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7篇
  16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皖北砂姜黑土区种植的6 个饲料大麦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西引二号品种最适合皖北砂姜黑土种植,具有产量高,各种经济性状好,抗逆性强等优点,并确定为本地区首推饲料大麦品种。  相似文献   
102.
选择长江流域油菜产区研究安徽省土壤缺S现状和油菜植株硫营养状况。结果表明,安徽省长江流域油菜产区,土壤有效S平均含量15.31mgkg-1,缺S状况较为严重,缺S土壤所占比例高达63.10%,潜在性缺S土壤所占比例为35.48%。主要土壤类型中灰潮土缺S状况最为严重,有效S不足的土壤所占比例高达80%。油菜植株全S含量为5.08~20.18gkg-1,平均10.02gkg-1。花和叶含S量较高,全S含量平均为11.06gkg-1和11.00gkg-1,茎杆含S量较低,全S平均含量仅8.00gkg-1。油菜花朵和叶片全S含量多在8~16gkg-1,茎杆含S量在6~10gkg-1之间。花、叶、茎全S含量(y)与土壤有效S含量(x)之间呈极显著二次曲线正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y1=3.79782+0.88501x-0.02265x2(R2=0.4156**,F=9.96,n=31),y2=3.6548+0.86280x-0.02111x2(R2=0.26569**,F=5.07),y3=3.78016+0.45330x-0.00981x2(R2=0.34399**,F=7.32)。  相似文献   
103.
从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和土地资源情况分析发展紫云英等绿肥草业的必要性 ,提出安徽省发展紫云英种植亟需解决的问题 :建立 1~ 2个紫云英研究与开发利用示范区 ;积极抢救紫云英等绿肥品种资源 ,筛选优良紫云英品种 ,加强绿肥种子基地建设 ,加快绿肥的繁种步伐 ;紫云英综合开发利用应以饲料、保健茶和蔬菜等方面为突破口 ,提高生产紫云英的直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4.
氮肥运筹技术对抛秧早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等氮量条件下,2006年在安徽省贵池市梅龙镇水稻土上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抛秧早稻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氮肥比例与抛秧早稻最高分蘖数呈显著直线正相关,但基肥施氮量大易造成水稻群体过大从而使成穗率降低。当基施氮肥比例达到70%时,抛秧早稻地上部分干物重下降。地下部分根系生长则是随基肥氮比例减少而呈增强的趋势。基肥氮比例对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影响以分蘖期最为明显。氮肥运筹直接影响抛秧早稻产量的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基肥和穗肥施用比例与产量呈显著的抛物线关系,当基肥穗肥施N比例为35.6%和32.2%,产量可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05.
[目的]针对砂姜黑土区绿肥恢复和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免耕和翻耕不同耕作方式对苕子生长、养分吸收特性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旨在为苕子简化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2年定位试验,研究砂姜黑土水旱轮作不同耕作措施对苕子产量、养分吸收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翻耕利于苕子的生长,促进氮磷钾养分的累积.翻耕处理返青期、现蕾期和开花结英期2年平均鲜草产量分别较免耕处理增产3.89%、5.34%和4.23%,差异不显著;免耕和翻耕对不同时期苕子养分含量差异较小,但各期对氮、磷、钾的累积吸收量有一定的差异,开花结英期翻耕处理比免耕处理分别提高10.17% ~ 11.90%、10.84% ~ 16.60%和3.99% ~ 14.05%.翻耕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免耕处理,且存在一定的年际间差异,但不同年份不同处理差异都较小.[结论]在砂姜黑土利用冬闲田免耕栽培苕子是适合大力推广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筛选出适宜安徽水稻生产的氮高效品种。[方法]以两优100、广两优6308和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探讨高、低土壤地力下5个氮肥水平对水稻生产力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2个地力水平下不同水稻品种的产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无论在高肥力土壤还是低肥力土壤,0、52、104 kg/hm~2水平下两优100和广两优6308的产量均显著高于两优培九;不同品种的产量差异主要由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共同决定的。以两优培九最佳经济产量为目标产量时,选择种植两优100或广两优6308可至少节约氮肥14.4%~18.5%。[结论]两优100和广两优6308在生产中具有较大的节肥潜力,将为安徽水稻高效优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7.
增施有机肥对稻田亚耕层土壤的培肥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对耕层(0~15 cm)和亚耕层(15~30 cm)土壤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增施牛粪和饼肥明显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在0~15 cm土层,增幅分别为32.17%和10.96%、30.69%和6.56%、131.48%和31.74%;在15~30 cm土层,增幅分别为10.72%和4.77%、6.72%和3.64%、62.69%和11.40%。增施有机肥后水稻产量增加、年度间稳定性提升,其中增施牛粪后产量增加7.98%,变异系数降低3.90个百分点,增施饼肥后产量增加7.72%,变异系数降低3.20个百分点。水稻产量和土壤各养分指标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其中在亚耕层产量与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的相关系数均高于耕层。耕层和亚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极显著(P<0.01)影响水稻产量的稳定性。综上,增施有机肥在提高耕层和亚耕层土壤养分含量、水稻产量及其稳定性上均有较好效果,耕层和亚耕层土壤养分状况对水稻产量及其稳定性均有显著影响,生产上要重视对亚耕层土壤的培肥。  相似文献   
108.
探讨中药渣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不同比例对水稻生长发育、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以期为水稻提质增效和实现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新思路。在总施氮量不变的情况下,以中药渣有机肥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肥对照(CK)和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0%、25%、50%、75%、100% 6个处理,研究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不同比例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等氮量下以合理比例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增加有效穗数。25%有机肥替代化肥增产最高,比单施化肥增产9.06%。本试验条件下,回归计算有机肥氮部分替代化肥氮比例为35.3%,产量可达到9057 kg/hm2,有机氮替代比例能显著提高水稻的生长和氮肥利用率。在农业生产实际中,等氮量替代条件下有机肥施用比例25%~35%是较理想的施肥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