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近几年来,乐都县辣椒根部病害发生较为普遍.由于广大菜农对辣椒根部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不甚了解,不能有效的进行防治,危害较重.本文就乐都县辣椒根部病害发生规律和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生产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2.
本文综述了猪高繁殖力的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对近年来关于猪胎盘效率与产仔数关系以及胎盘效率与生产性状间的关系研究进行了详细描述 ,从胎盘效率这一综合指标探讨猪高繁殖力的生理基础 ,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胎盘效率的选择是提高猪的窝产仔数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24.
以轮枝菌属中的重要植物病原性轮枝菌及其近似种共13种35个菌株为材料,探讨ITS片段作为轮枝菌DNA条形码的可行性。结果表明,ITS 成功区分了研究涉及的10个种,其 PCR 扩增和测序成功率为97.1%,序列鉴定成功率为94.5%,但对个别亲缘关系较近种的物种鉴别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25.
甜菜霜霉病菌形态鉴定及28S r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新疆甜菜霜霉病进行鉴定和基因序列分析.[方法]挑取甜菜叶片上霉层,对孢囊梗及孢子囊进行显微观察;提取甜菜霜霉病菌DNA,用卵菌纲通用引物NL1/NL4进行PCR扩增、序列测定、同源性比较.[结果]显微观察到的病原菌孢囊梗及孢子囊与已报道的甜菜霜霉病菌形态一致;PCR扩增28S rDNA末端序列为801 bp,Genbank比对结果显示该段序列与霜霉属粉霜霉菌(Peronospora farinose)最为接近,同源率在99;以上,与霜霉属主要典型株系同源性均在90;以上.[结论]显微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一致,该病原菌属霜霉属,粉霜霉.  相似文献   
26.
检疫性轮枝菌及其近似种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和黑白轮枝菌(V. albo-atrum)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多种作物的黄萎病,属于我国重要进境植物检疫对象。本研究对采自我国部分地区和CBS保存的多种植物病原性轮枝菌,包括黑白轮枝菌、大丽轮枝菌及其变种大丽轮枝菌长孢变种(V. dahliae var. longisporum)、三体轮枝菌(V. tricorpus)、变黑轮枝菌(V. nigrescens)和云状轮枝菌(V. nubilum),采用生物学特性观察,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轮枝菌在休眠结构形态上具有一定差异,部分菌株不产生任何休眠结构。各供试菌株在15~25℃范围内均可生长,但黑白轮枝菌在30℃下生长受到强烈抑制,而其他菌株受影响较小。对供试菌株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病原性轮枝菌可聚为9个分支,包括三体轮枝菌、变黑轮枝菌、云状轮枝菌、V. theobromae、大丽轮枝菌、大丽轮枝菌长孢变种和3个不同的黑白轮枝菌分支,黑白轮枝菌、大丽轮枝菌及其长孢变种亲缘关系较近。采用生物学性状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能够更加有效地将两种检疫性轮枝菌从其他植物病原性轮枝菌中区分出来。  相似文献   
27.
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建立了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的检测方法。根据瓜炭疽病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基因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基因序列,设计了该病菌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并对所设计的引物和探针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本试验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对瓜上的其他菌株及近似菌株进行检测,可将瓜炭疽病菌与其他病原菌区分开。灵敏度试验表明,25μL体系中只要有39.6pg的核酸量就可以被检测到,检测灵敏度达到1.584pg/μL,比普通PCR检测灵敏度高100倍。同时对田间采集的病株和未知样品进行的检测证明了引物和TaqMan探针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8.
[目的]对库尔勒地区出口果园中香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e)分生孢子和病害发生情况进行监测,明确该病害在香梨生长期间的发病规律.[方法]香梨生长季节,在出口果园放置真菌孢子捕捉器,捕捉A.alternate的分生孢子,同时采集花和果实,进行镜检、分离培养和PCR检测鉴定.结合当地气象因子及香梨黑斑病菌监测和病原菌鉴定结果,探索该病害的发生规律.[结果]果园中A.alternate分生孢子的数量变化有较明显的规律性;花期病菌孢子数量较少,从果实膨大期至果实成熟期,病菌孢子数量增速较快,果实采摘期病菌孢子量达到最大.果园病菌孢子量的多少与温湿度有关,气温在28℃左右以及相对湿度在60;左右时病菌孢子数量达到最大.A.alternate从花期开始侵染香梨,在果实生长期至成熟期繁殖扩散.从结果期开始发病,并逐渐严重,果实采摘期发病最重.[结论]通过在出口果园不同时期捕捉A.alternate孢子,并对花和果实中的该病菌进行检测,查明了该病菌分生孢子在果园中的消长过程,明确了病害发生期和发病严重度与果园孢子量和气象因素等之间的关系,掌握了香梨黑斑病在当地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29.
新疆加工型辣椒一种新的细菌性叶斑病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2015年在新疆沙湾县加工型辣椒Capsicum annuumL.上发现一种细菌性叶斑病。为明确其病原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并对菌株进行16S rDNA和持家基因rpoD及gry B的扩增、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8个细菌菌株间致病力无明显差异。致病细菌与已报道的黄褐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ulva菌株的16S rDNA、rpoD基因、gry B基因的同源性分别达到了99.1%~99.9%、99.4%~99.5%和97.6%~100.0%。结合革兰氏染色反应、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寄主范围等特征,将病原菌鉴定为黄褐假单胞菌。该病原菌通过人工接种还能侵染番茄、茄子、马铃薯、黄瓜、西瓜、甜瓜、四季豆、豆角、豇豆、白菜、萝卜、胡萝卜及芹菜等多种植物。  相似文献   
30.
葡萄卷叶病是葡萄上一种重要的病毒病,在国内分布较为普遍,引起该病的葡萄卷叶伴随病毒(Grapevine leafroll-associated virus,GLRaV)是由多种病毒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已报道的GLRaVs至少有5种,其中GLRaV-3是葡萄卷叶病毒属Ampleovirus典型成员(Ling et a1.,2004).目前,检测GL-RaV-3的方法主要有指示植物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法等,而这几种技术均存在不足.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RT-PCR技术关键要避免引物之间、引物与其它模板之间的非特异性互作干扰.由于DPO引物自身以及引物之间很少形成二级结构且对退火温度不敏感等特点(Chun et al.,2007),因此,本研究结合SYBR Green和DPO引物的各自优点,建立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GL-RaV-3检测方法,以期为葡萄卷叶病毒的快速检测及预防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