青贮玉米-拉巴豆间作,silagecorn/Dolichos lablabintercropping,SL;青贮玉米-秣食豆间作,silagecorn/foddersoybeanintercropping,SF;青贮玉米单作,silage corn monoculture, S)和4种施氮水平(N1:0 kg hm–2; N2:120 kg hm–2; N3:240 kg hm–2; N4:360 kg hm–2)。分析种植方式和施氮水平对饲草作物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探索适宜西北旱区的玉-豆间作组合及施氮量。结果表明,与S处理相比, 2019年和2020年SL处理的干草产量分别显著增加8.94%和8.68%,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增加12.28%和8.90%。间作较单作显著提高了饲草作物的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了淀粉和中性洗涤纤维含...  相似文献   
128.
本研究于2019年在河西地区设置青贮玉米(Zea mays)单播(Z)、青贮玉米-秣食豆(Glycine max)混播(ZG)和青贮玉米-拉巴豆(Dolichos lablab)混播(ZD)3个种植方式,每个方式下设置6种灌溉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灌溉模式对饲草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ZG和ZD的鲜干草产量显著(P<0.05)高于Z,鲜草产量较Z分别增加19.1%和16.4%,干草产量分别增加12.7%和9.0%.同一种植方式下,后期轻度亏水(I4)、前期轻度亏水(I5)和充分灌溉处理(I6)的鲜干草产量显著(P<0.05)高于重度亏水(I1),平均鲜草产量较I1分别增加39.1%、45.9%和46.6%,平均干草产量较I1分别增加35.8%、44.2%和43.8%.2)混播处理较单播提高粗蛋白含量,明显降低淀粉、酸性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进而提高相对饲用价值(RFV),且ZG较Z显著(P<0.05)增加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产量.I5的平均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和RFV显著(P<0.05)高于I1,6种灌溉模式中I5的粗蛋白、淀粉、粗脂肪和粗灰分的产量最高.3)ZG和ZD较Z显著提高(P<0.05)水分利用效率(WUE).I5和I6的收获期土壤贮水量和蒸散量显著(P<0.05)高于I1,且I5的WUE显著(P<0.05)高于I4和I6.所有处理中ZG-I5的WUE以及粗蛋白、粗脂肪和淀粉的产量最高,并且鲜干草产量仅次于ZG-I6,该处理是适宜河西地区青饲玉米生产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9.
为探究不同利用方式下种植模式和施氮对牧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在甘肃环县对栽培草地设置放牧(G)和刈割(M)两种利用方式,每种方式下设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单播(W)、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单播(H)与两者混播(WH)3种种植模式及0(N1)、80 kg·hm-2(N2)和160 kg·hm-2(N3)3个施氮水平.结果表明:1)放牧较刈割显著提高了总鲜、干草产量,显著降低了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进而提高了相对饲用价值(RFV).2)WH和H处理较W显著增加了鲜、干草产量,且WH显著高于H;WH和H较W显著提高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了NDF含量,进而显著提高了RFV.3)总鲜、干草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提高,N2和N3处理的粗蛋白、粗脂肪显著高于N1,而NDF和ADF显著低于N1,并显著提高了RFV.因此,无芒雀麦和红豆草混播草地在放牧下施氮160 kg·hm-2是一种适宜陇东地区放牧型栽培草地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0.
为了探究禾豆间作模式与施氮水平对饲草产量及水氮吸收利用的影响,明确适宜河西地区青贮玉米生产的管理措施。于2019年在河西地区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3个种植方式(LM:青贮玉米-拉巴豆间作;FM:青贮玉米-秣食豆间作;M:青贮玉米单播)和4种施氮水平(N1:0 kg·hm~(-2);N2:120 kg·hm~(-2);N3:240 kg·hm~(-2);N4:360 kg·hm~(-2))。结果表明:N2、N3和N4较N1显著提高了玉米和豆科作物的鲜干草产量以及总产量,其中总鲜草产量较N1分别提高29.60%、57.83%和61.45%,总干草产量分别提高30.73%、59.14%和61.27%。FM的鲜草和干草总产量显著高于M,较M分别增加了5.74%和6.26%。N3和N4较N1显著降低了收获期土壤贮水量,但耗水量无显著差异,并显著提高了群体水分利用效率(WUE_B),且FM的WUE_B显著高于M。N2、N3和N4较N1显著增加了玉米和豆科作物的氮含量及吸收量,且N3较N4显著提高了青贮玉米、豆科作物以及群体的氮肥利用效率(NUE)。FM和LM的总氮含量及吸收量显著高于M,且FM的NUE显著高于LM。所有处理中FM-N3获得了最高的WUE_B(65.22 kg·hm~(-2)·mm~(-1))和NUE(1.21 kg·kg~(-1))。综合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两方面的结果,FM-N3是适宜河西地区禾豆饲草间作种植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