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0 毫秒
51.
根据黑白轮枝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及其近似种β-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序列差异,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和1条Taq Man-MGB探针,建立了黑白轮枝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对供试黑白轮枝菌及其近似种实验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只有黑白轮枝菌可被检出。通过对反应体系的优化,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引物终浓度为1.0μmol/L,探针终浓度为0.7μmol/L。灵敏度试验结果显示,最低检测限量为总DNA含量10 pg(20μL反应体系)。此方法快速灵敏,为快速检测黑白轮枝菌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2.
盛强  罗明  张祥林 《植物保护》2017,43(1):173-177
由黄褐假单胞Pseudomonas fulva侵染引起的辣椒细菌性叶斑病是近期在新疆北疆加工辣椒生产区发现的一种新病害。为评估辣椒品种对细菌性叶斑病的抗性水平,采用苗期人工接种结合田间调查,鉴定了生产中13个主栽辣椒品种对细菌性叶斑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对细菌性叶斑病均无免疫性,但不同辣椒品种对辣椒叶斑病抗性差异较大,‘改良佳线1号’和‘丰力红冠’为抗病品种;‘佳线4号’、‘新丰6号’、‘秦椒王’、‘陕早红’、‘宝丰2号’为耐病品种;‘红安6号’、‘朝天椒’为感病品种,高感品种为‘金塔’、‘铁皮椒’、‘红龙13’和‘超级韩国甜椒’。研究结果为辣椒的抗病育种和病害防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3.
法国向日葵种子中向日葵黑茎病菌的首次截获与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法国进境向日葵种子中分离到3株疑似向日葵黑茎病的菌株,对所有菌株进行形态学、致病性测定和分子序列比对分析。分离菌菌落乳白色或象牙色至灰白色,有大量黑褐色分生孢子器产生,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内含无色单胞、卵圆形分生孢子,有明显或不明显油球;针刺接种4片真叶向日葵幼苗的下胚轴,7~9d后茎部产生典型黑茎病黑色椭圆形病斑,病斑上着生黑色分生孢子器;菌丝DNA用ActF1/R1和ITS1/ITS4扩增,序列与NCBI基因库中P.macdonaldii序列相似性为98%~100%。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致病性检测结果显示,截获的3株菌均为向日葵黑茎病菌。  相似文献   
54.
【目的】为了查明新疆巴旦木果树病原病毒的种类,为病毒的分子检测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从巴旦木果树叶片中检测到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NRSV)。以阳性样品的总RNA为模板进行PNRSV外壳蛋白基因(CP)RT-PCR扩增,对预期430 bp大小的4个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结果表明,PNRSV新疆巴旦木分离物CP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世界各地已报道的分离物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别为80.0%~97.2%和80.1%~94.1%,其中与阿根廷分离物AY217的同源性最高;而与同属03亚组的苹果花叶病毒(ApMV)同源性较低,仅为52.9%~55.4%和45.6%~48.6%。新疆PNRSV各分离物之间CP基因高度同源。序列比对与系统发生树的分析显示,PNRSV新疆巴旦木分离物的株系属于GroupⅠ组。【结论】确定了PNRSV为侵染新疆巴旦木果树的病原病毒。这是PNRSV在新疆发现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5.
比较了内生细菌230、248、261菌株和诱抗剂水杨酸、壳聚糖中科2号、壳聚糖中科6号对哈密瓜细菌性叶斑病和疫霉病的诱导抗性作用及对哈密瓜叶片中防御酶系POD、PPO、PAL活性的影响。筛选出了具有诱导哈密瓜抗细菌性叶斑病和疫霉病菌复合侵染的内生细菌菌株,其中261菌株的诱抗效果可达78.2%,高于化学诱抗剂,且防病效果较持续稳定。施用水杨酸、壳聚糖中科2号、壳聚糖中科6号亦可诱导哈密瓜的抗病性,以壳聚糖中科2号最为显著,诱抗效果可达74.2%。结果表明:230、248、261菌株诱导接种和施用水杨酸、壳聚糖中科2号、壳聚糖中科6号处理哈密瓜幼苗,可显著提高叶片中PPO、POD和PAL的活性,并与哈密瓜植株抗病性增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6.
王翀  张祥林  张伟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9):1669-1680
[目的]通过对2005~ 2011年共计7年新疆出口农产品的转基因成分进行检测,了解新疆出口农产品中有无转基因产品.[方法]用试剂盒法提取供试样品的核酸,采用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1204- 2003、SN/T 1943 - 2007、SN/T 2584 - 2010、SN/T 2668 - 2010的实时荧光PCR法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结果]共检测新疆出口农产品16种513批次,所有样品中均未发现含有转基因成分.[结论]新疆出口农产品均无转基因产品,新疆出口植物产品转基因成分检测以番茄制品为主,共计409批次,占79.8;,新疆生产加工的番茄制品遭受到转基因污染的风险很低.  相似文献   
57.
【目的】建立用于快速检测甜菜霜霉病菌Peronospora farinosa f.sp.betea Byford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已报道的P.farinosa f.sp.Betea Byford及近似种28S rDNA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设计用于检测甜菜霜霉病菌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PCR检测引物。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包括P. farinosa f.sp.Betea在内的6种甜菜上的病原菌和5种其他霜霉病菌基因组DNA及12份甜菜种子样品进行检测,验证该方法的检测特异性、灵敏度及实用性。【结果】所建立的检测方法仅对甜菜霜霉病菌得到阳性扩增,其它参照菌株及阴性对照均无荧光信号扩增,准确排除了甜菜上其他5种病菌的干扰,其检测灵敏度显示最低限量为100 fg病菌DNA,应用该方法对不同来源的12份甜菜种子样品进行检测,田间监测结果一致。【结论】所建立的荧光检测方法能够对甜菜霜霉病菌进行快速筛查,为甜菜霜霉病菌的早期诊断和防控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8.
新疆截获进境植物疫情分析及检疫监管措施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介绍了2000~2004年6月截获的新疆进境植物疫情,并对其特点和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疫情采取了相应的检疫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59.
新疆哈密瓜病毒的DAS-ELISA检测和分子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明确当前新疆哈密瓜病毒病的主要毒原种类及其遗传分化,为哈密瓜病毒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吐鲁番、鄯善、昌吉等哈密瓜主产区的病毒病调查、采样,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和RT-PCR技术对侵染哈密瓜的7种主要病毒及瓜类重要检疫性病毒--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进行检测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121个样品中,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的检出率最高,为70.2%;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和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次之,分别为62.0%和37.2%,甜瓜坏死斑点病毒(Melon necrotic spot virus,MNSV)的检出率仅为2.5%,CGMMV、南瓜花叶病毒(Squash mosaic virus,SqMV)、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 spot virus W,PRSV-W)和烟草坏死病毒(Tobacco necrosis virus,TNV)未检测到。CMV、WMV、ZYMV在田间分布广泛,2种及3种病毒的复合侵染发生普遍(60.19%)。对各病毒分离物进行CP基因扩增、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了CMV新疆哈密瓜分离物归属于CMV亚组ⅠB。ZYMV、WMV和MNSV与已报道的病毒株系CP基因核苷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但存在一定的变异,ZYMV和WMV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60.
依据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3174-2012,对新疆口岸进境的哈萨克斯坦油葵中的向日葵黑茎病菌进行检疫鉴定。挑取油葵样品中的可疑病种子和植株残体作为实验材料,分别提取其DNA,用向日葵黑茎病菌特异性检测引物LEPB/LEPF对挑取的样品进行PCR检测初筛,初筛结果阳性者,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对分离获得的阳性纯培养菌株的菌落、孢子形态进行观察,PCR检测及致病性测定,最终确定其为向日葵黑茎病菌。本研究从进境哈萨克斯坦油葵中分离到检疫性病原菌,新疆周边口岸应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与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