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前在我省推广的夏播高梁杂交种有:豫粱四号、豫粱五号、豫粱六号、豫粱七号、豫粱八号等.其中"豫粱八号"产量高,品质好,非常适合深加工,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
甘南藏羊肉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甘南藏羊肉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南藏羊肉蛋白质含量达22.45%,脂肪含量2.94%,矿物质总量410.046 4 mg/kg其中Cu 2.886 0 mg/kg、Fe 2.044 4 mg/kg、Zn 10.116 0 mg/kg、K 395.0 mg/kg,与当地蒙古羊相比,甘南藏羊肉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丰富等特点.  相似文献   
23.
以周麦22为研究对象,寻找在不同水肥条件下达到“高产、稳产、增产”的优化配合方案.结果表明,在W3(底墒水+拔节水+灌浆水)、N3(16 kg/亩)条件下可以实现水肥高效配合,在此条件下周麦22产量、千粒重、穗粒数以及亩穗数均为最高,分别为566.3 kg/亩、47.9 g、43.8粒/穗、52.8万/亩,但与其他处理组合的显著性差异不尽相同;越冬期总茎数以N5(24 kg/亩)最高,拔节期、成熟期群体均以W3N4(20 kg/亩)处理组合为最高,成穗率则以W3N3(16 kg/亩)处理组合最高.  相似文献   
24.
2011年小麦返青前豫东地区小麦黄苗现象表现明显,并有其自身特点。中国气象局监测显示.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2月28日.中国北方冬麦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3。8成.其中黄淮等地偏少6~8成。黄淮区域平均降水量仅61.7mm,较常年同期少约5成。由于持续降水偏少.中国北方冬麦区遭遇本世纪以来历史同期最严重的气象干旱,  相似文献   
25.
“豫粱八号”酿造及综合利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试验目的 在目前推广品种中确定最适酿造的高粱品种,研究“豫粱八号”高粱的酿造特性。  相似文献   
26.
“豫粱八号“高粱密度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试验目的通过对不同的密度进行栽培试验,从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豫粱八号”高粱的栽培技术措施,使“豫粱八号”高粱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潜力。2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材料采用新审定的杂交种“豫粱八号”高粱,以前的高梁品种在种植时密度多采用6000株/667m2为宜,为了摸索出“豫粱八号”的最适宜密度,在前几  相似文献   
27.
1 试验目的 本试验旨在为高梁生产探索出一条新路子,为农民种植高梁及产后深加工摸索经验,为实现高产高效的双高农业奠定基础. 2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法 高梁品种利用本所新育成的新杂交种"豫粱八号"做试验材料,该杂交种品质优良,淀粉含量高达72.84%,是一个理想的深加工型高梁品种.我们在高梁收获后把高梁籽粒先用清水冲洗,然后再浸泡,泡后进行磨浆,磨出的浆进行过箩,把过好箩的浆放在缸内进行沉淀,沉淀后的清水倒掉,把较浓的液体做熟后喂猪或喂牛.  相似文献   
28.
牦牛“曲拉”干酪素凝乳酶的选择及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曲拉”为原料,研究不同酶在凝乳酶干酪素制作中的应用效果,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皱胃酶、木瓜凝乳酶、微小毛霉凝乳酶3种酶最佳工艺参数进行筛选,结合生产成本,优选出微小毛霉凝乳酶为生产凝乳酶干酪素的酶制剂,其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浓度3.75 mL/g,pH 7,温度55℃,CaCl2添加量12 g/kg。制品出品率73.49%,感官得分9.49,蛋白质含量85.25%,灰分7.23%,脂肪0.45%,符合QB/T3780-1999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9.
针对红香椿1号的生长特点,介绍了其温棚栽植的管理技术,除做好入棚前的准备工作外,棚内管理要加强温度调控,湿度调控、肥料追施和椿芽采摘,以期为该品种的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0.
金针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金针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及其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为防治金针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