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74篇
基础科学   6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褐色中脉bmr高粱研究与利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高粱作为一种饲草作物受到广泛的重视。由于高粱具有抗旱性强、水分利用效率高的特点,在干旱地区可成为优势饲草作物。bmr高粱与普通高粱相比木质素含量降低5%~50%,可显著提高饲草的适口性,增加消化率,因此引起了国内外高粱育种家的广泛关注。有关bmr基因与饲草产量、品质、饲喂效果等研究已取得长足进展,bmr基因已成功导入普通高粱和苏丹草品种,并育成高产、优质BMR饲草杂交种商品化生产,表现出广阔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
1959年,毛泽东主席在《党内通讯》中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著名论断。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农业机械从无到有。20世纪70年代,在人民公社时期,基层普遍成立农机站,开始对部分耕地进行平整改造,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创造了基础条件;9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收割机、插秧机、  相似文献   
23.
播种深度对高粱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明确高粱的适宜播种深度,观察不同高粱品种对不同播种深度的耐深播差异,研究了8 种播种深度对3 个高粱品种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出苗时记载不同播种深度下高粱的出苗速度和出苗率,出苗结束后,调查其地上部分幼苗生长量、胚轴长度和种子根长度。结果表明: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幼苗出苗速度明显减慢。在播深3 cm、5 cm和7 cm处理下,各品种从播种至出苗需要5 天,在播深8 cm、10 cm、12 cm 和13 cm 处理下,需要5~7 天,在播深17 cm 处理下为7~11 天。在播深12 cm、13 cm 和17 cm处理下‘晋中0822’较其他2 个品种从播种至出苗所需时间早2~4 天。不同播深处理下高粱完成出苗所需要时间也不尽相同。在播深3 cm、5 cm和7 cm处理下,各品种完成出苗所需时间为9 天,在播深8 cm、10 cm、12 cm和13 cm处理下,需要9~13 天,在播深17 cm处理下需13 天。品种‘晋中0822’在播深8 cm、10 cm、12 cm和13 cm处理下9 天完成出苗,较其他2 个品种早。播种深度对3 个高粱品种的出苗率亦有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3 个高粱品种的平均出苗率不断降低。3 cm和5 cm为高粱最适播种深度。在播深3 cm、5 cm、7 cm、8c m、10cm和12 cm处理下品种‘晋中0822’出苗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此外,播种深度对幼苗的生长发育也有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深度增加,3 个高粱品种的地上部分幼苗生长量和种根长显著降低,而胚轴长度显著增加。在3cm和5 cm播深处理下幼苗生长量、种根长和胚轴长与其他各处理差异显著。在播深7 cm、8 cm、10 cm、12 cm、13 cm和17 cm处理下‘晋中0822’品种各指标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4.
A1Tx3197曾经是我国广泛应用的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高粱丝黑穗病病菌生理小种分化,该不育系以及用其配制的杂交种逐渐失去了对高粱丝黑穗病菌的抗性。同时该不育系小花败育日渐严重,制种产量极低,甚至造成绝收。为了改良A1Tx3197的抗病性及抗败育性,本研究利用A2保持系在A1位点含有A1育性恢复基因MS1MS1和在A1细胞质背景下表现恢复的特点,以不育系A1Tx3197为轮回亲本,以含有抗丝黑穗病、抗败育基因的BV4为供体,通过杂交和多代回交,得到含有双抗基因的A2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保持系BSx3197(MS1ms1ms2ms2),在该材料自交的同时,用其对A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细胞核代换,经过多代回交和自交,最终育成了抗丝黑穗病、抗败育的A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2Sx3197和保持系BSx3197(MS1MS1ms2ms2)。结果表明,新选育的不育系A2Sx3197在A1和A5细胞质背景下表现恢复,在A2、A3、A4、A6和9E细胞质背景下表现不育,丝黑穗平均发病率为0~0.8%,败育率为0~8.4%,抗丝黑穗病性、抗败育性明显优于被改良不育系,接近或达到抗原供体BV4水平;而在抽穗期、株高、穗长、穗宽、千粒重、穗粒重、粒色、壳色、穗形、穗型等主要性状方面与A1Tx3197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5.
建国以来中国高粱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高粱以其高产、抗旱、耐瘠、耐涝、耐盐碱的特性及秆、穗的多种用途 ,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北方人民赖以生活的重要作物 ,已有 5 0 0 0年的栽培历史。 2 0世纪初至今 ,中国高粱生产大体经过了自然品种利用、杂种优势利用及栽培目的转型三个阶段。中国的高粱品种改良始于 2 0世纪初叶 ,当时仅有少数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进行高粱品种的收集、保存和研究工作。 5 0年代以后 ,全国各科研单位在系统选育新品种的基础上普遍开展杂交育种工作 ,育成不少新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利用。 80年代是中国高粱育种全面发展时期 ,同时也是高粱生产的转型期 ,育种目标逐步向专用型调整 ,酿造、饲用等专用高粱品种相继问世和推广 ,对酿造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晋裕38号”谷子2005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7.
A3 CMS在甜高粱育种中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5个高粱不育系、6个甜高梁杂交种和甜格雷兹为材料,通过对茎秆含糖量和鲜重的测定分析,研究利用A3CMS选育不育化甜高粱杂交种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同核异质不育系在茎秆含糖量方面差异不显著,同核异质杂交种在茎秆产量上差异不显著,但茎秆含糖量差异显著,A3杂交种的含糖量明显优于A1杂交种。认为,利用A3CMS选育不育化甜高粱杂交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8.
以高粱3个A2类型杂交种(A2TX622×晋粱5号、A2V4×1383-2、A2V4×晋粱5号)和3个A3类型杂交种(A3299×1174、A32457×1174、A3JW×1174)的F2群体为材料,来进行A2、A3类型高粱F2代花粉碘染色率与田间自交结实率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3个A2类型F2群体联合分析结果的回归方程为RT=1.188×R0.25+0.906×R0.75+0.915×R1.0,3个A3类型F2群体联合分析的回归方程为RT=0.188×R0.25+0.832×R0.75+0.933×R1.0,所有6个F2群体联合分析的回归方程为RT=0.193×R0.25+0.896×R0.75+0.949×R1.0。RT与R0.25、R0.75和R1.0之间确实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回归关系,而且品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9.
"晋谷50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抗病、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广的谷子新品种,2010年通过了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该品种杂种优势强,根系发达,分蘖性强,成穗率高,全生育期1 26天.株高约1 1 0厘米,穗长25厘米,穗粗大、棍棒形,穗码松紧度中等,穗粒重18克,千粒重约218克.籽粒饱满,黄谷,米色金黄,口感好.花期集中,灌浆速度快,抗逆性强,抗旱、抗倒,抗谷瘟病、黑穗病和白发病.植株生长整齐、健壮,丰产性好.籽粒蛋白质含量13.1%,脂肪含量4.4%,直链淀粉含量16%,胶稠度1 24毫米,品质优良,商品性好,香味浓郁,黏糊炼汤.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348公斤.  相似文献   
30.
晋杂16(原名晋早94-2)是山西省农科院高粱所研究员张福耀等选育的早熟、高产、多抗高粱新品种。1992年利用外引不育系黑龙11A为母本,本所自选抗旱、坚秆、早熟恢复系2691为父本组配而成。1998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早熟品种,在春播早熟区生育期132天左右,株高180cm左右,穗长24cm,穗粒重75.4g,千粒重26.5g,红粒黑壳,粉质,穗呈纺锤形,二、三级枝梗多,根系发达,茎秆粗壮。1996~1997年经所内抗性鉴定,高抗高粱丝黑穗病,并具有抗倒伏,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